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关键,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以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支撑效应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主要机制和重要突破口,建立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观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强调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响应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从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造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决策,为东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契机。旅游业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引擎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的最佳切入点,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东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先行者作用,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旅游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透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制定出相应的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聚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自发形成的,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自发形成的很少,且大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因此,学术界对该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研究一直游离于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地级市级以上为研究的地理单位,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外部资源有机结合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4.
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信息化指数高、发展速度慢,与信息化高水平地区差距大的特点。为此,应抓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应用信息技术,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东北等工业基地的落后局面,加快企业信息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 ,国家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就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 ,创造优势产业 ,并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论东北振兴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面临着世界其他老工业基地不曾遇到的困难,也面临着其他老工业基地不曾有过的历史性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也需要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特别需要注意的部分是地方政府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强化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的倾向。目前,需要尽快地编制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统筹扩大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等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东北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 ,对全国的贡献最大 ,但投入十分不足。东北地区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最为突出 ,“东北现象”与“新东北现象”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但东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接续产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 :大东北战略 ,大力度的举措 ,切实可行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物流业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的物流而言,东北地区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专业化物流体系和物流中心以及大力培养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东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改造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 ,高新技术提升和优化了东北传统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成为东北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区位优化调整 ,实现其与传统产业区位上的结合 ,可带动两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黑土区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森工等生产基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只是要改造东北地区的老工业,而是要盘活整个东北经济,从而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绝对不能忽视,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很好地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基础性保障。辩证地看待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内涵。只有推行现代农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保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城市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城市物流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物流的特点是大进大出、商贸物流发展迅速,优势是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不足之处在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群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物流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放在规划协调城市物流管理、引导城市物流有序发展,建设公用型物流平台,加快制度建设,明确核心城市物流发展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上。  相似文献   

12.
集群式创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集群式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思路。集群式创新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实现条件,如集群需达到一定的规模与集中度、群内企业实施合作创新和网络创新模式;此外还需要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大力支持,并努力营造区域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建设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光荣的历史。这里不仅诞生了新中国工业的许多个第一,还为全国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燃料和原材料,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工业丰碑。东北工业规模庞大,分布集中,门类齐全,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优良条件。通过工业旅游开发,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出发,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日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东北经济区共同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不单单是工业发展问题 ,而是一个区域共同发展的问题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 ,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几个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使东北经济区形成内部协作、共同发展的走势。东北经济区必将重振雄风 ,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6.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 ,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 ,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特别是离不开私营经济的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中 ,私营经济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对国企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私营经济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