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近两年来,版权归属诉讼迅速增多,但我国迄今还没有版权法,仅靠一些行政文件及习惯做法予以调整,1985年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目前版权保护的内部规则,故我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以致给版权纠纷案件的处理带来不少困难,而确认一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他版权主体,是版权保护的关键问题。本文拟从版权主体入手就认定版权归属的若干问题作一探究,以期供立法和司法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和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计算将使数字图书馆在软件环境、硬件存储、应用平台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使著作的版权保护和管理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云计算应用中版权保护问题,在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版权保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云计算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版权保护机制,明确各方的权限,加强著作的访问控制,以保证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曾理 《行政法制》2002,(4):17-19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的建立及普及,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简言之,电子商务就是在线交易,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运行平台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的总称。由于电子商务载体的特殊性使得它异于传统的商贸活动,也使得现有调整商贸活动的法律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规范。许多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已经制定专门调整电子商力的法律规范。相比之下,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层次较高的专门针对电子商务订立的法律,使得实务中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立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阐述数据库的界定、数据库的法律性质着手,论述了当今国内外数据库版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着的问题,笔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数据库版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是关于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我国采用的是版权保护模式。这虽是一种国际潮流,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版权保护期限过长。二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现存法律只解决了数据库的版权保护问题,对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如何构筑版权保护体系是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角度来实现对版权保护,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刘颖 《中国法学》2004,(1):161-172
电子资金划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作为世界上调整大额电子资金划拨最完善的法律,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创设了“支付命令”和“安全程序”等全新的概念与规则。支付命令不仅是4A编所界定的支付指令,而且对确定4A编的调整范围和大额电子资金划拨各当事方权利义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程序是支付命令的认证手段,其相关规则将欺诈损失在各当事方间进行了分担。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具有如下启示:“功能等同”方法不是电子商务立法的唯一思路,我国立法应借鉴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的经验,考虑创立具有全新概念、全新规则专门调整电子商务特定关系的法律;我国电子商务法应是一个法群,而不是一部法典;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就电子化权利的转让问题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彭贤成 《法制与社会》2011,(31):102-104
随着P2P技术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大量网络用户直接提供通过互联网的接入服务交换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以内容服务商为重点规范对象的立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遵循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借鉴美欧各国之立法例,适当调整对接入服务商的法律责任范围成为缓解版权保护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矛盾所要考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版权保护与激励具有特殊性。从科技论文编辑出版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出发,结合我国版权保护制度的现状,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科技论文版权保护与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加强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强化监管,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育社会资本,提高生产者自身的法制观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红彦 《法律科学》2004,22(5):116-122
中国营业税立法中以劳务发生地为标准的管辖权规则 ,以税务代理和反向征税为主的征收方法 ,都不能完全规范电子商务下的营业税问题。我们应该坚持税收中性原则 ,站稳我国电子商务进口大国的立场 ,对税收管辖权和征管方法作出适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杨静 《河北法学》2008,26(7):176-182
东盟国家在其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纷纷建立起有利于促进、鼓励创作,丰富民族文化遗产,吸引外国投资的版权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版权保护国际化的趋势下,东盟各国努力执行国际公约、国际协定的基本规定,各国版权制度体现出协同化的趋势,版权保护的总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但目前仍面临着如何有效执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所普遍采纳,国际公约也规定了这一制度以凸显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和支持.在我国因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缺失而面临一系列困境的情况下,应首先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即引入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著作权权利限制体系,然后从执法上规范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从司法上完善法律救济途径,切实给予申请人和著作权人有利的保障,从而使著作权在私权领域和公权领域的利益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扩张及其缘由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著作权法的历史考察表明,它代表了被保护权利的持续扩张,以及相应的在作品中作为公共领域部分的持续减少。著作权扩张表现在受保护的客体不断增加、著作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方式不断增多、著作权保护期限不断延长等方面。从技术发展方面看,技术因素对著作权扩张具有极大的影响。著作权的扩张不仅可以从著作权制度本身的角度加以考察,也可以从政治、文化视野和经济学的层面上分析。著作权扩张还可以从利益平衡原理得到解释。著作权扩张与限制的辩证关系也说明,利益平衡是著作权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沙俄时期的版权法直接借鉴了法、德等国的法律,1911年版权法达到了西欧国家的保护水平。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与法律框架下,版权法屡经修改,在基本保留欧洲版权法律框架的基础上,保护水平不高,公法化倾向明显。但是,按照苏维埃所理解的表达自由,苏联当局一直实施严厉的言论审查,作者受到迫害,文化遭遇整肃,版权法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力。相反,在专制主义体制下,现代版权畸变为政治特权。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这已经毫无争议,但通说的著作权"人格财产一体"的奇特属性,导致人们得出了著作权既不是人格权也不是财产权的结论。事实上,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区分意义在于两者适用不同的规则。决定适用规则的是权利背后的利益性质而非权利所指向的对象,因此将对象作为权利的分类标准无法体现规范意义。我国民法应当抛开"对象—权利"对应的预设,将著作人格权、著作财产权分别纳入民事人格权和民事财产权的范畴,从而消除著作权作为民事权利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试论出租权     
秦亚东  崔艳峰 《河北法学》2007,25(8):113-116
作品出租权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立法所确认,纵览各国著作权法,关于出租权的立法模式不外乎两种类型:结合式和单独式.不同的立法模式对著作出租权是否应确认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存在不同的看法.出租权应当确认为著作权人一项独立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对出租权的规定的不足及完善:何为出租;出租权的主体;出租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17.
版权扩张:一种合法性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雨峰 《现代法学》2001,23(5):57-65
通过对美国外交版权政策、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版权文化功能、国外有关学者对版权扩张的态度的梳理 ,笔者认为中国在满足有关国际公约的最低要求的前提下 ,无须跟随这种潮流。  相似文献   

18.
刘远山 《河北法学》2006,24(4):19-27
诱于著作权所蕴含的丰富经济价值并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著作权侵权和犯罪逐渐增多,而我国刑法规定的不足和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影响了对这类犯罪的有效惩治.有鉴于此,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两种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及其处罚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剖析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尤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宪 《法学评论》2020,(2):175-184
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确立著作权保护范围及标准的问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未将实用艺术品作为受保护客体,但也并未将其排除在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外。而美国在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上于立法层面是非常清晰的,在《1976年版权法》中已明确将其列为受保护客体,美国法院的诸多判例也影响了实用艺术品著作权保护研究的方向。本文梳理了中美两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历史沿革及现状,总结归纳了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判例,以求通过对比提炼出两国著作权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相关立法及其司法裁判经验对于我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具备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损害赔偿作为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方式之一在追究侵权人民事责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国著作权法中均有规定,而建立合理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前提是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的科学确立.我国<著作权法>第49条规定的三种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侵犯著作权或者邻接权的,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额外利润应予返还;实际损失和侵权利润难以计算的,可以许可使用费为参照计算损害赔偿数额;法定赔偿制度的适用应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