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字 中国的佳节,似乎总与吃相连:诸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棕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糕。说到节与游的关系,恐怕未必都注意了。其实,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四美”之说,“良辰”与“美景”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民间的风俗佳节就逐渐演变成社会性的独具一格的游览节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人过年似乎永远离不开"吃",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春节期间第一主题。家里吃、饭馆吃、亲朋好友聚会吃,外地旅游还是吃……似乎提起吃,那就是一个盛大的欢乐颂,只是曲终人散后,很多人的身体却往往都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抗议。为此,本期健康栏目特意为读者准备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健康过大年的相关文章,其中,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杨雁越在此为大家就过年中饮食营养搭配方面进行了讲解,同时,杨雁越将她过年7天的饮食搭配进行展示,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药与故乡     
罗伟 《工会博览》2013,(29):54-54
有回吃饭,朋友不吃别的菜,只一味地挑选山药。我奇怪,问:“怎么?多日不见,已经改吃素了吗?”他说:“见山药突然想起家乡,想起母亲来了。一时情难自禁,多吃了点。那一块块山药,吃在嘴里,似乎能尝出家乡的泥土气息来。很久没有闻过那样的泥土味儿了……”  相似文献   

4.
“吃在广州”已经名声在外,广东人颇以“什么都敢吃”而自豪。我们在大举吃蛇的时候,似乎忘了蛇们是老鼠的天敌。我们大举捕蛇,鼠们自然感激不尽,回报我们的是鼠丁兴旺,啃庄稼、吃粮食、毁堤坝、传疾病,于是我们用起了鼠药,却又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则微博称:"江西一年收获两季水稻,但很多当地人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似乎没人吃.这是为什么?由于怕耽误第二季,农民会使用各种方法包括化肥、农药对第一季揠苗助长." 这条微博引起较大关注,不少网友将信将疑:早稻真的是化肥、农药催熟的吗?主产地农民吃不吃早稻?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走访了江西、湖南的农业主管部门、水稻专家和种植户.  相似文献   

6.
汤军 《法制博览》2010,(10):24-25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儿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相似文献   

7.
用外省人的眼光看广州人,似乎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感。最令他们吃惊的是“口杂”。说广州人除了家中四条腿的台椅,举凡天上飞的、地下爬的,诸如蛇虫鼠蚁等类,统统都成其美食,言下之意是有点儿“蛮”了。确实,有的广州人对吃的探索,真是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你听说过吃炸蜈蚣、煎白蚁吗?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就曾美美地吃过一顿白蚁。他是白蚁防治所的技术员,平时灭蚁中,发现那些  相似文献   

8.
喂养     
杨子明 《法制博览》2009,(10):13-13
喂猴。猴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更不可能去珍惜。比如猴子抓苹果吃,抓到爽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到不爽甜的,吃一口后,就丢了,回头再抓。等到没吃的了,才又捡回刚才丢掉的来吃。  相似文献   

9.
思娓 《工会博览》2013,(36):59-61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找医开药方,一年四季保健康。”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但为何冬吃萝卜可以保健康呢?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副院长介绍:萝卜又名莱菔,温菘,秦菘。  相似文献   

10.
陆春祥 《法制博览》2010,(12):24-25
话说反了吧?老人们从来都是这样教导我们:好习惯要从小培养,吃的好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要吃得均衡。可事实呢,有许多吃的坏习惯都是在我们努力又努力,应该是很努力培养起来的。方兴未艾的减肥产业,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吃。不顾一切地吃,  相似文献   

11.
吃瘾     
孔明 《法制博览》2010,(20):60-60
人自娘怀坠地,“呱呱”半天,就是告诉娘亲:“我吃来了!”把奶头塞进嘴里,灵得很,不“呱呱”了。所以,人到世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不师自通。由吃奶而吃饭,活多久,吃多久,不能吃了,就该告别吃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12.
小贴士     
《工会博览》2010,(10):61-61
吃黑巧克力可护心 国外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6克左右的黑巧克力,患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能降低约40%。每天吃100克黑巧克力,连吃15天,可使血压有所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而吃同样剂量白巧克力的人就没有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毛志成 《法制博览》2011,(18):36-37
提到卖国主义,人们当然恨之咒之,但提到“吃国主义”,人们往往不甚了解。诚然,十足的卖国主义者毕竟是少数,但不要忽略,“吃国”也能成为一种主义,而且足以吃掉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这里所说的“吃”,不仅指吞食什么东西,也指用权力、势力、等级以及用种种貌似“合理、合法、合情”的传统习惯去抢占各式利益。  相似文献   

14.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15.
多活一小时     
冯骥才 《法制博览》2009,(10):10-10
餐桌上的盘子是有规律的,也是客观规律的一种。 社会生活的餐桌,与盘子有关的规律是:一是吃盘子,二是吃盘子里的东西,三是吃盘子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05,(1):75-75
一般来讲,肥胖的人食欲都较好,也喜欢吃肉食。因此,在吃饭时,胖人既想吃肉又怕吃肉,担心吃肉会使身体进一步发胖。其实,胖人也可以适当吃些肉,下面几种肉就比较适合胖人吃。  相似文献   

17.
浅析柏拉图的"至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天气候干燥,天气寒冷,人们习惯进补,都不爱出门,就会出现口干舌燥或者咳嗽。萝卜味甘、辛,主要有生津液、降气消痰的作用,人吃了以后,不仅能通气,而且还能润燥。“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是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出现的另一偏性。“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  相似文献   

18.
冯磊 《法制博览》2010,(2):75-75
我时常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偶然看到魏晋人物的往事,这些人在何晏的带领下服食“五石散”,一个个衣服松松垮垮、神情散淡,感觉既荒诞又潇洒。随即又想起宋代传奇小说里赵合德给汉成帝吃的春药,那春药要在火里焙烧一百天,在水里泡十天才能吞食。据说,成帝吃了之后倍感精神,只是,某次他一口气吃了十颗,竟—命呜呼了。  相似文献   

19.
吴思 《法制博览》2011,(19):36-37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老百姓是虾米,靠泥土中的微生物生活。县太爷之流的小官是小鱼,靠百姓生活。权贵以及权贵左右的助手是大鱼,靠勒索小官生活。虾米的生长繁殖速度是固定的,只要吃的数量适当,别超过虾米的生长繁殖速度,这就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人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