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籍修复——绵亘不断继往图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工艺以后,纸这种物质在社会上逐渐多起来,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东晋时皇帝曾下令,以后书写材料一律用纸,不再用  相似文献   

2.
“版本”这个名词是由雕版印刷技术所印制的书本而产生的。这两个字分开来讲,用雕版印刷的书叫做“版”,用手抄写的书叫做“本”。自雕版盛行以后,这“雕本”两字连用的名词就固定了下来。古书流传年代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更,同一种书,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由于版本不同,无论从书籍的内容实质,还是出版形式都发生不少变化,文字材料上也有异同;或减或删;刊刻的精粗上也有区别,或优或劣;这就给准确地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3.
西门小刀 《乡音》2014,(12):47-48
1 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大约是在宋朝时印刷术出现以后才有的。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文人们好不容易出了一部作品,为了尽快出名,当然是欢迎传抄的,毕竟当时还只是以手抄的形式传播,上不了规模。有时,作者们还会想方设法让人传播,以博取自己的声名和地拉。  相似文献   

4.
古代书籍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主要载体和表征.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9月,我国累计发布古籍数据388963条、3587347册.实际上,古籍存量还将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不断深入,数据还会不断刷新. 由于古籍载体受材质、生产工艺及保存环境、使用频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大部分古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其中约占5%达到严重破损的程度.因此,如何保护好古籍,并使破损的文献得到及时地修复,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书籍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主要载体和表征。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9月,我国累计发布古籍数据388963条、3587347册。实际上,古籍存量还将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不断深入,数据还会不断刷新。由于古籍载体受材质、生产工艺及保存环境、使用频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大部分古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其中约占5%达到严重破损的程度。因  相似文献   

6.
罗小平 《台声》2000,(6):44-45
建阳市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南麓 ,自宋代以来 ,这里刻书作坊林立 ,名家辈出 ,居民多以刻书为业 ,所刻之书种类、数量均居福建之首 ,成为宋代中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 ,并以“图书之府”之誉蜚声海内外 ,近在咫尺的台湾也因此闻得“书香”。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 ,宋代进入繁荣时期 ,各地官、私刻坊林立。在众多的私刻雕版中 ,以福建、四川、浙江三省最为著名 ,浙江临安 (今杭州 )的刻本称“选本” ,四川成都的刻本称“蜀本” ,福建的刻本称“建本” ,三地刻书各具特色 ,并称全国三大印刷中心。福建“建本”的产地在享有“理学名邦”、“南闽阙…  相似文献   

7.
彝文文献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及搜集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写在羊皮、布帛上的彝文古籍文献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彝文古籍文献的历史发展渊源进行了追溯,总结了彝族古籍文献在民族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制度建设、道德体系、民族交流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对彝文古籍文献有关整理、搜集和翻译等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一词最早始于英国,它的英文是“Copyright”,在我国最初多被译为“版权”。据认为,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英国1709年颁布的版权法。著作权的起因是与印刷术的发明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很早就有了雕版印刷,宋代有关的法令在中国源远流长。南宋光宗年间,刻印的《东都事略》一书在目录页上附有一方牌记,云:“眉山程舍人宅刊印,已申上司不许覆版。”这可以视为现代“版权标记”的前身。南宋咸淳年间(1266年左右,中国两浙政府为保护  相似文献   

9.
连史纸产生于明代,经历代工艺革新,纸张逐渐光滑细腻。特别是纸张火气退却一段时间后,在书写过程中仍光滑有滞,墨色表现自然,恰到好处。其在绘画、书法、精美图片印制,以及史志类官刻版本的图书印制,篆刻拓印、金石拓印、小楷抄经、古籍修复、古字画修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在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连史纸是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底,福建已将该项目推荐至文化和旅游部参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相似文献   

10.
正木版画是伴随着原始社会岩画、壁画、陶器彩绘到殷商甲骨文再到汉画像石刻艺术的演变发展,在汉、唐时期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运用带动下生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样式。中国木版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深厚积淀,流传广泛且形式多样。马关壮族农民木版画传承了中国民间木版画的技艺特点,植根于云南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土壤,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借鉴、融合和创新,在表现题材、技法和样式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索穷 《今日民族》2006,(4):36-39
藏族保留和珍藏了大量古籍、文献,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从历史上看,编辑、出版一部藏文书籍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程”,其难度是今天的人们不能想象的。  相似文献   

12.
"甲马"是随着中国古代巫术的兴盛逐渐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祭祀用品。据《清稗类钞·物品类》的"纸马"一节记载:"甲马"起源于唐代,由于是在纸上手绘的彩色神像而被称之为"纸马";因为这些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被人们称"甲马"。宋代雕版印刷术开始普及,"甲马"成了五色套印  相似文献   

13.
由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图书大国,因此,中国汉族先民的思维模式以及图书的出世也成为一个文明起源的范例。在汉字没有出现以前,巫术和占卜术的应用是古汉民治理生存的必要手段之一.汉字出现以后,以象形文字为主的文本记录──甲骨文则更多地应用于卜事活动,鉴于此种特殊现象,本文企图以《周易》作为一本成书的占卜手册来对待图书的产生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巍 《群众》2013,(5):53-54
“刷印”,即雕版印刷。在数码复制时代,作为印刷技艺的源头,雕版印刷依然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金陵刻经处位于南京繁华地段,花木扶疏的小院,保持着百年前的面貌。作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单位之一,每年有一万多册以传统方式印制的线装书从这里向全世界流通。金陵刻经处刻印的书籍人称“金陵本”,刻工考究、纸墨精良。从书写到印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革命。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从火与铅的时代到光与电的时代,人类印刷技艺已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读书百宜     
竹片、丝帛、纸,载着一个个神秘的方块字在历史长河中漂流,碰撞组合出一朵朵或理性或感性的思想火花。这就是书,装着一只只睿智的眼睛,存储着那眼中千姿百态的风景。最羡慕的首推古时读书人,只拿一卷蓝皮软书,便能立在木格窗下吟诵半日。每逢日光甚好之时,搬一把木梯,从高大的书架上搬下一部部厚厚的、微微蒙上灰尘的古书,找一块平坦的向阳地晒书,一任载着阳光的微风把泛黄的纸张吹得噼啪作响。这时,看着一地的书籍,想必那晒书人就如同农夫看着自己即将丰收的土地般地满足和欣喜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01,(1):49
日常生活离不开墨水,即使是电子时代,人们虽然习惯了用电脑打字输入文件,但是墨水的作用仍是无法被替代的。如今一种电子墨水终于问世了。  电子墨水是新技术的突破,它是1997年马萨诸塞诸多技术学院的诸多发明中的派生物。电子墨水是真正意义上的墨水,可以在纸上书写。但它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写出的字可以像在屏幕上字母那样被更改。发明电子墨水的一个目标就是使电子书写的或是印刷的书本杂志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像如今的普通书报杂志一样,不过里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往纸上“下载”新的信息而改变。  一年以前,这种概念要实施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一部博览会的历史,正是一部强国崛起与竞争的历史,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过是这部不断书写的历史中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谭孝军 《今日浙江》2011,(23):62-62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我刚上小学四年级。那时农村的文学书籍极其匮乏。我有幸借得这本名著,彻底沉浸在小说的壮美历史画卷里。前不久,我再度细品此书,耳畔依然是金戈铁马、战鼓如雷。对于心中一直怀有的谜团,也终于领略到了其中的奥秘:历史兴亡成败,关键靠人才。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人才战”。从书中两场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战争,可见人才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陕政发[2015]4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按照《陕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审核评审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和省古籍保护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省政府批准将第一批陕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2家)和第二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279部)予以公布。我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藏的古籍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籍,让书写在古籍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