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飘飘: …… 你提到吃苦问题,很好。 苦与不苦是比较出来的。同样的物质条件,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的人以为苦,而另外一时代或地区的人却以为甜。同样,怀有某种思想的人以为苦,而怀有另外一种思想的人却以为甜。 你们学校,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是甜的。别的学校没有一个比得上。高粱米是好东西。我国有颇大一部分地区以高梁为主食,30多年前我到沈阳一个大地主家,他给我吃大米饭,自己却吃高粱饭,他说大米饭不好吃,可见这是个习惯问题。你们吃了个把月的高梁饭,想已习惯了,如因吃高粱饭而身体更棒那更使我高兴。 你们现在是锻…  相似文献   

2.
鱼波 《今日民族》2003,(8):20-21
我有一种怒江情结。我结婚时很自然地就选择在怒江大峡谷酒店举行婚礼。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那儿举行婚礼感觉上就像是在家里举行一样。实际上就是去找一种家乡的感觉。而且来的客人大多数是怒江的老乡、同学。大家在一起可以讲傈僳语、吃家乡菜、听熟悉的旋律、看傈僳族特色的舞蹈,喝傈僳族的酒。去那儿不是全为了吃,这就像是中国人出国要找中国餐馆吃东西一样,也许口味不太正宗,但就是想去找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3.
白杏的确不是吹牛,我在库车呆了四年,吃杏之多,比我在此以前吃杏的总数还要多。那流蜜溢香的库车杏,给我留下了长久而有趣的记忆。初到库车那年6月,我在巴扎(集市)上溜达,有同乡塞给我几颗小而白的杏子,我放到口中,只是舌头一压,那杏便化为一泡甜汁。杏核皮很薄,用牙就能咬开,杏仁又甜又香,吃一颗上瘾。  相似文献   

4.
正除了白发、皱纹和老花眼,哪些状况提醒你开始变老了?又有哪些疾病常被误认是变老的正常现象?这几个变化说明你老了眼睛容易疲劳:常眼睛干,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楚,对强光比较敏感。吃东西状况多:因为腮腺分泌的唾液减少,易口干。由于吞咽、咀嚼能力变差、面部肌肉松弛,吃东西容易呛到,进食速度慢,或抱怨食物煮太硬,咀嚼时常不小心咬到脸颊内侧的肉等。口味比以前重:人老后味蕾减少、嗅觉细胞退化,食物吃起来变得较无味。尤其对甜、咸感觉不敏感,煮菜容  相似文献   

5.
馋宗公案     
早期泡 面方便面这个东西,和我来上海的日子差不多,1979年土了吧唧的我来了,没两天,泡面也跟来了,前后脚。那个时候,可口可乐4大瓶,南货店专门有阿姨扎成漂亮的一捆,就能提着看亲戚去,跟金华火腿一样体面,算好东西。泡面一进来,也是好东西,你想想,寻常面条哪有经过一道油炸的,香的不行了都.虽然我那时人小,不知道价钱,但是我相信,泡面、方便面,一定不会便宜。泡面来沪,是件天大的事。小孩子都喜欢吃泡面,不过寻常可吃不着,生病了才有的吃,所以我吃泡面的频率就远远高于舍弟。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本雷洛天写过一则“厨子切措”的寓言,其大意是:周子外出归来,见猫儿偷吃了许多东西,这时还在啃着一只烧鸡、于是便对猪大加训斥,什么“不害保’呀,“祸根”呀,“败类”呀等等,等等,哆叨个没完没了。而猫呢,根本不去理会他,一边听一边不停地吃着,直到把那只烧鸡吃完了。剩下一堆骨头让厨子去打扫。读罢这则寓言,初觉滑稽,后来往细旦一想,觉得类似事情在当今社会中却也是屡见不鲜别的权且不表,单说公款吃喝,中央早就三令五申,各级政府也屡屡发文严加禁止。可总有些部门、有些同志依然袭抒我去照吃加服喝不误且越吃…  相似文献   

7.
疯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20):61-62
这是甜的 小丽上班时间在吃八宝粥,经理看见后生气地批评说:“太闲了是不是?”小丽回答说:“不,一点儿也不咸,这是甜的。”  相似文献   

8.
幽默·艺苑     
医学在发展“大夫,我睡眠总不好,你说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在临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或吃上一个苹果。”“可是,半年前你不是告诉我临睡前不要吃东西吗?”“是……说过,但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9.
宋朝有个朱熹,解释“庸”,平常也.庸就是平常,我们经常讲庸庸碌碌,庸碌就是平常,平庸.为什么说“庸”是平常呢?永久恒常的东西必须是平常的.燕窝、鱼翅天天吃可以吗?不行,豆腐蔬菜天天吃可以吗?这个可以吃.所以不能小看平常的东西,只有平常的东西才是恒常的. 儒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日用伦常.日用就是不脱离我们日常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文化里面所体现的,即是道.儒家的道不是道可道非常道,百姓日用就是道.  相似文献   

10.
我原藉虽不是北京,但前后在北京也生活了四十多年,非常喜爱北京老字号的产品,特别是食品。我自幼喜欢吃稻香村的食品,成年后买点心一类的食品,宁肯多跑些路也要到稻香村去买。因为它能保证质量,“原汁原味”。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来临。稻香村的分号逐年增多。一直到最近第九门市部在西直门火车站附近开张营业。我注意到,在西外大街,还有他们的分号。在相邻不到两个街区的地方竟有两家稻香村,它们的生意如何呢?店里虽说不上车水马龙,但人流不断,在下班前后则熙熙攘攘。我也到其它老字号去购物,对比之  相似文献   

11.
这天,我给女儿批改作业,语文老师布置的是以《我想……》为题目,写一篇800字作文。我发现女儿写的是《我想变成一只蚕》,我旋即吃了一惊,变什么不好非要变成蚕?她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怎么还会有这想法呢?我来不及多想,忙拿起作业本一字不漏地看起来:我想变成一只蚕。蚕除了桑叶别的什么东西也不吃,吃的时候异常珍惜,不浪费。它们吃桑叶,总是顺着一处吃,而且吃得干干净净,常常连一小片渣儿也不留下。不像人类,吃饭吃菜时挑三捡四,这也不能吃,那也不敢吃,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吃的不科学还容易得富贵病。俗话说病从口入,说的就是我们人类……是呀!…  相似文献   

12.
东京日记     
千百年来,中国人吃够两个民族的亏:早先是蒙古人,近世是日本人——坦白交代,我最近又去内蒙,又去日本。去内蒙是带学生下乡,不是画草原——我再也不想画少数民族——而是内蒙矿区画矿工。我回国,一半就是为了怀那"文革"下乡写生的旧。五月长假,偷闲去日本一周。我久不愿去日本,想起倭寇造的孽,心里有障碍。几次经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正>惊人的浪费编辑同志:你好。每年初我都要清理一下房间,将家里没用的东西清出来扔掉。在家里的日常用品抽屉里,每年清出来一大堆过期药品。这些药品,不是家里的常备药品,而是家庭成员生病就医后,吃剩下的药  相似文献   

14.
走亲戚     
走亲戚,是我们童年最乐意的一件事情。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大人们也喜欢支配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大人递个什么东西,帮助抱柴禾、抹桌子、抽筷子等。这些事情,我们都不太乐意做,其中最不乐意做的就是给母亲找烟袋。母亲的烟瘾特别大,叶子烟几乎可以不离嘴。每每一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莽子,给我把烟袋找来。”次数多得实在让人心烦。可是我们不乐意,母亲就要吵,说我们只吃不做,不是个好孩子。而父母说走亲戚,我们则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因为每走亲戚,我们至少可以吃上一两顿好吃的东西,可以见到我们最好的伙伴儿。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6.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7.
机关旁有一个池塘 ,池塘里有两条鲤鱼 ,一条是金色的 ,一条是青色的。两条鲤鱼是一对恩爱夫妻 ,它们每天一起戏水 ,一起觅食 ,日子过得虽然简朴一点 ,但也顺心、自在、惬意。有一次 ,它俩正在觅食 ,一下子碰上了一块钓饵。青色鲤鱼游上前去想吃 ,金色鲤鱼急忙上前阻止并劝说 :“这种东西千万吃不得 ,弄不好会把命搭上。”青色鲤鱼不听劝告 ,还想吃。金色鲤鱼说 :“我曾经吃过这东西 ,多亏了我叼得块小 ,还把我的上唇勾豁了 ,缝了三四针 ,住了十多天医院才算好了 ,这送上门的好东西 ,一定动不得……”青色鲤鱼被劝住了 ,它们一同游向有水草的…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2)
正她课余时间会去游泳或散步健身,不是空闲时间多,而是因为发现自己到北京的20天内体重增加了3斤被吓倒!搞不清楚是因为好吃的东西太多,抑或是因为天气相对寒冷,反正就是吃得多了。她认为,与从小到大养一只宠物会产生感情的那种状况完全不同,研究生物技术,将小鱼、小虾、小蟹什么的喂养大后,"就是要用来吃的啊,  相似文献   

19.
<正>我那个想起来就让我内疚的妹妹,她极力偷吃的东西,今天看来能算什么呢!现在的小孩子都不会正眼去看,他们享受的完全是现代生活方式,经常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但就是这些,也已经吃得很腻。妹妹小我两岁,准确说,只小一年零五个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是50多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什么东西涨得最快?答案出乎很多国人的意料之外,既不是人人喊苦的房子,也不是餐餐要吃的猪肉,而是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明白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