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国家的国际法义务。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但国家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将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制定政策框架,还是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无论是对农民工搭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还是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都离不开政府。农民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要求国家出面加以统筹研究解决。因此,反农民工就业歧视,国家仍要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热点     
用工荒多处"开花"上海企业遭遇用工荒,薪水低致离职率攀升;重庆多家企业到火车站截留农民工,有的月薪开到4000元;东西部展开了农民工争夺战。  相似文献   

3.
新农民工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潜力股",培训新农民工属民生实事,也是新的希望工程与文化工程,政府、企业等当重视并给力、认真实施此培训,政府买单、企业落实乃关键。渐次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和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城镇化,培训新农民工是过程、是基础、是要务;良好的培训可帮助新农民工就业、创业与缓解用工荒,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良好的培训,利民、利企业、利国家。新农民工培训应上升为国策,要有实际、实在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张金城 《中国工运》2006,(11):39-40
近年来,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生力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问题日益深化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已经摆上了重要日程。一、充分认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中国社会加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农民工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大军,对我国工业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招工难和"用工荒"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靠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我国的经济地图也在发生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吸引农民工的激烈竞争。农民工队伍的结构、自身条件和择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深刻折射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改善民生、提高农民工队伍素质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解决招工难和"用工荒"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需要党和政府、各级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创新思路、采取措施、扎实工作。刊登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更深刻的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身份歧视——面子上不体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建议,取消"农民工"称呼。他认为,所有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都是平等的,而用"农民工"这样的字眼,对农民的出身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产生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制度性及一些非制度性因素,国家对农民工的保护机制不健全,引致他们在就业、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法律保护并成为备受歧视的弱势群体.本文基于对甘肃省天水、陇南两市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从国家制度、法律及农民工自身原因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在从法律视角提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虽然农民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民工仍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里处处受歧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权利的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而且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削弱工农联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农民工自身素质状况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要求我们应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和工会的作用,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农民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给中国的劳务用工市场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需求特点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接纳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接纳机制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经济接纳,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酬待遇;社会接纳,使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更多的市民待遇;成长接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发展;文化接纳,丰富新生代农民的情感文化生活;政治接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青年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2.
漫画     
马宏亮 《工友》2011,(3):F0002-F0002
用工荒多处"开花" 上海企业遭遇用工荒,薪水低致离职率攀升;重庆多家企业到火车站截留农民工,有的月薪开到4000元;东西部展开了农民工争夺战。  相似文献   

13.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城市梦",就是共建共享和谐现代社会。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应在心理、文化、法律等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具体指导帮助,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应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同工同酬、社会保障、住房等问题,对他们的"城市梦"加强调研,并帮助他们实现"城市梦"。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9,(2):1-1
珠海几位农民工乘坐公交车,被要求脱掉工作服。这几位农民工感觉受到歧视,向公交公司投诉。得到的答复是穿着油污的衣服不能乘坐公交车,是公司的规定。公交车要求农民工脱工作服是歧视还是公德要求,引起了网民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已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探索构建农民工社会化维权格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党和政府强调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文化权益作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需要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用工企业和社会力量的通力配合。工会作为农民工利益的代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问题,发挥自身的地位优势、组织优势和载体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关注农民工就业和保障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抓好农民工的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组织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工会"十四大"之后,农民工组织建设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关注的是农民工加入工会的问题.农民工尽管已有自己的正式组织--工会,但非正式组织仍是主体.要加强农民工的组织建设,必须认识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形成条件、功能及组织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刊有《新时期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现象初探》一文。文中指出,“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组织中新生代农民工成员的行为遵循的是他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潜规则",这种规则实际上就形成了正式组织的一种"亚文化"。正式组织必须以健康的企业文化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之间交往的"潜规则"的内涵,为有利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