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长,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农村"熟人社会"环境决定了它团伙犯罪与流窜作案的特征。与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相比,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文化素质更低。目前侵财型犯罪居多,暴力犯罪与性犯罪日渐增多,犯罪类型逐渐有成年人犯罪的趋势。农村社会控制力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犯罪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因素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构筑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筑一道心理“防火墙”;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完成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强化刑罚效能,遏制侥幸心理的萌生;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实行个体矫治,正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控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鑫 《青年论坛》2010,(4):28-32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文化道德的失衡会导致未成年人产生不良人格,网络不良信息、不良交往等更是成为了网络时代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对此,应该研究有效预防对策,运用教育、行政、技术、法律等手段来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当今,全世界已将"未成年人犯罪"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犯罪  相似文献   

5.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攀升,并且呈现出群体性、突发性、盲目性和严重性等发展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日本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犯罪原因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等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和学习日本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有效经验和成功之处。以期为我国有效开展预防及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未成年人对是非等问题缺乏识别和掌控能力,故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坠入犯罪的泥坑。为了减少和尽量杜绝犯罪,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征,并结合实际提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力求帮助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 ,已成为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上个世纪 90年代未成年人案犯占全部刑事案件的 18% ,分别比 70年代和 80年代增长 6倍多和 2倍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 ,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已成为法律界、教育界、社会学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未成年人犯罪 ,无论在犯罪类型还是在犯罪主体上 ,都具有与其他犯罪所不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 ,其中以 14~ 16岁少年犯…  相似文献   

8.
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犯处置的主流手段。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立法和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机构,科学设置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社区矫正项目,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置制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则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思考的一个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热点问题。在中小城镇,由于诸多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逐渐增多之势,且犯罪种类和手段繁多,犯罪性质出现暴力化倾向。笔者根据泌阳县公安局2000年以来所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浅谈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以便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指向方面,侵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等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成为全球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渐增多,遏制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对这类案件,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具有责无旁贷的职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笔者就基层检察公诉工作中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起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广州等南方沿海城市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是不能忽视的。本文以外来青少年中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外来未成年人与本地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特点,揭示其犯罪原因的特殊性,并从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提出预防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未成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宜春市公安局巡警支队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查处的171例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和案件情况的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势头,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4.
蔡晓红  陈雪平 《人权》2005,(3):40-42
近1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趋严重,未成年人涉案案件总量不断上升,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就青岛市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预防或减少青岛市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触犯刑律,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上升,初犯的年龄低,且呈现出明显的暴力化和成人化的倾向,对社会治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构成极大的隐患。从全国范…  相似文献   

15.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中,校园暴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已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有关司法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不断上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2004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70086人,比10年前增加了82.6%,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国刑事犯罪的比例10年间由7%上升到10%。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的发展趋势。犯罪类型集中…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关注好未成年人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从钦州市钦南区公检法司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探索形成的"钦南模式"中找到答案。一个堪忧的社会问题去年7月,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一体化全国交流会"在北部湾畔的钦州市召开。会上,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有关负责人的一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一些犯罪呈现出暴力化、低龄化、  相似文献   

18.
对常熟市自2003至2008年共5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外来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呈现出案件种类多元化、犯罪人低龄化、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导致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犯罪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等。当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时会使犯罪动机出现异化,不能机械地预防,所以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机制与未成年人罪犯的法制教育手段的传统手段尚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王嫒萍 《前沿》2007,(8):138-140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治安热点,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正在潜心探究的重点课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合理界限不明所导致的片面追求轻刑化,造成在理论上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不平衡,在实践上会对加害人与被害人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应该明晰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合理界限,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宽严相济的刑罚政策,构建独立于成年人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健全被害人司法救助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完善社会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