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周启柏  孙昂 《唯实》2005,(1):58-61
执行是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法律主体的诉权得以最后实现的关键。已经生效的诉讼法律文书,不能得到或者不能及时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既使原告的诉权保障落空,又严重侵害了司法的公信力,这就是长期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执行难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4,(12):14-14
珠海市横琴新区法院于去年12月挂牌后,在去行政化方面不断发力。内部设置方面,该院不再设审判庭,将传统基层法院15个部门精简为审判管理办、人事监察办、司法政务办及执行局,司法警察大队。且不再设审判庭,由8名专职法官负责案件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的全程.对案件终身负责。同时,院方将依照办案流程节点,强化对法官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法院涉及范围面广、数量日益增大的民商事案件,迅速、便利、公正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法院的诉讼效率,新民事诉讼法专门新增了小额诉讼程序,为快捷化、简便化地解决小额民商事纠纷提供了诉讼程序的保障。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立法较为概括,在各地法院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许多困难,降低了小额诉讼程序实际的司法适用。为更好地完善民事小额诉讼制度,需要对小额民事诉讼制度在实际司法适用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管理、程序混用、适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进行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峰 《党课》2012,(6):109-112
沸沸扬扬的方舟子、韩寒之争迎来了司法节点,2012年2月3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证实,韩寒已委托律师向法院正式递交相关诉讼材料,法院将在7个工作日内立案审查。  相似文献   

5.
将法院调解确立为诉讼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特色的制度创设。法院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一度被誉为“东方经验”享誉世界。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法院调解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审判工作需要,急需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军 《理论导报》2012,(5):30-30
南昌高新区法院自2008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创一流基层法院”为目标,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审判工作这个中心,深入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干警素质、司法作风、社会形象稳步提高,为辖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进步,提供了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该院先后荣获全市优秀法院、全省优秀法院、全国“立案信访窗口”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还先后荣获区第二届、第三届“文明单位”称号和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称号。如今,该院正向着“全国优秀法院”的奋斗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加强了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设立了较为宽泛的被害人保障制度。但由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置、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部分立法冲突,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被害人的保障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设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及时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且重点应体现在及时性上,可在程序设置、法律适用、制度构建、程序救济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肖扬院长《在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基层法院是全国法院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强则全局稳,基础兴则全局活.司法公正的基础在基层,树立形象的基点也在基层.作为保定市的基层法院之一,我们一直把各项基础建设作为落实司法为民,实现公正与效率,提升司法形象,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高度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公正与效率这个根本,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审判业务建设,真正建立起一套严有标准、抓有章法、推有动力、评有依据的管理机制.把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为建设"和谐保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去年受理各类案件1732起,申结144起,结案率为90%,同比增长了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虽然立法上赋予了当事人诸多的诉讼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不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都只注重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之后的权利;而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当事人本应享有的确定管辖的权利则往往被忽略。本文拟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确定管辖的权利进行探讨,以期对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所启益。 一、当事人确定管辖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新华 《唯实》2002,(11):50-53
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当代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应以司法公正为目标 ,充分注入程序正义的理念。在具体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应通过确保法院和法官的独立 ,辩论主义的确立和法官释明权的赋予 ,直接言词原则的确立和司法公开原则的完善等来加强对程序正义的保障 ,从而最终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1.
贾石松 《学习月刊》2013,(20):82-83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同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司法权威、实现法院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黄冈两级法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紧紧围绕提升司法公信目标,深入开展以“做公道法官、办公正案件、创公信法院”为主要内容的公信法院创建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强化审判职能,扎实做好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各项工作,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前不久,省高院院长李静、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和市长陈安丽到黄冈中院调研时,对法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荣昌县综合调处室是2008年8月12日在荣昌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的新机构,由法院安排两名法官,县司法局派出人民调解员和司法助理员各一名共同组成工作队伍,专职综合调处社会纠纷。对所有纠纷采取登记立案、免费调处,并原则上在受理纠纷后20日内调结。对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要求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的,可以提请法院立案审查,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在立案当日至迟五日内制发调解书。此举是荣昌为了更加有效地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司法权作用与受众心理回馈的双重维度的概念,包括审判公信力和检察公信力。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协调、司法功能阙如的症候,暴露出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些体制性弊病和社会性因素。在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尚未展开的条件约束下,建构独立、统一的司法系统,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司法的职业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对策措施,对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与此同时,刑事立法却逐步封闭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冲突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诉讼程序可能导致精神损害赔与不赔两种结果,严重损害法院权威。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保障执行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渝北区法院结合自身执行工作的实际,积极开展执行工作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和实践。2004年4月1日起,渝北区法院率先在全市法院建立起以“两权分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党的生活(青海)》2012,(11):I0005-I0005
茫崖矿区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贯彻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法院形象为载体,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法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茫崖法院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工作交流     
《正气》2001,(7)
怀仁县法院: 实行“四分立” 增强“透明度”   怀仁县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推行了立案受理、调查取证、强制执行、综合结案执法“四分立”的流程管理机制,有效地增强了案件执行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执结率。目前,该院的执行案件法定期限执结率已达到 100%。从 1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交通肇事案件的陡增,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立法上的不完善、审理程序上的不统一、司法解释的冲突、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及当事人诉讼知识的欠缺,使类似的交通肇事案件的裁判结果千差万别,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审判机关的公信力。本着程序正当、公平正义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太原市晋源区人民法院紧密结合我市及其他基层法院的审判实践,探索出人性化解决交通肇事案件的程序和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民事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当事人依法提出该法院无本案管辖权的主张,以求排除法院不合法的管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民诉程序正当性和判决有效性的标准之一。但是,近年来,审判实践中大量出现被告滥用管辖异议权,故意拖延诉讼、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效率的现象,就此类现象的成因加以研究分析,探寻改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我国司法体制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民诉的两审终审制度,具有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的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两审终审制度的适时性、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得弊端丛生。本文从上诉审程序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方案和设想.以期望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上诉审程序,真正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