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新《民事诉讼法》总结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是一部比较完善的程序法。其中,《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监督民事诉讼的方式,这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突破和发展。本文拟就检察机关参与和监督民事诉讼的抗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一 我国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具有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在各部门法中,对监督权作了具体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因此,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是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民事诉讼法》第14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审判和民事(经济)审判实行法律监督。这就明确界定检察机关在行政、民事(经济)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法律地位问题。笔者在办案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检察机关对行政、民事(经济)审判监督的范围过窄,手段单一,监督软化,缺乏力度。两  相似文献   

3.
"民者,国之根本也"。《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维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法律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机制的不断变革,原《民事诉讼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在司法实践的不断探索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2012年8月31日,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决定,修改后《民诉法》于2013  相似文献   

4.
国内法学界长期忽视了一个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问题,即《民事诉讼法》中概念界定的问题。一部完善的《民事诉讼法》,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法律概念要素。"概念界定是完善民事诉讼法要素体系的关键",它对于完善民诉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修改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时,法国的《新民事诉讼法典》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民事实体立法方面进展很快,大量的经济法规相继问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实体立法日趋完善。但是,对于民事法律重要内容之一的民事诉讼法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目前审判实践经验来看,民事诉讼法与客观现实的要求也不大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规定不够完善,在新的形势下常常感到囿于其拘束。如国内经济诉讼按规定不能适用协议管辖,但在审判实践中协议管辖又往往显得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着重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过去的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也确实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但在锐意改革,决心以法治国的今天看来,笔者认为这个提法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也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必须予以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了民事审判的现实状况,比较  相似文献   

8.
使用说明:《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是供学员自学民事诉公法学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编,二十四章,是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立法结构体系、紧密联系司法实践和审判实践编写而成的。学员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在掌握民诉法立法条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其次要结合指导书中所指的重点、难点问题,阅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还有,自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民事案件的具体“操作规程”,也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法活动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权原理在行政诉讼法中的运用周垂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在参照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的。两大诉讼法在原则、制度、程序上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但行政诉讼法相对于民事诉讼法,又显示出了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与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法院提起再审制度在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就有规定,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177条也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但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行政纠纷越来越多,适用民事诉讼法已很难适应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复杂的行政案件,为此,1989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施行),成为继刑事、民事诉讼法之后的又一重要诉讼法典。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何联系与区别?1990年行政诉讼法施行后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公益诉讼内容纳入诉讼法,填补了我国公益诉讼的立法空白,但这也仅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一个小开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仍须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将讨论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程序,探析如何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民事、行政伪证罪“之增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民事行政诉讼存在伪证行为 ,违反《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原则和当事人、证人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 ,具有社会危害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不足以惩罚民事行政诉讼中的伪证行为。增设“民事行政伪证罪”是法制建设、健全和配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曾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定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5.
在诉讼实践中,当事人缺席有三种不同的情形,而现行《民事诉讼法》只对其中的一种情形做了规定,凸显出立法的先天不足。作者认为,应当根据缺席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而不应一律做出缺席判决。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增设预防和救济机制和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来处理不同诉讼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缺席的情况,以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案件除外)是刑事案件进行审判的前提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审判作出了不同于《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使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审判程序无法可依。本文对其存在的违法之处作了分析,并对不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以期使法律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认 (Admissions)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并且形成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没有自认的法律制度 ,与其相对应的是当事人的承认。对此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是见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75条第 1项 ,以及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第 2 2条。前一条规定 :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诉讼请求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二审程序的启动未作任何限制性规定,这不仅会造成当事人滥用诉权,也是导致诉讼迟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提出民事上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民事上诉制度存在问题的关注,进而提出更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民事诉讼法》本身的疏漏所导致的诉讼迟延,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由学院民法教研室主任、汪永源副教授担任第一副主编编写的《民事诉讼问题释解》一书,于1993年10月份由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320条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从民事诉讼总则、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分1140个问题,作了全新的法理解释,它是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从而结束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作为集调整民事、经济和行政诉讼于一身的综合性程序法的状态。解决了长期以来诉讼法的适用过程中“行民”不分的问题。但在审判实践中,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往往容易混淆,本文试图划清二者的界线,以利于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下面就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