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历史’之路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这一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世界历史之路是一条全球主义之路和世界和平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应当是最彻底的全球主义者,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最坚定的世界和平主义者。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就是世界历史之路的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2.
实行新兵役制与造就高素质青年士官队伍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要介绍了外军建立士官制度的历史和我国实行士官制度的变革过程及特点。笔者认为 ,我军实行新的士官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面对新世纪战略态势的演变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士官队伍 ,是人民解放军加强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的必然选择。《青年研究》 1 999年第 4期曾发表《对新兵役制与新兵成长关系的思考》 ,是本文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希望──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郭书田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为主任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编委会编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一书面世,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农业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是一件大好事,值得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1)
正1990年,我伴随着《侨园》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五年,出刊185期,2200余万字图文并茂。从铅印、彩印、人工、电脑、双月、单月,一路走来侨园人用十指梳理了人生百味、世界风云,记录了全球华人华侨历史步伐的点点滴滴,留下了不灭的记忆。我老了,《侨园》已成青年。二十五年,历经新闻出版整顿、清理、裁撤、保留,再整顿、再清理、再裁撤、再保留。我们坚持、坚守意志不改,步履蹒跚、寻路再走。迷茫时,默问路在何方,辉煌时,荣辱不惊。荆棘之路成就了数位社长、总编、企业家,岁月不老,时光永新,他们时刻都认为《侨  相似文献   

6.
不能不说《十面埋伏》,因为它是今年国产电影市场的最大亮点。无所谓褒或贬,国产电影要走产业化之路,就必须放下架子,转变观念,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生成史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思考历程。马克思既把世界历史看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把世界历史看作是资本主义走向自我瓦解的坟墓,因而《资本论》在考量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对世界历史的思考。世界历史和资本主义同时构成《资本论》的两大思想主题。可以说,不懂得《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概念,就不懂得《资本论》的资本主义批判。当代世界依然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烙印,在此背景下,澄清《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概念,不仅有利于打击西方学者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而且有利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2021,(3):35-42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作,《共产党宣言》对世界历史思想所作的完整、系统的分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创立。在《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表现为三重逻辑向度:以崭新的科学历史观奠定世界历史理论的变革基础,并以此为逻辑主线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运用历史辩证法,以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为逻辑起点,揭示其在自我否定运动中世界历史的阶段性;社会主义新运动的蓬勃发展,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必将实现是其逻辑旨归。深入考察《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思想,探析其理论逻辑,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当代世界的走向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中华民族需求,引导民族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哲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一道路,发掘其内在的哲学理路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主体实践性的统一,是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它既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又为重塑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形象、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方案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劳动和交往是世界历史概念的两层含义;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方针是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是近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近10年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目的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这个问题又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还是走“全盘西化”的、附庸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方式,现实地、反复地提到人们面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经济阶段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马克思语,转引自《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第6页)。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的观点为指导,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问题置于世界历史运动中加以考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出自己的粗浅证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由"地域性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发展逻辑,从"世界历史"理论的主体维度、客观维度、历史维度、空间维度、实践维度观照当代中国的开放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开放发展的价值、观念、战略、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仰的力量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批自学马克思主义成材的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 他们写出的各种学术论文,曾使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们感到欣喜。 然而,发人深思的却不只是他们的论文,而是通过他们的成材之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种籽,在经过十年浩劫的风霜侵袭之后,仍然在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世界里继续生根、开花、结果了。 前些日子,《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意义域,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转化为谬误,异化劳动概念也不例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最初的把握是异化劳动,后来则走向更为科学的三种认知,分别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时空条件分析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应当走建设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能否打破历史发展常规,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极为关切.本文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国情、发展目标及中美国力差距几个方面,论证中国走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的必然性.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5)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铸就辉煌伟业关键在于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因此,回溯历史轨迹,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方案,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满足时代诉求和实践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美好愿景的实现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兴斌1941年生,江苏省海门县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87年由讲师提升为教授。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治理论部主任,并任北京市高校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共运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杂志副主编。著有《伟大的四五运动》、《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之路》、《恩格斯的晚年》和《当代资本主义与国际共运的战略思考》,译作《马克思逝世之际》和《巴枯宁传》,主编《战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等。  相似文献   

18.
张殿军 《求知》2023,(11):59-61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庄严写入《党章》,对于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回顾习主席领航强军兴军伟大成就和理论创造中,依法治军战略思想始终居于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沿着习主席擘画的新时代强军事业奋勇前进,必须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确保部队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20.
韩宗 《瞭望》2008,(Z1)
近读《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5期的两篇评论文章《拨云去雾把握经济大势》和《别仍让"快"跑在"好"前》,深感我国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联系《瞭望》新闻周刊去年以来发表的经济类评论文章,笔者认为,应当好好地让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的内涵,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神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和每一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