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风建设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任务。 一、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它同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鱼水相依、水乳交融、亲密无间的关系。共产党只有依靠千百万广大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敌人,承担起领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责任。共产党的力量就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也只有在共产党的指引下,才能把自发的斗争变成自觉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这是一个至今没有真正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是如何解决对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如何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完全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维护和保障党员和人民的民主权利等问题,都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文章以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可行途径,并认为它极有可能成为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一贯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应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成长环境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着重抓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理论界对党群关系的本质、现状、影响党群关系的要素和密切党群关系的环节,做了多视角的研讨。现综述如下: 一、党群关系的本质 1.“相互信赖”论。认为党群关系的本质是相互信赖。共产党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必须相信和依靠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谁也离不开谁。“唇齿相依”、“鱼水关系”、”骨肉关系”等,都是“相互信赖”关系的形象说法。 2.“主人工具”论。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体,永远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共产党人的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中,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对领导干部来说,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一个地方或者单位的经济社会科学地可持续发展,是服务人民的最重要的体现。如果一个干部干了一任或几任,所领导的地方、负责的工作,面貌依旧,群众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没有什么改善,甚至今不如昔,那就是耻辱。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干部的神圣职责。在新的形势下,一个地区要科学发展,领导干部要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共产党能否始终实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应当指出:共产党成为执政…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权,必须把对人民群众负责作为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正确处理权力行使者 与人民群众、人民公朴与国家主人、向上级负责与向下级负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四对关系,才能实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民主党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可以促进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亲和力、可以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可以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以德治国和中央所强调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德治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不同历史时代的德治,有不同的阶段内容和时代特征。就其德治的主体而言,在古代是作为掌握了一切权力的封建帝王或君主个人,而在今天则是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全体人民群众;就其德治客体而言:在古代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担任国家或政府机关领导职务的各级官员,二是在国家或政府机关工作但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办事人员(即吏);三是全体“天下子民”(即民);而今天的德治客体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党和政府机关及其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二是在各级党和政府机关及其企业事机关工作但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干部,三是作为公民的全体人民群众。我国今天的德治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党性原则人格化 ,指的是把党性原则的力量转化成活生生的人格的力量 ,借助于高尚的人格 ,使党性原则对象化和形象化。用我们通常的语言来讲 ,就是变理论为行动 ,使党性原则在共产党员的人格上得到充分体现。在当前形势下 ,实现党性原则人格化是在人民群众中充分树立党的威信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是通过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来了解共产党的 ,是通过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来认识共产党的。共产党员个体的人格形象如何 ,是否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共产党整体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因此 ,我们每一个党员特…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如何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引领作用呢?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权力观是对权力的来源、性质以及权力如何运作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权力观认为:在权力的来源上,人民群众是理性和法定上的权力所有者,是权力的主体;在权力的授受上,人民群众是授权者,党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行使权力,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干部的权力具有天然的为民性。领导干部权力观的为民性具有理论合理性、现实必要性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为民性的权力观,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谨慎运用手中的权力,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13.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能不能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垒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老老实实地向人民群众学习,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根本目的是: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即"三个选择"。新时期人民警察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职责;公安工作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意识。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构起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历史观,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国家公务员面临的最经常、也是最严峻的考验。一、权力不可滥用在日常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甚至滥用权  相似文献   

16.
坚持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始终保持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政治道德修养,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反腐败斗争未见显著成效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少领导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真正尽到责任;二是体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政绩"是一个光彩的字眼,它是领导干部个人或集体,在所在地区或部门的全面或特定方面的工作中,经过奋斗而取得的上级认可、人民拥护的成果和建树.为什么出政绩?如何出政绩?出什么样的政绩?不同的阶级和个人有不同的答案,这就有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社会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讲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要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党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 ,其次是来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出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一定发展阶段内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我们首先要立足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主要包括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解决政治腐败 ;加强舆论监督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其次要从人民群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 ,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主要包括 :改革选举制度 ;保障个人权利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