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献礼片、电视剧《毛岸英》。共和国上将赵南起每天晚上8时起就守在电视机前。忆及毛岸英的牺牲,他心底隐隐作痛;对自己与毛岸英相识、相处的情景,他记忆犹  相似文献   

2.
成普 《学习导报》2012,(6):35-37
本文作者成普是毛岸英牺牲时的现场目击者。1972年,他给中央专案组的材料中专门写了有关毛岸英牺牲情况的回忆,对当时的背景和情况作了清楚的阐述。1995年,成普在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的信中就毛岸英牺牲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有的书籍中描写的“毛岸英炒鸡蛋”的情节,成普给予了驳斥,还以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淮驹 《党史纵横》2010,(10):16-20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牺牲在朝鲜之后,不仅令父亲毛泽东悲痛不巴,而且令作为妻子的刘松林伤心欲绝。在毛岸英离开的最初岁月,刘松林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难过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北京机器总厂(即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前身)位于北京市国子监胡同,当年的职工宿舍就是现在孔庙里的大成殿。1950年,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和大家一起住在大成殿里,直到他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为止。我在北京第一机床厂的时候,很多老人当年都与毛岸英有很多交往,从厂长到工人,聊起他来,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6.
关于毛岸英同志一封信的回忆史敬棠毛岸英从小在苏联长大,抗战期间回到延安。当时他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比较生疏,对国家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知道的也不多,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毛主席对岸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对他的生活待遇和刚参加革命工作的青年一...  相似文献   

7.
1951年,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时年28岁。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是在基层和战火硝烟中度过的。他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和苏军一起冲锋陷阵;回国后,曾背着重重的小米口袋,顶着炎炎烈日,肩负父命,赴陕北老农家里学耕耘锄犁;解放后,他曾在工厂...  相似文献   

8.
人民骄子     
电视剧《毛岸英》拍摄得好,它带我们走近并认识了毛岸英,在他身上至少闪耀着三束光芒。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1,(1):38-38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与老友周士钊谈到毛岸英赴朝事。他说:“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最后得到党中央认同。况且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上写的是‘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就要有人。我作为党中央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是派别人的儿子上前线,这算什么领导人呢?”  相似文献   

10.
<正>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献礼片、电视剧《毛岸英》。赵南起每天晚上8时起就守在电视机前。忆及毛岸英的牺牲,他  相似文献   

11.
大群 《党史纵横》2002,(3):40-4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发动了苏德战争。正在苏联伊万诺沃市读书的毛岸英一心想学军事,当红军,上战场杀敌。他把想法告诉了教师娜佳。娜佳教师说:“谢寥沙(毛岸英的俄文名字),参加红军你不够条件,因为你还没有加入苏联国籍。再说你的祖国也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你又没有接到你父亲让你回国的命令你还是安下心来读书为好。”“老师,我回中国是无疑的,只是根据战事的发展,想要为国际主义尽义务。”毛岸英坚定地说。此时毛岸英已经升入中学十年级。按毛泽东的要求,岸英先学自然科学,后学政治、军事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2.
曾任彭德怀机要参谋的吴一平回忆:我在西柏坡和北庄时就认识了毛岸英。在平常接触中,毛岸英绝少提及自己的父亲。他曾向我们谈起在苏联学习和见到斯大林的一些情况,如曾参加苏联红军,并接受过斯大林赠送的一把手枪。志愿军入朝后,毛岸英成为"八一办公室"成员之一。他生活俭朴,酷爱学习。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后,毛岸英安慰一次战事失利的我38军军长梁兴初,并曾表示愿去38军工作。大约在1950年11月中旬,我方对美军战俘进行了一次审问,毛岸英担任英语翻译。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轰炸机对志愿军总部进行轰炸,毛岸英不幸牺牲,我亲历了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友唐 《湘潮》2012,(11):42-45
2012年是毛岸英烈士诞辰90周年。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十自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 1931年夏天,负责经管上海大同幼稚园的秘密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幼稚园的工作人员或被逮捕,或隐蔽起来,孩子们因无人管理而流落街头。毛岸英背着小弟,搀着大弟,兄弟三人过着流浪儿的生活。解放后毛岸英曾和彭德怀、李崇德说: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  相似文献   

14.
在毛岸英烈士短暂的一生中,留学苏联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期间他同导师吉昂诺娃相处的情况,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毛泽东与毛岸英在北京香山。40年前,毛岸英回到了离别25年的故土韶山。他虽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却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眼望江南湖南刚刚解放,毛岸英就急不可待地向父亲提出了回湘省亲的要求。毛泽东自然满口答应。如果说毛岸英回乡心切,毛泽东思念故乡之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6.
《新湘评论》2013,(1):33-33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生于长沙清水塘,湖南韶山市人。 毛岸英的童年时代很艰辛。在那动荡的岁月里,他从小跟着父母四处奔波,过着“吃百家饭,行万里路”的生活。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一道被关进牢房。后来,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流落过上海街头,当过学徒,拾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相似文献   

17.
单劲松 《湘潮》2013,(12):4-7
1949年10月,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收到一封来自湖南老家亲人的信,信中提到杨开智想在长沙谋取一个厅长职位,请求毛岸英帮忙。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毛岸英的亲舅舅。  相似文献   

18.
杨锡联 《学习导报》2013,(20):38-39
2006年5月,我任中国驻朝鲜武官时,接待了访问朝鲜的毛岸英烈士亲属扫墓团,并陪同毛岸英烈士生前的妻子刘松林(原名刘思齐)谒访了毛岸英烈士牺牲地。  相似文献   

19.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8岁的毛岸英在上海领着岸青、岸龙两个小弟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谋生。1936年之后他客居苏联,先后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苏联反攻德军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是怎样牺牲的?是谁最先把他牺牲的消息告知毛泽东?他的遗骨又是怎样被决定埋葬在朝鲜平安道桧仑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这几个问题在有关毛岸英的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中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拟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同时结合其它材料,对诸种说法作一初步分析,指出其可证、显误或存疑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