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梵高     
正我徜徉在人类艺术的长廊里,感受着曼哈顿82号大街的艺术氛围,感念岁月久远的一群银行家、商人、艺术家,在1870年的一天,突发奇想,在纽约筹建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我寻找到了遥远的记忆,印象中的梵高,在我的眼前悠然清晰起来。儿时,我是从一幅《向日葵》中认识梵高的,并没感觉那几朵插在花瓶的向日葵好在什么地方,只是听小学美术老师张德恕说,那是一幅世界名画。从此梵  相似文献   

2.
我画我写     
黄晖 《海内与海外》2010,(10):76-77
自幼爱好艺术的我,阴错阳差地总是与艺术若即若离,有缘无分。后来因为女儿表现出对艺术的爱好,更加触动了我内心对艺术的难舍之情,于是母女俩同时学艺,在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中,一位母亲却勤勤恳恳地陶醉其中,直到一天女儿放弃了,母亲却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3.
正陈硕石先生是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理事,知名画家,他的画作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及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级机构收藏。陈硕石先生是擅画花鸟的国画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有幸结识陈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陈硕石先生的交往多了。他的渊博学识、艺术造诣、创作阅历让我大受启发。在文化熏陶中我开阔视野,感悟人生。记得那是2004年冬季的一天,久居城里的陈老想到我郊区的居室来看看。这真是我  相似文献   

4.
惊涛是我的老朋友。十年前,他为毛主席纪念堂绘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展出时曾受当时任总理的李鹏同志的表扬。我为此写过一篇短文,对他走过艰辛曲折的艺术道路、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独到的艺术风格、深邃的艺术思想立意挂一漏万的讲了几句。去年他要继《惊涛画卷...  相似文献   

5.
我不懂音乐,说具体点,既不识乐谱,也不会唱流行歌曲,更勿论钢琴、吉他、古筝、板胡之类,可正是这种对我来说深奥而陌生的艺术样式,却时时萦绕于我的心头,召之不来,挥之不去,用个时髦的词儿,成了一种“情结”。  相似文献   

6.
正春光四月,西雅图亦是初春的花季,而我已启程返故乡,回到中国,回到花红柳绿的家乡长春,为艺术寻根之旅奔走。2018年4月19日下午两点,长春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校团委联合在东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同心·大讲堂"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我主讲"从科学角度看西方交响乐"和"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原动力"等课题。我从音乐的种类讲起,带领师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和有机结  相似文献   

7.
唐诗艺术对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著述撰文、诗词创作,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非常熟悉、喜爱和重视唐诗艺术,并进行唐诗的考证工作, 可谓一位唐诗艺术研究专家。他经常在现实 政治、外交等活动中, 称引、发挥唐诗, 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其诗词创作, 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 以及杜牧等唐代诗人的诗歌艺术成就, 都有很多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化用、隐括唐代诗人的清词丽句, 融入自己 诗词艺术境界之中,做到了锻冶唐诗之辞、自铸我之文字, 可谓出蓝生冰, 为我们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发挥唐诗 艺术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8.
爱艺术,我行我素的女文青 "你疯了吗?!"听说谷燕要做非盈利美术馆时,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脸惊讶. 2005年,北京的房价正刹不住车地噌噌往上涨,谷燕却等不及房价上升,卖房去建一个美术馆,在谷燕所处的朋友圈子里,几乎没有人有耐心听她说下去. 但是谷燕是一个有想法就迫不及待去尝试实现的人.从年轻时离开学校进入外企,再离开企业下海经商,她很少把别人的议论看得很重,这一次更不会.很年轻时谷燕就喜欢和身边那些艺术家朋友在一起,自己也常常做些小手工,后来朋友们一个个出了国,谷燕也就暂时中断了艺术之梦,但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热爱,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作为个人而言,艺术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种常态而非惊鸿一瞥的馈赠.我热爱艺术,热爱艺术给我带来的美妙."  相似文献   

9.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07,(11):43-44
前不久,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任率英连环画艺术回顾展》,并举办任率英先生连环画艺术研讨会,因时间关系我未在会上发言。看到任先生的一幅幅精品,真是感慨万端:现在还会有这样一丝不苟的画家吗?因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出生在日本,11岁时,由于生活艰难,父母带我回国,住进北京一个胡同。1948年,15岁的我喜欢逛东安市场的旧书摊,看到沈从文、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的书,就买回家细细读;还喜欢到天桥看京剧,听相声,看宝三、沈三摔交,看拉洋片、杂耍。我喜欢的是那个时代的青年都可能喜欢的东西,他们大多与这些东西擦肩而过,而我却在心中埋下了热爱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篆刻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是段京良从事书法篆刻四十余年来最深的体会。作为萃文阁书法篆刻艺术的第四代传人,段京良为无数人治过印,却依然认为自己在探究艺术之路上。虽然已经退休三年,但段京良并没有因此而清闲下来",我是退而不休,搞篆刻没有八小时一说,是生活中随时随地想要做的事情。"他说":篆刻是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我希望可以进一步追求,多创作一些作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在北京琉璃厂历史悠久的萃文阁老店,段京良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被蓝印花布唤醒的时候 我曾到画家周令钊家采访,他家用蓝印花布做的沙发套,让我人耳目一新。这位出生湖南平江、90高龄艺术大家的乡情,顿时唤醒了我对蓝印花布的记忆,滋生了回家乡去看看蓝印花的念头。  相似文献   

13.
屈指数来,我到雍和宫工作已经20年了。每日行走于寺院殿堂,感受着皇家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内涵,使我受益匪浅。内心时常生起景仰、愉悦和宁静,并不断动笔写些小文,这里单说唐卡。  相似文献   

14.
我自1986年3月调入北京晚报副刊部至今,一直负责版面工作。为美化版面的需要,经常配些艺术作品发表,如书画、摄影作品以及篆刻剪纸之类。因此经常有人带来自己的作品要求发表。如何鉴别作品的质量优劣?这可给我出了难题,因为多年来我杂书看的多,马列、历史、哲学、诗词、文学类还行,艺术我确实不懂啊!  相似文献   

15.
《海内与海外》2007,(3):66-66
“20年后我要重拍《红楼梦》”,这是曾为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编剧的周雷先生20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日前,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红楼  相似文献   

16.
(1)我是一个诚实的人, 来自棕桐树生长的地方。 我愿在告别人世前夕, 倾诉我心中的华章。冲向那蔚蓝的苍弯。一条巨毒的蛙蛇,正在洞穴中死亡。(2)我从四面八方走来, 又向四面八方走去。 在艺术之林我是艺术, 在层峦中我是山岗。(7)我看见一个男人, 肋下被匕首刺穿。 他永远也不会说出, 是谁害他命丧。(3)我知晓许多新奇的名字: 无论是野草和鲜花, 还是那置人死地的欺诈, 乃至那崇高的悲伤。(8)当可怜的老人逝世之时, 当她向我诀别之际, 我曾两次看到灵魂, 就象影子那样匆匆一晃。(4)一个黑沉沉的晚上, 雨水顺着我的头顶流淌。 我望见闪电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祖父齐白石,出身穷苦,少年时曾掘野菜以干牛粪煨食,甚至家里久无炊烟升起也是常事。但是由于他自强,并好学与勤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攀登到了诗、书、画、印的东方艺术高峰。这一切首先缘于他对古圣先贤成就恭恭敬敬地认真学习与继承,而后才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寻求自己的艺术定位。谨让我摘录并借用当代诸贤评论我祖父齐白石的著述,作为我对我祖父齐白石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我幼时曾被家里管着每天写一篇大字,而且我一直到小学4年级以前的作文课都是当堂写小楷,也可算是所说的童子功吧。人到中年玩起了书法,有幸拜马辰基老先生、崔志强先生为师,得以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有恩师指点及自己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使我在书法艺术上有了不小的进步。1989年北京海淀区书法协会推荐我进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95年北京市书协  相似文献   

19.
从意大利米兰乘坐10多个小时的夜行火车,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法兰西首都——巴黎。 啊!巴黎,梦幻般的城市。人们说,你是艺术之都、文化之都、时装之都、美食之都…  相似文献   

20.
闲人音乐     
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