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薛林群 《共产党人》2004,(20):50-50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此两问,孙权觉庞统自恃狂妄,且轻视周瑜,更为不悦,便以“待用时再请”为托词而辞之再一次是,西蜀军师诸葛亮得知庞统才略过人,便向刘备推荐刘备召见庞统,庞统昂首作揖不拜,且直言快语,很是放肆,刘备心中自然不喜欢,再加其貌不扬,便只安排他当了县令。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一时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最早提出“决策”概念,可见之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书中第三十八回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第四十四回写周瑜回到下处后,向孔明求破曹良策,孔明对周瑜说:“孙将军心尚  相似文献   

3.
周瑜,周公瑾,文武全才,东吴第一功臣。他的一大特点是重视网罗人才。当初孙策在袁术手下“打工”,要人马没人马,要地盘没地盘,急得只知道哭。后来听从身边人意见,用他老子留下的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换来了三千兵马去打天下。三千兵够干嘛?孙郎走到半道上,碰见周瑜,这下高兴了,说有了周瑜这样的帮手,大事成了。而周瑜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想成就大业,可知江东有“二张”吗?此二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孙策立马派人去请,结果没请来。孙策就亲自上门拜访。“二张”来了,又各自推荐了一大批人才。孙策就是靠这样一群文官武将,迅速打出了江东一片天地,称…  相似文献   

4.
精明与忠厚     
人需要精明,精明强干,才有大的作为。如果精明过了度,总想算计别人,损人利己,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丢掉人格和良心,那也难成大器,只会落得个害人始而损己终的下场。“三国”的周瑜,是很精明的,30来岁统帅三军,没有能耐能行吗?但他容不得诸葛亮,恃其精明,几次算计孔明,要置孔明于死地而后快。谁知,诸葛亮竟比他还精,几次没有误堕周郎的陷井。周瑜谋害不成,反而自己气得心脏病发作而猝死。这就是“精明”过了度的缘故。忠厚,应是为人之道,对自己的同事、朋友、服务对象,均应一视同仁,以诚信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有的知错就改,且能从中汲取教训;有的却坚持错误,刚愎自用,千方百计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最终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事后曹操”就属此类。曹操做事时,曾多次在事前考虑不周,事后明知不对,却毫无悔意。在朋友吕伯奢家误杀了吕的全家却还厚着脸皮,不肯认错,说什么“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中了周瑜的反间计,错杀蔡瑁、张允二将,却昧心地说蔡、张勾结东吴;因妒杨修之才而杀之,却说杨修“乱我军心”……诸多事例说明,“事后曹操”从无悔过之心,自责之意,是一个典型的推卸责任、保全自己的政…  相似文献   

6.
姜少勇 《廉政瞭望》2010,(13):49-49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许多人物青史留名。东吴孙策在遗言中交待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当时群臣都以为丞相之位非张昭莫属,出人意料的是,孙权却选择了当时并不怎么有名的顾雍为相,让许多人感到诧异。然而事实证明,孙权的眼光是正确的。顾雍为相之后的几件事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奇才不可貌相王树青庞统是东汉末年的江南名士,在赤壁大战中曾给周瑜出过使曹操战船连锁而后火攻的主意,著名的赤壁大战之所以成功有庞统的一份功劳。庞统的才气,诸葛亮有过评价:"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当时称庞统为凤雏,称诸葛亮为伏龙。刘备在广...  相似文献   

8.
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重要实践基地。当时的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福建军区都曾设在长汀,长汀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有“红色闽都”之称。同时,汀州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有“红色小上海”之称。周恩来曾评价:“汀州的繁盛,可谓苏区之冠。”  相似文献   

9.
冯都 《党史文苑》2009,(6):46-51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距今已近80年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其取得的军事胜利给予很高评价,很少有人论及其取得的重大政治胜利。笔者通过对众多史料深入研究发现,这次反“围剿”军事之战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一场长达月余的政治之战。从其取得政治“三响”的丰硕战果来看.其政治战战果竞不亚于其军事全胜战果。  相似文献   

10.
庐江县位于安徽巢湖之滨,是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的故里,辖17个镇231个村(包括社区),人口120多万,素有“皖中聚宝盆”、“江淮绿色长廊”之美誉。近年来,我们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打造新型基层政府,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变数的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领导活动的不竭动力,成为衡量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领导群体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因此,创新,这是当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一)1.创新的核心是“新意”。新意就是不同于别人,有易于同事。从历史上看,在科学领域,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当时的“地心说”,这就是创新;在军事领域,诸葛亮草船借箭,圆满完成周瑜交给的任务,也是创新;在社会政治领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在全国设立郡县制,这依旧是创新。2.创…  相似文献   

12.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15):8
干部之德在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于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周瑜想用武力讨④,可又担心孔明的智谋,关、张、赵的勇猛,内部主和派的反对。于是周瑜就出了一条美人计,让孙权假意把妹子许给刘备,骗他到东吴来成亲,然后把他扣下,用荆州交换。哪知弄假成真,吴国太看上了刘备,孙妹子也乐意,真的拜堂了。周瑜又献上糖弹计,叫孙权给刘备大盖豪华宫殿,多送美女美食珍宝,让他在享乐中丧失斗志,疏远孔明和关、张,使其内部分化瓦解,然后取荆州易如反掌。果然,刘备好吃好喝,又有佳人整天陪着,胜过东奔西跑千百倍,还想什么荆州,把关公、张老三全忘脑后去了。刘备…  相似文献   

14.
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宫;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已然烙上了鲜明的王氏印记。虽王国平离职,仅是因年龄届满60这一公开理由.属正常离任,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符号般人物的离任,消息宣布当晚,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的主题,便是“争议王国平”。  相似文献   

15.
赵越赋 《党史纵览》2005,(3):F003-F003
素有“淮上明珠”之称的风台县城关镇.座落在淮河三湾处。全镇5.2平方公里,55000多人,9个社区.曾是暇尔闻名的“淝水之战”古战场.更是有亚洲第一矿之称的“煤海基地”,也是凤台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曾革楠 《廉政瞭望》2006,(11):36-37
日前.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城关镇起诉市县两级政府.被称为政府“下告上”第一案.引起了公众、媒体以及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舆论多为褒扬之声,譬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彭宗超评价说:“不管这个案子结果如何,这个事件本身就预示着我们的基层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有了了不起的进步”。然而,城关镇政府进退两难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政府“下告上”第一案的前景并非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妙。  相似文献   

17.
曹操之节俭     
于佩常 《奋斗》2008,(7):49-51
正如名士许子将当面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曹操之人之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演义。本文避开这些.仅就曹操之节俭作一些探讨。在曹操这样具有多重性格的历史人物身上.节俭虽然只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也应该作为曹操的一个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明人刘元卿《贤奕编》上有则寓言故事《黠猱媚虎》,说的是“虎首痒,辄使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老虎信赖猱,毫不设防;狡黠的猿猱的爪子锐利无比,善靠媚之手段.一点一点很小心地掏老虎的脑子吃,且与虎分而食之,还说:“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被感动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结果,老虎脑空“痛发”.找猱算账,为时已晚矣,猱“走避高木”,视“虎跳踉大吼乃死”.虎终因好让猱搔痒、好听甜言蜜语、好吃进献之物而招致丧身之祸。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变.却重若千钧,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向世界作出的政治宣言.向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20.
刘青 《学习月刊》2009,(8):29-30
自中国晚清以来.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倡导.西方近代学术中的理性精神与治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对于本属于“旧学”的史部之学的重大影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批判了中国传统史书“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仅仅“纪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然其名为“史”.实则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而已。因之.梁启超取准于西方的历史哲学.呼吁“新史学”的开启.他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因梁启超的倡导与他同时代诸多学者的唱和.中国的历史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