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调,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五一口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起点;从价值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等元素,这主要表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具体实践上,体现着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实质精神和价值理念;从制度逻辑来看“,五一口号”的人民民主价值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奠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从实践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在75年前的中国,由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以下简称“五一口号”)。“五一口号”拉开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序幕,加速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也为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生动的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展示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政治参与优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土壤,在历史进程中逻辑展开,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60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五一口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中国未来民主制度的框架。“五一口号”的民主光芒构成一种新型政党关系——多党合作,至此,中国特色民主制度建设就按“五一口号”的蓝图开始构建。今天我们纪念“五一口号”就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五一口号”对推进中国民主进程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汲取其民主建国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了“五一口号”,震撼人心,意义重大。“五一口号”迄今已提出七十五周年,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历史启示意义是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重要论述思想相契合的,“五一口号”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根基和政治原则相一致的,继承好“五一口号”精神,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更有效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广泛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5.
“五一口号”是中国统一战线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各民主党派应赓续响应“五一口号”的光荣传统,深刻认识“五一口号”的现实价值,携手奋进新征程,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的推动者、共识的凝聚者、理论的贡献者、实践的探索者、故事的宣讲者。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由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五一口号"的发布,成为中国政党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开端,开启了我国协商民主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对"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阐述了“五一”口号的重大意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发布了“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回顾“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辉历史,“五一”口号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肇始于75年前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五一口号”形成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民主精神、协商精神始终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赓续“五一口号”精神,对进一步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建立一个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组成的联合政府,由此形成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正是分析了“五一口号”的发布历程、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阐述了精准领会“五一口号”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价值将再次呈现与升华;不忘初心,继承“五一口号”的政治立场、民主精神和优良传统等“五一口号”的新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五一口号”的发布在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史的转折点,是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号角,是民主党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转机,是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开端。九三学社重庆市委要以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为契机,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推动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完成了从“中间势力”向“联共反蒋”的人民民主力量的转变,从旧民主主义性质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掀开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开启。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核心领导地位,为形成中国政党制度领导核心的一元性打下了政治基础。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节点上,重温"五一口号"精神,对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建立新中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的政治宣言,真正体现革命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胜利属于人民的政治意愿,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任务,承载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美好远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深刻领悟“五一口号”蕴含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理念的整体意蕴,从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加强政党团结等方面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五一口号”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终胜利之际发布,一经发布即得到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华侨团体等爱国进步人士和团体的热烈响应,标志着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共领导,与中共同心合作,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由此奠基,“五一口号”在统一战线史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重温“五一口号”的重要历史意义,对于我们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的民主实践功能坚持并完善中国式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特定历史背景和自身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民心所向发布了“五一口号”;它不仅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全面溃败,同时揭开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有了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战略目标。因此,立足共同富裕,必须弘扬“五一口号”精神,发挥统战优势,坚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凝聚大团结大联合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7.
75年来,“五一口号”精神及在其号召下诞生的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发挥着凝心聚力的政治功能,彰显着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迈入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形势的波动纷扰,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道路,坚定新型政党制度自信,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深刻领会并弘扬“五一口号”精神。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发布的“五一口号”,是对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它推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发展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奠定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不仅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重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发布了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本文回顾了五一口号的提出过程,阐述了五一口号的重大意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有效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由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共谋国是,一起筹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起组建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央人民政府.一起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