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曾几何时,一首《我想有个家》的流行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勾起了多少人对家的向往和憧憬。然而家并不是幸福的同义词。正如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这些各各不同的不幸之中,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已越来越引人关注。而且暴力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丈夫高举施暴之鞭在中国,特别是一些落后山区,一些丈夫把妻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和侮辱,更有甚者不惜以身试法,采用极端野蛮、残忍的手段肆意…  相似文献   

2.
感悟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篇首就写道:“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但这种幸福显然是从家庭的和睦相处、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等广义的方面来说的。其实,什么是“幸福”?社会上不同的人群会做出许多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你幸福吗"这句话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指数越来越低,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将"有房、有车、有存款"视为幸福;有的将"家庭和睦、婚姻稳定"视为幸福;有的将"家人身体健康,开心快乐"视为幸福;研究者们认  相似文献   

4.
儿子病了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我的不幸令人心颤:我15岁的独生儿子孙平,患儿童性精神分裂症已4年。 最近孩子的病又犯了:常昼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本文叙述的三位“休夫”的女主人,却都是家庭在物质生活相当富裕的今天,为了追求不该失去的东西,而走上法庭的,她们的故事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家庭大体上是相同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夫妻离异、遗弃老人、虐待孩子、家庭暴力……过去既有的和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的新问题,为一些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事业上的成功,地位上的升迁,观念上的嬗变,婚恋艺术上的失误,是“攀龙附凤”型家庭走向破裂的孪生儿──作者采访手记蜚声文坛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大多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今天作者向大家展示的是不幸家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破裂的“攀龙附凤”型家庭。一一位哲人说过:“两性之间的爱如果开始时就掺进了条件这个东西,是危险的。”遗憾的是,这位先哲的训诫在现实生活中,被许许多多的青年恋人遗忘了。他们的择偶标准不是志同道合、共度人生,而是将爱作为交易条件。家庭的建立不是以爱情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康复为他的事业插上翅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20岁的李春被一场飞来的横祸夺去了双腿,但他没有被不幸击垮。然而,坎坷的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2002年夏天,妻子和他大吵一架后,扔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开了穷困的家,再也  相似文献   

9.
他们出生于不同民族的家庭,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与他们的成长密不可分的却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党的教育与关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嘉庆之际,他们把对党的一往情深浓缩于笔端,让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0.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这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的问题。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其名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就有了灯光,有了薪火,有了满屋…  相似文献   

11.
彭志敏 《传承》2008,(22):106-107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人生境界就是指主体以内在本性为根据,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意义领域和心意状态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它标志着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以及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境界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内在价值表现为内化的人性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现实的社会价值。分析和实现对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划分,一方面有利于对人生境界价值作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叔本华对人生幸福有执着的追求,并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幸福观。他强调心灵品质的重要性,将人生幸福的本质归结为内在心灵的满足,以拥有精神财富作为人生幸福的根本内容,而将财产、荣誉、地位等仅仅视为人生幸福的附加因素。这种以强调精神富有为核心内容的幸福观对人们建构正确幸福观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幸的人生通常是一把双刃剑,它会让懦弱者意志消沉,甚至输掉整个人生,但有时也会让勇敢者变得无比强大,并从此拥有绚丽人生。徐仙琴的故事有三重升华:她先是让自己的残疾儿子拥有了正常人生,继而把这经验用在了拯救更多的聋儿身上,并且同亲友获得了成功。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由一个家庭不幸的弱小女子,变成了受人尊敬的杰出职业女性。这种传奇经历,足以给千千万万那些同样有着人生迷茫的母亲们无限的感召力量。”——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之一徐仙琴的获奖词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夫妻离异、疾病、车祸等等,造成了一个个单亲家庭。从这些单亲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在学校、社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或缺少父亲有力臂膀的支撑,或缺少母亲精心呵护的温馨,他们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也需要学校教育的帮助,更需要学校老师付出特别的爱,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一、主动沟通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敏感、更孤僻。他们大多表现为逃避现实,自我封闭,不愿与周围同学深交,而愿去报刊杂志上交笔友,到网吧里寻网友。这种交友方式,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一旦进入痴迷状态,轻则…  相似文献   

17.
读者观点     
《小康》2016,(26)
正《谁为幸福埋单》这组文章很有意思,里面"40后""50后""70后""80后"们的幸福经济观看来很有启发。每个人对金钱财富的理解不同,财富多的不一定幸福,财富少的也不一定就不幸,而在于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阿君 《楚天主人》2008,(Z1):56-58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在枣阳市有这样一户人家,丈夫苏加学和妻子杜荣华一个开车送货,一个在当地的一企业打工任仓库保管员,两个女儿聪明伶俐。虽然生活谈不上多么的富裕,倒也和和美美。岂料一次突飞而来的车祸将杜荣华撞成植物人,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和。面对巨额赔偿费,肇事司机已躲避他乡,其所在单位在拿了十多万之后也不愿再赔付,而肇事车又是私车公用,且转卖多家未过户,也未办理保险。躺在床上的杜荣华该向谁讨要自己的救命钱?谁又该承担责任?请看:  相似文献   

19.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小、最基本的细胞。如果细胞大面积“癌变”,这社会还能安宁吗?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家庭无论幸福与否,就如同树上的两片叶子,不可能一致。而爱情又像生命之树,有的常青常绿,有的叶黄枯萎。 恋爱、婚姻、家庭、生育、性……这不仅仅是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千家万户芸芸众生正在或将要实践中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形态等一切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必然带来婚恋、家庭价值观的变化。 本刊自1996年第一期开始,设立“家庭空间”专栏,旨在与读者一道探讨和思考: 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为了建立稳定、温馨、和谐的家庭形态,应当如何完善其人格、知识、修养、良心、情操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