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新人群”系列“留守一族”与“红唇一族”留守一族郭栋唐朝诗人李商隐有句名诗云:“嫦娥应悔愉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青天夜色竟是嫦娥的不幸,真让人大惑不解。男人“出海了”,商战也罢,出国也罢,反正是远走他乡去赚钱去了。“君在日日说恩情”,与娇妻耳鬓...  相似文献   

2.
郑吉平 《人大论坛》2006,(7):28-29,35
王福忠——从“宰相”到“牛魔王” 黔西北少数民族农民兄弟大多爱牛.看王福忠也还骠悍.也还耿直,乃求告族别:“汉族,流汗吃饭这一族。”答。福忠现养牛27头.雇有几名小工.他白天和小工一块儿割草.晚上和小工在一起喝酒。  相似文献   

3.
温闽 《半月谈》2004,(2):36-38
“回汉两族一家人.父老兄弟心连心……”这段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词.是山东省阳信县东南村72岁的老汉耿树朋最近到回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刘庙村演出时新创作出来的节目之一。这种回汉相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的情景在以前的阳信县却是少见。拥有近万名回族人口的阳信县,是鲁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回汉两族之间一度纠纷不断,以武相向,而今亲如一家,互帮互助:过去这里人心不齐,经济落后,而今回汉团结,携手致富。这种巨变,正是阳信县开展“以稳定促发展,争创民族团结先进县”活动3年来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4.
刘加志  赵玉祥 《前沿》2009,(6):192-194
传统华夷观以文化来作为华夏和夷狄的分判:“华”、“夏”指的是华夏族,是文明进步、文化优越的指称;“夷”、“夷狄”原是华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是相对文明、文化低落的指称。其主要内容有:诸夏一体、贵华贱夷、五服之制、用夏变夷等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语     
《小康》2009,(12):16-16
脱光族 这群想在“11.11”光棍节前“脱光”上岸远离光棍的人被称为脱光族。他们会在这一天前展开一系列活动,或寻友,或征婚,或发布单身宣言,他们在网上结成团队相互出主意,帮大家尽快脱离光棍生活。脱光族中不仅有男士,众多剩女也加入其中。从要嫁“猪八戒”到嫁“经济适用男”,再到新标准“嫁人就嫁灰太狼”。单身男女的择偶标准,再度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啃老族”.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在成年之后仍“吃定”父母的人。两年前.“啃老”一族刚在媒体上露面的时候.以为“啃老”现象不过是少数子女一时的意气用事。澎’想到。两年过去,“啃老族”还真成了气候,队伍有越来越壮大之势。有研究表明,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从失业“啃老”到买房“啃老”.“啃老”一族渐成社会病。  相似文献   

7.
数字 新政     
本刊编辑 《创造》2010,(7):10-10
九成炒股、炒房、炒黄金、炒字画、炒外汇……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加入“炒钱族”行列。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88.1%的人表示,身边存在“炒钱族”。  相似文献   

8.
越秀越失败     
某同事买了一件新衣,别人刚夸了一句“好看”,她立刻口若悬河:名牌,限量版,专门飞去香港买的……价格之高。对我们这些普通的工薪一族而言.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新来的小妹妹,羡慕到瞠目结舌。就差没有当众流口水了。于是,有资深前辈悄悄提醒她:“傻丫头,她老公在国外,夫妻长期分居,感情不合,她的生活里,除了这些名牌,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楼下,新搬来一位邻居,很健谈,看到谁都自来熟的样子。那天下班。不幸被他“撞”着。像查户口一样,问我在哪儿工作。月收入多少。为了转移话题,我赶快问他:“您是做什么的呀?”结果,像是打开了一个泄洪闸,他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述:曾经做过很大的生意,有巨额存款,小城里有若干房产,女儿嫁入豪门.儿子娶了名媛……我频频看表,头疼欲裂,终于找了个借口脱身。  相似文献   

9.
城市“新人群”系列“摩托一族”与“光碟一族”郭栋摩托一族10年前,摩托车还是一种露天的照相道具,人们骑着它留下瞬间的气派和富有。今天,它涌进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支庞大的摩托大军装点着现代都市的人文景观。这是小汽车普及之前的一段并不算优美的变奏,但它的...  相似文献   

10.
魏银 《青年探索》2012,(5):79-84
近两年,国内出现了一个“以租为乐,不求拥有,但求享用”的都市青年群体——“哈租族”。笔者将研究视角锁定在“租生活”的行为主体“哈租族”上,从青年群体和青年消费文化的视角出发,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研究得出:物价高涨、青年创新能力强、网络等租赁渠道畅通是“哈租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了“哈租”也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人群”系列“试婚一族”与“情人一族”郭栋试婚一族摸着石头过河。当我们对某些事情把握不准时常常这样说。人心不古,在庄严的婚礼进行曲的旋律中,涉足爱河的青年男女还是有不少人翻船,所以才谨慎起来,以使婚姻减少“透支”。现代人面对生活似乎多了许多理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5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单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仅14.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同”。“炒钱族”的兴起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不排除年轻人追求“炒钱”致富有一定从众心理,但与之对照的“劳动致富”观的沦落,无疑更令人备感汗颜。  相似文献   

13.
博客日志对于国人已并不陌生。从“木子美”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在网络上申请日志空间并成为博客一族。随着博客部落的日益壮大,近期的博客也出现了“新现象”:那就是博客从匿名变成实名,从平民走向名人。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上海市委组织部、市社会工作党委召开上海“两新”组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暨先进表彰会,表彰了上海“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10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3名,优秀党建之友53名。他们是本市70多万家“两新”组织、1.2万多个“两新”党组织和20多万名“两新”组织党员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16.
“吧”,是英文“bar”的音译,一个舶来词。原意指客栈或酒馆、餐馆里的卖酒柜台、酒吧。近年来中国比较繁华的大城市兴起”吧”文化.名目繁多的吧接踵而至。除酒吧之外.还有其他更具中国风格的“陶吧”、“画吧”、“琴吧”、“布吧”、“影吧”、“书吧”、“网吧”等。参与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并被冠名泡吧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级都强调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但有的同志搞调查研究时,“坐着车子转、隔看玻璃看”.并不能体察、了解实情:有的把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当作是“出公差”,“身入”心不入,也掌握不了新情况.发现不了新问题:还有的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碰到难题绕道走.发现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也有悖调查研究的初衷,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搞好调查研究要在“实”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摩梭”一词是自古以来汉、白等族对整个纳西族的称呼,也是晋代以来汉文献对纳西族的通称。这本是很清楚的,但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部分有关资料和论著,把“摩梭”一词仅用作纳西族东部方言区内纳恒、纳、纳日等支系的名称。这对正确表述纳西族历史极为不利,且已造成了相当的混乱,有必要纠正过来。纳西族是古氏羌之一支,自汉代以来,历代史书记载不绝。汉代史书上称纳西先民为“牦牛先”或“牦牛夷”,晋代称“摩沙夷”。唐代后则写作“么些”(读),“么些”二字又写作“么梭”、“摩举”、“摩梭”、‘宁些”、“磨些”、“摩些…  相似文献   

19.
鸠山其人     
祝越 《时事报告》2009,(10):56-57
关于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人们提到最多的有两点:一是其显赫的政治家族;二是其“外星人”绰号。鸠山家族有“日本的肯尼迪家族”之称,至今已四代从政。鸠山由纪夫的曾祖父鸠山和夫弃文从政,官至日本众议院议长;祖父鸠山一郎创立自民党,并三任日本首相;父亲鸠山威一郎亦三度当选参议员,任至福田纠夫内阁外相。  相似文献   

20.
国外幽默     
邹进 《云南人大》2006,(11):47-47
清代著名文学家郑板桥.品德高尚,日常生活自始自终简单朴素.被人誉为“内行醇谨”。郑板桥诗文所述的日常饮食讲究节俭“白菜青盐籼子饭”、“窑碗成菜地瓜汤”.的确是他生活真实的写照.他还能种菜粮并喜欢歌颂农活:“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一畦菜熟一畦种,时时汲水提春瓮”:“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众所周知,郑板桥的文人生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曾经自谑“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据说他在酒酣时作画格外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