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弱化了传统至圣先贤伦理道德教育。只有在教育中充实“实心实学”的儒学思想,在重视和借鉴东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部分地方先搞试点的办法进行普及推广,才能真正把儒家伦理的精髓在现代真正弘扬开展,发挥其在工商科技时代正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社会伦理的转换,面临对旧伦理的突破与新伦理的建构。我们要吸取传统伦理的精华,借鉴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才能建立起民族伦理精神大厦。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宇宙观、思维方式、政治传统、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本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长久地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但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成分。“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哲学,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化,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事务,可以说是一种人世的学问。儒家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伦理道德学说,以仁义、礼乐为精髓的宗法伦理价值系统构成了儒家的核心”。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即:统一性、连…  相似文献   

4.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提倡儒家伦理中重视孝道的思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哲学与生态伦理的对话中,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界线。中国传统哲学与生态伦理各自有不同的问题域,不能抛弃彼此的问题域而强求会通。中国传统哲学需要对生态伦理作出独特的贡献,而非抛弃自己的问题域来迎合生态伦理这一现代性问题。这种贡献必须在世界图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中找到可操作点。  相似文献   

6.
徐长安  丁雪枫 《唯实》2002,(1):11-15
科技领域的道德困境,要求对科技伦理予以探讨。儒家伦理的优良 道德及其方法,使这种探讨成为可能,并为中国科技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儒家伦 理中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现代科技伦理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有利于增进科技伦理与民族精神的融合;在实践上,它有利于促进科技生产者 和使用者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电  刘天杰  聂火云 《求实》2004,1(1):69-71
儒家伦理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对其进行改造、创新 ,挖掘其优秀思想 ,这对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使人成为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同时也可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予以应有的关注。这既由两者面临相同问题和承担相同任务的特点所决定,也缘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和两者相互策应的特点,同时也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主旨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菊 《世纪桥》2007,(10):37-38
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余绪鹏  杨艳春 《唯实》2012,(8):167-170
当代中国从封建社会中脱胎而出,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转型时期,一切社会现象既具有当代新特征,又沿袭着传统旧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代社会公共道德危机可以从历史传统中找到根源:古代伦理思想没有留下公德基因;传统伦理道德长期为政治统治服务,受政治形态控制,阻断了市民文化;封建经济排斥自由市场,形成传统政治形态与文化伦理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