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最重要问题。党和政府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突出的有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宪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农村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民民主政治权利的保护,都离不开宪法的指导和保障。农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贯彻和落实,是宪政国家的体现。同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也会丰富和完善宪法的内容。这是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进行完政国家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文明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也是县级必须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首要任务。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把推动城乡和谐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加强“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着力做好农村经济、农村环境、农村保障、农村文化四篇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一、拓宽致富门路,广开增收渠道,夯实和谐发展之基。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阶段农产品短缺经济的结束,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增产已经不能实现农民的增收,农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也正在减弱,即使对曾经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农民也开始转包、转租,甚至弃耕、撂荒而另谋生计。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农增收致富,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把畜牧水产建设成为一个大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水产经济,建设渔业强省"的发展目标,井研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丰富的稻田资源优势,把休稻养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紧抓实,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水产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营销户、业主、农户"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民收入 ,既是现阶段农民的迫切愿望 ,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近年来 ,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增收形势下 ,双流县注重从理顺“四个关系”入手 ,狠抓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 0 0 0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3141元 ,2 0 0 1年比上年人均增收可达 15 0元以上。一、改革土地经营权制度 ,理顺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最主要资源 ,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把土地使用权分给农民 ,承包给农民经营 ,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由于强调和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在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从而找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富、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则相对显得滞后,而农村劳动力与农村土地承载能力的不协调,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大量事实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三带回”的好效果:带回了资金,带回了“真经”,带回了脑…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途径,如何创造性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就应该把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要搞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建立科技、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互促"机制。突破农科教体制分割的束缚,由农科教统筹结合并组成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运行机制,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和教育水平都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要加速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必须抓住发展教育事业这个关键,真正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城乡教育文化流动与互助,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以此来满足社会对农民的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其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向全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任务。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决策。怎样落实?而农村社会建设怎么搞?带着这些问题,近期笔者多次到山东诸城调研。所看所思,深感诸城市推行的农村社区建设,找到了一个农村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成功路径。其所创造的经验,使农民享受到同城市相同的社区服务,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重要的是,由于服务重心下移,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变。农村基层政权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同全国一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新疆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农村治安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社会治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织建设;2.积极组建村级防范组织;3.落实农村警务室战略;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5.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 ,农民是独立劳动者 ,对农民的个人财产 ,不允许采取剥夺的办法。因而 ,要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只能走合作制道路。原苏联曾经建立的集体农庄和我国曾经建立的高级社、人民公社 ,已经偏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倡导的合作经济道路 ,不同程度犯了剥夺农民财产的错误 ,因而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家庭承包制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形式 ,改变了传统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把土地使用权还给农民 ,显著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还必须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长期化、资本化、物权化、法律化 ,并具体落实到农户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济南市各县(市)区对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努力寻找切合实际、突出实效的工作途径。通过调查,济南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做法主要有:选“好班子”,建“强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创新产业模式,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安居乐业;以便民服务为主题,深化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创新思维构建农村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华 《理论前沿》2006,(10):32-33
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的过程,也必然是农村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创新思想构建农村新文化,把推进乡风文明作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一、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没有文化的农民是愚昧的农民,没有文化的农村是落后的农村。文化影响着农民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渊源于农民和农村,任何文化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历来是引领着农民和农村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6.
孙守春  季丽新 《理论前沿》2009,(17):15-16,28
在推动农村政治发展过程中,要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政治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要处理好农民组织化水平与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关系、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与农村政治制度化水平的关系、农村政治制度化与农村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突出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统战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联性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形式,农民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个体户、科技文化工作者,也成为统一战线必须关注和团结的重要社会群体.高校统战成员必然将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的领域拓展到广大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校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建国六十年来,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农民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农夫,到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农夫,再到改革开放后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农商。这一转变不仅是六十年来,党带领亿万农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深刻反映,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现代农商的出现,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代农商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可知现代农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现代农商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民理事会:村庄治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理事会既是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产物,也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理事会作为农村民间组织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村庄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它拓展了农村公共治理的空间、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