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黝黑粗糙的脸,一双布满血丝犀利有神的眼睛,一口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看似一个“粗人”却心细如发的他,多年来在与“不揣腰包的腐败”——渎职侵权犯罪的较量中痛并快乐着:2004年至2006年,他亲自参与并指挥铜梁县检察院职侦局立案查办滥用职权、  相似文献   

2.
李邑兰 《法治纵横》2014,(24):23-25
褚时健说,他还在牢房时,已经开始一遍遍用脚丈量每株果树的距离。86岁的褚时健依然喜欢抽烟,他抽一种云南玉溪烟厂推出的“庄园”,说话时,烟一根接着一根,“不能把习惯都戒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今褚时健生活的半径是从家到“庄园”,“庄园”是他的褚橙生产基地,2400亩,位于云南哀牢山脉中部小镇戛洒。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5日下午,当河南省漯河市东王村的乡亲们再次见到徐林东时,都觉得他“变化太大了”。8年前,徐林东离开老家时还是满头黑发,而如今,他俨然成了一个面容憔悴、头发花白的老头。8年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连徐林东自己有时都觉得像是一场噩梦。两年进京上访、6年被关精神病院,徐林东经历了人生中“不能承受之痛”,而造成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他那“好打抱不平”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周恩来作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  相似文献   

5.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董根顺,任职三年多,聚财176万,因收受贿赂和巨额财产不明已被依法逮捕。日前,记者在狱中采访了这位“部长”。笔者从电视荧屏上虽未曾看到过这位“常委部长”往日的“风采”,但也看不出今日的“阶下囚”对自己的罪行有多深的悔悟。他在记者面前竭力为自己申诉,说钱物都是“朋友”送的,没有什么“不正常;还大诉其“苦”,说“现在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办什么事都要送,他送来了,你不收又说瞧不起人,真没办法……”好像他本来是很清白的,就是因为“社会…  相似文献   

6.
木子 《政府法制》2010,(24):15-15
1944年,罗斯福第4次连任美国总统。 一位记者请他谈连任的感想,罗斯福很客气地请这位记者吃三明治罗斯福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记者感到受宠若惊,认为这是“殊荣”.  相似文献   

7.
幻想给汽车换“眼睛”的人皮朴“晦气!”他在踏上一辆公共汽车时,“哐啷”一声关拢的车门正好夹住了他的双颊,刹那间痛得他大叫起来。一阵晕糊之后,他却暗自好笑起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偏偏是夹住脸,如若夹住脑袋,身在车外,岂不难堪?生性豪爽豁达的他这么一想,气...  相似文献   

8.
“这家人真是太不讲理了,法院判决要求十日内拆除探头,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他还不拆除,根本不买法律的账啊。我们都是退休老人,哪里纠缠得过他们啊。”陈健老人一见到记者,就诉起苦来。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赣州市,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和职务,但一提起“肖老师”,许多人都会说:“哦!讲故事的,我们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50多岁的他,戴一副近视眼镜,脚踏一辆自行车,象赶场一样,穿梭来往于各中小学和一些单位,一次次登上讲坛,生...  相似文献   

10.
今年51岁的徐世友,从参加工作起就在湖北省襄樊市市政管理处襄城下水道班,一千就是30年。30年来,他默默地为维护城市清洁奉献着。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市民”、全国劳模,并光荣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是湖北省襄樊市的“时传祥”。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克鲁尼接受了一家法国周刊女记者的采访。记者提醒他:“2005年,您就说过,请注意奥巴马,他将是美国下一届总统!”记者接着评论道:克鲁尼真正迷恋的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政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李春义一家三口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一案。庭审后,当记者采访李春义时,他非常愧疚地说道:“我以后一定要把钱还上,都是因为自己当时的一点贪欲,导致现在这样,我已经觉得没脸见人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7日下午,在法律出版社的4楼会议室内,记者见到了小丁当的父亲龚遥滨。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他,面容憔悴,情绪低落。在向记者转述他一家的遭遇时,丧女之痛跃然脸上,泪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地滴落,在场的人不禁感到阵阵心痛。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事件一发生,网络上就有图像,有视频,有报道。公众对这些“网络传播”将信将疑,时常在转发之时要求“求证”。微博更多地充当着“爆料”者的角色,记者则不再是新闻的发现者,而是“查证人”,如何通过深入调查求证事实,便是记者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5,(1):54-54
2004年12月28日上午10时记者又一次来到了老百姓放心的西安华仁医院,刚上四楼只见过道里有很多人,人群中有一位40来岁的中年男子,只见他脸上涂满了红色,兰色的“油彩”,正在向身边的大夫和护士们下跪,记者心里一震,怎么回事?没等记者反应过来,这位中年男子就冲到了记者面前,双手给记者递上了2个染了红色的鸡蛋,记者看这面前这位红、兰色脸的男子不仅想笑,记者问他这里咋咧?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中央纪委、监察部隆重表彰了一批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大兴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吴英元榜上有名。可记者要采访他时,却几经周折。一开始,老吴婉言谢绝了———“工作都是大家伙儿一块干的,咋能光突出我自个儿啊?”后来,当区委高书记向他说这是组织需要时,老吴没辙了———“行,咱也别犟了,既然组织需要,就无条件服从吧!”一案子突破了,始终战斗在办案第一线的老吴也进了医院。一检查,血压210,连心肌膜都加厚了!老院长说啥也不让老吴走:“不行!你这样太危险,必须立即住院!”于是,大家强行把…  相似文献   

17.
缉毒神探⑦     
3天“拿下”苏昆生向省局蒋处长汇报时,蒋处长照例问“:几天?”这个“几天”彼此都已心照不宣就是几天能审下来。苏昆生说“:3天之内。”蒋处长说“:抓紧时间,越快越好!王平在昆明的人也多。”照例,第一天,苏昆生没有上场。他在监控室看审讯情况。第二天,他必须上了。缉毒二十多年,苏昆生审了几百个毒犯,使苏昆生成了一名审讯高手,甚至成了一名没学过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对什么样的罪犯,他会用不同的审讯方法去对付他们。苏昆生摸索了一套审讯的经验。在审讯当中,要根据不同的审讯对象,不同的时间,来制定审讯的办法。不能千遍一律,千遍一律是…  相似文献   

18.
彭万龙 《刑警与科技》2007,(10B):134-135
“昨天刚打了一场GOLF”。记者在中国安防产业百强高峰论坛上见到的叶晨精神抖擞,神情轻松。谈起他的创业过程,就像是在聊平时的生活。他用“顺其自然”、“适应”、“舒服”等词汇来描绘他的过去与目前的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诡异的“达芬奇案中案”中,除去当事主角李文学之外,另外一个神秘的人物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一他就是被称为“掮客”的媒介奇才崔斌。他在达芬奇事件中担当达芬奇方面与媒体记者的中间人,他的传媒中国网因此获得300万元公关费用。  相似文献   

20.
在金鸡岭下,武江河畔,有一位无私无畏、心系百姓、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广受人民群众敬佩的党的卫士。他,就是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纪委书记范贱生。惩治腐败不手软人称范贱生是腐败分子的“克星”。他查办案件时铁面无私,敢于碰硬,不管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决不心慈手软。1993年,群众举报一企业负责人李某贪污公款,他带领调查组前去调查。这时有不少人打电话说情、施压:“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那么认真”,“他资格老,关系广,得罪不起,你就网开一面吧”。范贱生不听“忠告”,顶住压力,深入调查取证,最后查清了李某贪污公款55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