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文约2.6万字,由前言和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领导管理体制、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边防海防、国防科技工业、国防经费、国际安全合作等部分组成。这是中国政府1998年以来第五次发表国防白皮书,立刻引起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赵磊 《南风窗》2011,(20):30-32
就争取国际关系话语权而言,中国要得到的是权力,而不只是权利。如果说2005年白皮书是中国单向地表达意愿的权利,2011年白皮书则要强化中国影响国际关系议程的权力。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5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之后,再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郑重阐述  相似文献   

3.
谢奕秋 《南风窗》2012,(4):13-13
去年9月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六大国家核心利益,即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从南太平洋出发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重点转向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思想的转变澳大利亚当前的国防白皮书——《防卫2000:我们未来的国防力量》完成于2000年,并于2001年初正式发表。该白皮书对霍华德联盟党政府的国防方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澳大利亚政府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对这份白皮书进行了两次修改。随着2007年澳大利亚大选的临近,未来新政府还有可能对其进行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加快国防现代化步伐,既不是为了跟别人搞军备竞赛,更不是为了推行军事扩张。近些年增大军费投入,有着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中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进行必要的国防建设是任何主权国家的职责。有些西方媒体别有用心地夸大中国军力和军费开支,散布“中国威胁论”,严重违反了国际关系准则,不仅完全是错误的,也完全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6,(19)
2004年春,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论,2005年郑又在美国颇具影响的《外交》杂志9/10月号上发表了《中国在大国地位上和平崛起》一文,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对部分西方学者和政治制度者秉承的“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中国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据国务新闻办分室2000年6月发表的《中国的禁毒》白皮书上称,我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9年为68.1万人。按照国际上对吸毒人数的统计惯例,每发现一个吸毒者,就证明还存在着4个隐性吸毒者。按《中国的禁毒》白皮书,官方的数字是吸毒者68.1万这就是说,我国已有270多万的吸毒者!更严重的问题是: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何灵 《国际政治研究》2005,(3):147-148,150
2005年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课题组、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楼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外事办公室、中国社科院、中国军科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国际先驱导报》、《参考消息》、《太平洋学报》、《世界知识》、《国际政治研究》等单位和机构的20余位知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地缘战略及对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择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原载美国海军作战学院《海军作战学院评论》2004年冬季号(2003年12月出版)。作者伊安·斯托里系澳大利亚迪金大学社会和国际关系学院讲师,获日本国际大学硕士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参与迪金大学在澳大利亚国防大学所属国防和战略研究中心开设的国防和战略研究项目。他曾在《当代东南亚》和美国陆军《参量》等杂志发表过文章,并经常为英国《简氏情报评论》撰稿。其近作是与人合作编撰的《中国威胁:想象,神话和现实》(2002年出版),目前正在撰写的专著名为《东南亚和中国的崛起:寻求安全》。 本文从几个角度探讨了与中国航母研制能力相关的问题。首先回顾了中国航母研制项目迄今为止的“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多种媒体的相关报道:其次讨论了中国发展“蓝水”作战能力的进展,以及解放军海军内部关于对获得相应舰艇(航母)的必要性的争论:最后评估了中国启动航母建造项目的能力,以及由这一举动而可能在经费、技术和地缘政治方面遇到的问题。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15,(1)
<正>01中国军队即将走向全球美《国家利益》2015年1~2号中国军队在前进,但走向何方?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用了一个章节专门论述捍卫海外利益——这表明,今后10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会走向全球,并逐渐具备某些保护中国海外利益的能力。具有全球范围投射能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目标,将包括人员搜救、非战斗人员疏散行动、威胁他国资产以实施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并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印度《印度人报》2007年1月11日韩国对朝鲜核能力轻描淡写韩国在其近期公开的国防白皮书中并未对同属一个民族的邻国朝鲜的核力量过分关注。相反,白皮书将朝鲜的常规军事力量列为头等“威胁”,将其威胁程度置于朝鲜的核武器之上。按照白皮书的说法,朝鲜在三年间已经囤积了数量足够的钚,至少可以制造5枚原子弹。虽然如此,朝鲜仍然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核国家。为了能通过互谅互让最终达到统一的目的,首尔方面正在极力挽救“阳光政策”,从这点看,韩国方面并没有将朝鲜视为自己的主要对手。  相似文献   

13.
前言据香港凤凰卫视报道,美国国防部周二指出,对中国军力的年度评估报告还未准备好,不会如预期在周三公布。自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案以来,美国国防部长应美国国会要求,每年需就中国当前与未来的军事战略递交报告,内容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以及未来20年间军事技术的发展走向,和中国大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以及军事组织与作战概念的要旨和可能的发展。前三份《中国军力报告》分别于2000、2002、2003年发表。这次计划发表的是第四份,最初打算于今年3月发表。可是,今年报告的问世已一拖再拖。最近的说法是这份报告被修改后将于6月8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发表。但在五角大楼的坚持下,预定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以来,奥巴马政府对非洲采取了一连串引人注目的外交动作,为新政府的对非政策确定基调,积极造势。首先,新政府积极宣示对非政策。奥巴马在加纳议会发表了题为“民主、良政、发展与和平”的演讲,希拉里国务卿在第八届《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及美洲     
五角大楼出台新的三军国防研究计划 据美国《国防安全网》11月20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日前公布了自2002年6月报告期以来最重要的国防研制计划,该计划的报告期是2002年9月30日,是以提交给国会的选择研制项目报告为基础的。 选择研制项目报告总结了对国防研制计划项目费用,计划安排和技术状况的最新预估情况。这些报告每年随同总统预算一起准备。随后的季度例外报告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以富     
2002年初以来,某些西方人士屡掀“中国行将崩溃”之论。 “中国崩溃论”源于托马斯·罗斯基的一篇论文。2000年,这位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国庆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继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之后,进一步阐明了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如果说《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已由“解放台湾”发展到“和平统一”的重大转变,叶剑英委员长这次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则第一次展示了如何实现和平统一的具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当局沿着分裂的道路已经走到极其危险边缘的时刻,《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再一次向海内外宣告,无论遇到什么挑衅和压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过去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同任何人妥协和退让。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国家元首身份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在这篇视野恢宏、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政策性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全面精辟地梳理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鲜明透彻地阐述了当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属性。  相似文献   

20.
过去十年来,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中国军事外交牢牢把握和运筹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独特战略作用。十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大理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并发展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军事外交大开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事外交也将在党的指引下,继续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论,完善和发展既有的军事外交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践行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