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述略沈建中19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重要战场。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为了号召和动员各地民众积极配合、响应北伐,中共中央于1926年7月31日发...  相似文献   

2.
正90年前,为了配合北伐战争,中共重庆地委及其领导人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组织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泸顺起义。泸顺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北伐,震惊了四川军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及四川地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配合北伐,策动国民革命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1926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兴师北伐,全国大革命进入高  相似文献   

3.
正6.北伐战争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派系林立,割据一方,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在各界民众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于8月下旬击溃军阀吴佩孚部主力,10月10日攻占武昌。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是我国文坛巨匠阳翰笙同志诞辰100周年。翰老原名欧阳本义,四川高县罗场镇人。自青年时代开始参加革命,翰老搞过学生运动、职工运动,参加过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和南昌起义军的南征,打过土豪,接触过农运,更长时间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从事统一战线和进步文化、文艺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政治环境的险恶,磨砺了翰老用手中的笔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革命精神,加深了翰老和劳动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阳翰笙从1928年遵照党的命令参加创造社开始,在从事文艺工作近60多年里,创作了许多让敌人惧怕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读杨天石等著《中华民国史·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一书(以下简称《北伐》)。边读边录,采撷书内史、论精华,并略抒一己之见,成札记数则,零散不成体例,故名之曰漫议。浅陋难免,祈方家正之。1.北伐决策东征结束,广东底定,蒋介石即意图北伐。《北伐》一书援引蒋氏自云:“预定明年八月克复武汉”(1925年12月28日日记);“本党今年再加努力,可以将军阀一概打倒,直到北京”(1926年1月4日国民政府春酌演说);“我们的政府已经确实有了力量来向外发展了”(1月6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军事报告);“以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周兆涵 《共产党人》2007,(21):51-52
叶挺将军是北伐名将,曾率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北伐先遣独立团挥师北伐,铸就了“铁军”的辉煌;他是抗日英雄,为国共两党公认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领导抗战,卓著勋劳”。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和独立,始终坚持“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原则,从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到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荣的人民英雄和民族英雄,尤其是他为最终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从此,四川历史翻开新篇章。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自信,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融入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大潮,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晓频 《共产党人》2008,(12):38-3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救灾现场,争分夺秒地解救被困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特别是解放军某部“铁军师”,  相似文献   

9.
论刘湘与重庆﹃三·三一﹄惨案倪良端1927年3月31日,发生在重庆打枪坝的惨案,是蒋介石进行反革命政变的序幕,是由四川军阀刘湘秉承蒋介石旨意而制造的疯狂镇压四川人民革命运动、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事件。一刘湘在民国的历史上是个...  相似文献   

10.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正确主张,而且他进行过两次尝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那么,孙中山逝世前后的第一次大革命中,是谁最先主张和倡导北伐战争的?从高校使用的关于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教材及有关论著来看,对这个问题的叙述有两处:一是援引了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现实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其中有对北伐的明确表述;二是引证了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两次讲话,它们分别是1926年I月4日和1月6日,以此来说明他已原则地提出过北伐的问题。而笔者搜集材料,得以印证:国共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杜俊华 《四川党史》2003,(1):32-33,31
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作为第6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所长,为四川农民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农运骨干,促进了四川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四川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和自卫军。在与敌斗争中,农民自卫军贯彻毛泽东的对敌斗争策略,牵制和打击了四川的反动军阀和团阀势力,支援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和四川的顺泸起义。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浅析毛泽东与四川农民运动的关系。一、毛泽东为四川培训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农委书记,曾先后主持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令举国同悲、世界震惊。 大地无情人有情,四川的灾情牵动着9300万齐鲁儿女的心。面对灾难和伤痛,山东人坚定地说:只要灾区人民有需要。我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物有物!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党的文献》2005,1(6):57-63
直到1926年北伐开始以前,尽管国民革命军中的苏联顾问积极倡议和支持北伐,但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广东的鲍罗廷、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海)远东局等,对北伐始终持否定态度.而陈独秀7月7日发表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的基调,是由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与中共中央共同拟定的.北伐开始后,联共(布)、共产国际总是保守地估计北伐军的实力,多次提议北伐军保持现状,停止继续向北推进,其策略方针明显地落后于北伐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纵览》2010,(1):20-23
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建设成渝铁路一直是四川人民多年的夙愿。新中国建立初期.西南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共中央顺从民意,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着手,掀起了西南大地的建设高潮。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成都至重庆505公里的铁路,横贯四川中心地带,是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大动脉)的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万立新 《新长征》2008,(10):36-37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灾害突如其来,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瞬间受到严重威胁,一场前所未有的防疫攻坚战即将打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疾控人特有的敏锐和对灾区人民的无比牵挂,在第一时间做好了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救亡 高潮迭起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点燃了全面侵华战火。7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四川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从7月中旬起,成都、重庆等地相继组成各界“抗敌后援会”;7月21日,四川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在这面旗帜下,四川人民开展了广泛的抗日宣传、募  相似文献   

17.
正1926年秋,正当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刻,英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其在华利益和北洋政府失败的命运,加紧了对中国的武力干涉。9月5日,他们在长江上游的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进行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五惨案。声讨英帝罪行,草拟"雪耻宣言"惨案发生前夕,看似平静的万县,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相似文献   

18.
记李鹏同志两次视察忠县朱世兴1984年11月10日和1986年4月24日,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曾两次到四川忠县视察工作。他听汇报,下农村,和农民亲切交谈,时时想着山区建设,处处为山区人民致富着想。时间尽管过去10多年了,但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永...  相似文献   

19.
松健 《新长征》2008,(11):41-4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松原市建设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援建工作安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建设厅下达的援建工作任务,全面开展了援建四川省黑水县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1926年夏,北伐军誓师北上,北伐的炮声震撼着中国的大地。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倚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勾结四川军阀,欲与国民革命军决一雌雄。这时,从苏联回国的朱德接受了党中央交给他的一项任务: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到四川军阀杨森那里开展统战工作,劝阻杨森出兵东下支援吴佩孚,配合国民革命军进军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