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47年8月到1962年4月,李银桥先后任毛泽东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15年与毛泽东形影不离,堪称伟人身边的贴身侍卫。  相似文献   

2.
1早年乡村农户难得见也买不起牙膏,通常是把稻壳洗净后晾干或烘干,再烧成白色的有一定化学活性的灰。这种“白灰”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和钠、钾、钙等成分,消除牙垢能力强,效果非常好,又省钱。毛泽东小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土制的“牙粉”。现在,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的厨房墙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用来装牙粉的竹筒。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地好起来,牙膏也走入寻常百姓家。可是,毛泽东仍然喜欢用牙粉。卫士长李银桥有一次忍不住说:“主席,现在大家都不用牙粉了,您以后也用牙膏吧!”毛泽东笑答:“我不反对你们用牙膏,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嘛。…  相似文献   

3.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在求学、从事革命事业的几十年间,周恩来有过很多机会回家乡,但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王伏林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1959年的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8,(12)
一作为毛泽东生前的贴身卫士,他不满意银幕上“主席”的形象:“貌合神离,缺少血肉和性格”。“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确确实实是伟人,极伟大的人。”卫士长李银桥回来了。拿起我写好的决心书:“我西生自己也要保护好毛主席。”  相似文献   

5.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与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已故)、卫士高振普多有交往,并聆听了他们叙说的晚年周恩来用他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荐邓小平接班和要邓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干部家庭,也是一个不寻常的老革命家庭。在西间屋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半身像,这是1980年,老人在应邀参加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时,王光美夫人送给他的。这位老人在革命生涯中,与少奇同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刘少奇同志的老卫士长、太原重机厂已故的离休干部李常有。  相似文献   

7.
"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很纳闷,林立果策划武装政变,毛泽东怎么会知道的?他在南方的行动为什么那么神秘,他为什么提前回京?他们纷纷猜测:毛泽东一定在林彪家族安有内线。十几年前,有人写书说林彪的卫士长李文普就是毛泽东、周恩来安插在林彪家族的内线。对此,李文普在1999年2月的《中华儿女》上发表《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一文,驳斥了这一说法。此后,有人通过寻觅,又把猜测目标锁定在林立果小舰队的成员、后来被判16年徒刑的李伟信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等有关部委要求全国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这个规定对于遏止中小学生不断下滑的体质,不啻一剂良药。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们应当到哪儿去“跑”?在马路上跑,不安全:到健身房,又太贵;回学校的体育场馆,一到寒假,绝大多数学校都封校了。孩子们的“恐寒”不仅仅在于补课,还包括没有足够的空间运动。  相似文献   

9.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4周年纪念日,笔者专访了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李银桥,1947年8月至1962年4月任毛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在北京万寿路的一栋住宅楼的单元房里,李银桥和他的夫人韩桂馨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向我讲述了毛主席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秦九凤 《党史文汇》2012,(12):35-40
2012年5月17日,曾任周恩来卫士长的成元功去世。闻此噩耗,深感悲痛。由于工作关系。20多年来我与成元功多有交往,他的逝世不由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生前卫士长李银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谈到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态度,他说,主席听大家喊"万岁",曾经喜欢,也曾经不喜欢;曾经听惯了,也曾经听烦了。"主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可是总把我当领袖也不行,我受不了……’这句话是对我们许多卫士和警卫战士讲的。是在他休息时,同我们聊天开玩笑,我们有的人拘束,他讲了这段话"。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4,(4):1-1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对宁夏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有一股子胸怀大局、执政为民的大气,有一股子坚持原则、团结向上的正气.有一股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雅气,有一股子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骨气。  相似文献   

13.
WTO是一个大而专的题目,好不容易逮着个WTO,没有哪家媒体会白白放过这个难得的炒作机会。可有人炒着炒着就离了谱,什么“汽车5折就能买”,什么“彩电便宜得可以在卫生间也摆一台”,什么“人人兜里都揣着几份洋保险”……听着怎么都有点儿“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味道。事情真有那么美妙吗?  相似文献   

14.
正仲夏6月,夜幕降临,贵阳市民杨斯琪与好友相约来到位于南明区青云路的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店共进晚餐。"来一条鲟鱼,5个人吃,微辣。鱼要烤嫩一点!"杨斯琪对店员说。"好的,鲟鱼的肉质本身就很嫩,保证烤出来皮香肉鲜。"店员回答说,随后,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鲟鱼,过秤、清洗后,送进了厨房。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烤鲟鱼被端上餐桌,鲟鱼尖尖的鱼嘴从麻辣鲜香的炒蔬菜里露出,仿佛在告诉食客:"我很可口,快来品尝!"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市西约50公里处,有个松竹环绕、山青水秀的小村庄,它隶属于宁乡县花明楼乡,名曰炭子冲,这里是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的故乡。炭子冲的伟人全身铜像炭子冲距其南邻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只有20余公里,故有诗日:“韶山冲连炭子冲,风雨潇湘起二龙。”那一年我去湖南,想瞻仰“二龙”飞起的两个“冲”子,于是便取捷径先观瞻了炭子冲。  相似文献   

16.
领导的手     
近日认真拜读了周恩来总理的卫士韩福裕追忆总理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两件小事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令人受教育。一件是韩福裕刚到总理身边工作时,一次陪同总理去后厅,总理在前面走,韩福裕跟在后面,当时是冬天,后厅门挺宽,挂着帘子,快到门口时,韩福裕像所有秘书一样跑前一步挑起帘子,好让总理自如地通过。然而,总理却笑着对韩福裕说:“放下,放下,我有手,我自己来。”另一件是韩福裕的妻子在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一次开饭时给总理打了一份送来,总理吃完后,韩福裕的妻子收拾一下便端起托盘往厨房走去,总理发现她双手端盘不便开门,忙说:…  相似文献   

17.
一牙膏、牙刷、肥皂,是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湖南的农村,以前用牙粉清洁牙齿,这算得上是一种“环保”的东西。毛泽东早年生活的年代,乡村农户难得见也买不起牙膏,通常是把稻壳洗净后晾干或烘干,再烧成白色的有一定化学活性的灰。这种“白灰”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和钠、钾、钙等成分,清除牙垢能力强,效果非常好,又省钱。毛泽东小时候就是用这种土制的“牙粉”。现在,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的厨房墙壁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用来装牙粉的竹筒。建国以后,人们的生活渐渐地好起来,牙膏也走入寻常百姓家,可是毛泽东仍然喜欢用牙粉。卫士长李银桥有一…  相似文献   

18.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江泽民主席夫人王冶坪《北京青年报》九月十六日刊登潘式和撰写的专稿,介绍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坪,现摘登如下。王冶坪生于一九二八年,与江泽民主席同岁,也是江苏扬州人、两人于解放后结婚,婚后生有两子。江泽民于一九五六年自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归国,...  相似文献   

19.
王亚平 《学习导报》2013,(13):40-40
刚上小学那会儿,放了学我背着书包就跑到地里帮爸妈干活。种花生,他们在前面挖坑,我跟着后面给他们撒种子。邻居逗我:这么小,你会吗?我撅着嘴说,当然会。 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我只有一个玩具,是奶奶给我缝的布娃娃,布娃娃的头发是用红毛线编的。8岁的时候,有一次趁着妈妈不在家,我悄悄端着一盆脏衣服,跑到家门前的小河边去洗。结果,衣服没洗干净,却把一大块肥皂用完了。妈妈回来一看直摆手:乖女儿,你这不是帮忙,是捣乱。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天气冷了,怕他们冻着喽,我们拿些衣服给他们御秋寒,好让大家多拾些棉花多挣钱,帮助咱连队早日把棉花捡拾完"。10月20日一大早,一师七团八连26号地头,来自第一师工会陈美娜主席抱着一沓子衣物对拾花工们说。今年,该团种植的棉花和红枣喜获丰收,为了把丰收的果实及时收回来,先后从内地接季节工30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