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邓小平认为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工农联盟的巩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行正确的政策,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飞跃"。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于当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和科学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臻于成熟。邓小平强调:农业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要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邓小平把科学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根据中国国情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论述了其对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健 《党史文苑》2008,(3):53-54,5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论速了其对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健  李红 《党史文苑》2006,(1):51-53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发展及我国农业、农业科技面临的严峻形势,促使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构想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 ,他在领导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实践中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科学的阐述 ,形成了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 ,其基本内涵是 :第一 ,坚持农业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指出 :“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 ,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1 。改革开放后 ,中国农业有了巨大发展 :“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 ,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富有余 ,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带动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内外希望邓小平出来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1977年7月17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的严峻局面,邓小平主动请缨分管科学和教育工作。他一贯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知  相似文献   

9.
禹新荣  陈湘舸 《求实》2008,3(2):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矛盾与困难.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邓小平的所指引的道路,以改革求发展,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三农”思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他告诫有关领导同志 :“农业是根本 ,不要忘掉。”本文阐述的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主要包括 :农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 ;加快农村发展 ,要靠政策和科学技术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 ,发展乡镇企业 ,国家要支援和保护农业 ;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调动农民积极性 ,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思想对统筹城乡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农业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的思想;树立大农业观念,农业经济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思想;科学技术和教育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主要动力的思想;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思想;农业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我对自然科学是外行。这次来到上海,碰到各位正在讨论制定十年科学规划,借这个机会我谈谈下面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科技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邓小平科技发展战略思想,进行论述。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在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春天,而在四个现代化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抓整顿时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和着时代的节拍,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两大特征,其内容十分丰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抓好科学教育";"改革传统科技体制";"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和完善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速度和效益关系问题,是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的带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也是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认真把握、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总结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一、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有较高的速度国民经济发展要有一个较高的速度,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任务决定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稳定、加强和发展农业?笔者认为,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邓小平说过,农业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力,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被历史和现实证明。同样,用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的发展,也是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  相似文献   

17.
<正>当历史的车轮驶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时,经历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以及经济建设方面都落后了许多……对国情焦虑不安而深思熟虑过的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就向中央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他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在大力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的同时,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抓到中学、大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回答却各有不同。本文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出发点,概括了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是制度保证;改革开放是农业动力源泉;科学技术是关键因素,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史真 《党史文汇》2014,(9):16-21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强则国强。"基于此,邓小平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尤其是第三次复出后,他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切关注和谋划着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奠基工程——教育事业。他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为此,他一经复出就自告奋勇主动提出抓管教育和科技。这里主要撷取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心系教育的几则感人故事,知微见著地折射他倾情祖国未来的赤子之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