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悉,一项被称为招生“并轨”的改革新举措,今年将在以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为主体的37所试点高校率先实施。它力求通过新的收费制度、新的招生计划形式和与之配套的新的奖、贷学金制度,向逐步建立“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机制的改革目标迈进。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双轨制需要改革 普通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一向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它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因此也可以说,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是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进行渐讲式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2,(16)
由国家教委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协调会,日前在杭州举行。全国136所高等院校和应邀参加的438家大中型企业派员前来,正式与会人员1300人。消息传开,又有上千家企业,包括一些乡镇企业派人赶来“争枪”人才,使与会人员增至5000多人。企业人事处(科)长们纷纷感慨:“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真吃香!”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文件中频频出现了“就业计划”的提法,上千所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门上陆续加了“就业指导中心”一行文字,两百多万在校生日渐从容地面对一个走向社会择业的大趋势,成千上万家用人单位越过政府“分配”环节把择优的视野投向高校……仿佛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一切,无不从各自的侧面共同反映出我国在高校毕业生中淡化“分配”、强化“就业”的改革足迹,有关专家认为,这不是一种提法的置换,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改革,它导致今年89万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人预料地顺利,从“分配”走向“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4.
“要就业,找市场”,已成为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选择方式。据悉,今年上海市46所高校有毕业生近4万人,6月初,已有86%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了协议,其中80%以上的毕业生是通过就业市场落实工作单位的。 上海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把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改革逐步深化。 1991年以来,上海在前几年广泛开展供需见面活动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扩大,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培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改革编制就业计划的办法,变指令性计划为指  相似文献   

5.
培养青年学生的勤勉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北京某单位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劳动教育。结果,这些人干得懒懒散散、松松垮垮。本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的任务,居然用了两倍的时间才完成。负责毕业生劳动实习工作的同志说:“现在的毕业生,一年不如一年了。” 笔者曾对部分2000级与2001级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自己“有点儿懒、比较懒,懒、极懒”的学生分别占到学生总数的90%和80%。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极懒!能躺着,我就不坐着;能坐着,我就不站着。”笔者还碰到过这  相似文献   

6.
何志敏,在化工界,这是个极响亮的名字。这位至今尚不满36岁的年轻人,由于在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的突出贡献,入选1994年度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5年天津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5—1996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并于1995年荣获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原任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的何志敏,1996年10月被中共天津委派往我国特大型企业渤海  相似文献   

7.
上海现有5l所大专院校,每年有二万多名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如1987年,全市大学(包括大专)毕业生二万四千多人,毕业研究生三千多人,这是一支宏大的专业科技队伍.因此,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对促进和发展上海的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弊端长期来,我们对大学毕业生采取"统包统配"的办法,即:先由计划部门统一下达分配计划,再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调  相似文献   

8.
吉人 《瞭望》1993,(40)
由国家教委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的“燎原计划”实施5年来,在为传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引进和推广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初见成效的同时,又在一些地区承担起乡镇企业的部分培训任务,从而增强了乡镇企业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推行“燎原计划”的宗旨,在由当地政府统筹下,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生产技能,以广泛增强农村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使农村95%以上不能升入大、中专学校的中学毕业生及其它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7,(26)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大体就绪。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计划协调会议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的37.4万多本科生、专科生和2.3万多研究生,将主要分配到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国家教委所属高校已经落实,中央部委和地方高校正在落实的分配计划表明:今年分配给能源、交通、轻纺、原材料等国家重点部门的毕业生有所增加,分配给10个边远省区的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30%,分配给工矿企业的毕业生和分配到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9,(15)
国家教委提出的“燎原计划”于去年9月一出台,立即引起了国人的注目。以深入开展农村教育改革为前提的“燎原计划”,其主要任务是什么?其重大意义又在何处?记者日前就此问题走访了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 “‘燎原计划’不是偶然提出来的,而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结合全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实施,近日,甘肃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医疗卫生大学毕业生进农村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实施“甘霖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的意见》,着力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以实际举措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山大学校园里,两个学生见面,这样打招呼:“卖出去了没有?” 辅导员、班主任召集毕业生会议这样动员:“大家有什么亲戚朋友,赶紧去求,找到单位的赶紧签合同。” 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本是完成毕业论文、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普陀区总工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帮助企事业单位发现所需人才,建立“大学生工会志愿者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100个,主要分布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招聘2009届大学应届毕业生,并向本区困难职工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子女倾斜,  相似文献   

14.
市场选择下人际沟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应华 《学理论》2009,(9):101-102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从“分配制”到“双选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的“就业难”现象,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在市场选择下实现就业。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际沟通,使大学毕业生能够自觉地实现有效就业人际沟通,避免无效就业人际沟通,最终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受宠”、专业吃香的年代,我这个大学理工毕业生,却鬼使神差般地恋上了政工。其间有两次可以“跳槽”发财的机会,自己却痴心不改地守在政工这块“田地”上。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我的回答是:“天生就这受苦命”。  相似文献   

16.
宋斌  代群 《瞭望》2006,(29)
平均每千名毕业生出一名“两院”院士,“科大现象”令人深思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科大)的信息令人刮目相看:建校48年来,这所高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尖端科技创新人才,平均大约每千名毕业生中出现一名院士和七百多名硕士、博士。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科大“高效培养尖端创新人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学、研究所的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二是保持适度规模,办精品大学,施英才教育;三是注重培育大学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辉 《民主》2006,(5):14-16
这几年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这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一、大学毕业生是财富不是“包袱”大学毕业生到底是国家的财富还是社会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改革之中的武汉市江汉大学,在成功地推行了“走读、收费、不包分配”的改革措施后,为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在强化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上作文章,以早实习、多实习为原则,有效地实施了“一学年分三学期”的新的改革。 江汉大学是一所培养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大学,创办7年,已向全市各条战线输送了4000多名各类毕业生。尽管市政府早有“凡录用江大毕业生的单位,须交纳一定数量的智力开发补助费”的规定,然而江大每届政法、财金、外贸、工民建,文秘等专业的毕业生,仍年年供不应求。 江汉大学能在社会上立住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视为办好江大的“生命线”。改革的深入,使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以往那种全部学年中只有一次毕业实习的方法所不能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8日,北京首汽集团公司与河北顺平县签定的建校协议,成为国有企业以主动捐助国家“燎原计划”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先例。这一创举,为加快我国农村适龄儿童入学问题的最终解决拓宽了道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值得肯定和倡导”。 国家“燎原计划”6年来在农村卓有成效的实施,使社会日益看到了它在“科教兴农”中的重要作用。 “燎原计划”是国家教委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8月部署实施的一项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它的办学思路是:以乡为基本实施单位,通过政府部门统筹三教,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开展扫盲,稳步实施9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进而达到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就基础教育而言,由于“燎原计划”所遵循的主要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兼顾升学的办学方向,适应了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6,(12)
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在回答本刊记者问题时说,“七五”期间,计划部门应当按照在宏观方面管住管好、微观方面放开放活的原则开展工作,把精力放在计划体制改革上,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