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合时宜的单一治理、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治理理论等,都在宣告——"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将是其改革的最终归宿。合作共治的基础来源于理念的一致性、优势的互补性、合作的长期性。合作共治的类型包括项目型、替代型、互惠型的合作共治。"合作共治"作为政社关系范式变迁的新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第五个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社会治理关系架构。  相似文献   

2.
孙柏瑛  汪元 《新视野》2023,(4):89-96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是建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重要议题之一。现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层面提出了解释框架,但缺少微观行为层面的研究和过程性探讨。本文通过信号理论视角,发现政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会成为信息输出,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政策执行方式、组织吸纳和政治吸纳等行为发出的积极信号促进政社互动。非营利组织通过接收信号,逐步打破“推定式互动”,建立良好的政社互动关系;政府能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信号进一步转化为管理和服务优势,打破固有推定,推进有序良性互动,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3.
《求实》2021,(4)
在"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社会治理范式转型背景下,"政—社"以何合作替代"政—社"何以合作,成为"政—社"合作研究的重心。研究发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村级组织和农村居民等构成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其分别遵循科层关系下的行政推进、竞争关系下的契约合作、社群关系下的自愿合作以及熟人关系下的道德约束行动逻辑。借助扁平化、透明化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多元主体的差异化行动逻辑相互调适与耦合,形成了主体间双向互动与传递的反馈型关系。结合"三清洁"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政—社"合作主要通过宣传动员、道德约束、物质激励、行政推进和契约合作机制来实现,政府在合作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强调合作机制的组合化运用。但由于政府压力型体制、"条块化"组织体系与理性化官僚、农民整体素养有待提升和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等原因,农村环境整治内生性动力建构不足、市场化运作流于形式和整体性发展思维有待进一步拓宽。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继续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进而优化"政—社"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政府购买服务是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之举,独立而平等的合作双方是购买关系成功的前提。在我国服务购买的制度实践中,独具特色地形成了政社依赖关系。这种政社关系的发生机理主要体现在:历史维度的政治文化原因,现实层面的压力型体制模式,国际经验的"行政权社会化"的治理变革,心理效应中的关系强度影响合同绩效。这种政社依赖关系不利于合作绩效的提升,因此要从逻辑起点、发展方向、行动指南、合作形态等方面为政社关系指明应然路向。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制度上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经历了“政社合一”-“行政依附”-“逐步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执 政 理 念 是 指 执 政 党 的 思 想和 政 治 路 线 ,是 执 政 宗 旨 ,即 为 谁执 政 、代 表 谁 的 利 益 。宪 法 规 定 的“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一 切 权 力 属于 人 民 ”, 江 泽 民 提 出 的 “执 政 为民 ”,胡 锦 涛 提 出 的 “权 为 民 所 用 ,情 为 民 所 系 ,利 为 民 所 谋 ”都 是 我党 的 执 政 理 念 。 执 政 理 念 起 到 了决 定 性 作 用 , 它 决 定 执 政 的 性质 。 执 政 基 础 是 执 政 党 所 代 表 的社 会 力 量 ,包 括 阶 级 基 础 、社 会 基础 和 群 众 基 础 。 人 民 群 众 是 我 们党 执 政 的 最 重…  相似文献   

7.
何卫平  刘滨 《求实》2017,(6):54-64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都离不开对"政社互动"关系的探讨,"政社互动"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而政府购买服务的兴起恰为"政社互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政社互动"为切入视角,对C市W区政府购买服务过程进行解构发现,"政社"在互动过程中暗藏陷阱,即存在"异化合作""组织趋同""合作内卷""行政依附"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社互动失灵"。由此,政社互动陷阱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购买服务实践的双向形塑,理想形态是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合作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与保障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历史教训,尤其是汲取“文化大革命”沉痛教训后,反复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文选》第。卷,第189页)民主与法制不能分离,民主的内容需要法制规定,民主的实现要依靠法制保障,民主政治就是法制政治。法制如果失去权威,民主必将受到破坏与践踏。为了…  相似文献   

9.
陈文权  李沛君  傅琼 《探索》2002,(4):127-130
为了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重庆市主城区管理体制框架,课题组根据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思路,提出了在主城区调整行政区划、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理顺党政关系、政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下放权力,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主城区“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村民自治机制下,村党组织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自身的领导方式。当前,为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坚持农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协调村级党“政”关系;村党组织要将其各项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领导村民依法治村。这集中体现着现阶段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十六 大 报 告 指 出:“建 设 社 会主 义 政 治 文 明 是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要 目 标 ”,这 个 重 要目 标 “最 根 本 的 是要 把 坚 持 党 的 领 导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和依 法治 国有 机统一 起来 。”可见 ,社会 主义政 治文 明的 内涵主 要是 由党的 领导 ,人民 当家作 主和 依法 治国三 个基 本要素 所构 成。 一、党的领导的内容与方式 党 领 导 的基 本 内 容 主要 有 两 项 :领 导 和 支持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领 导 人 民制 定宪 法和 法律。 领导 和支 持人 民当家 作主 。十 六 大报 告明 确 指出 :“共 产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了保证它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更需要铁的纪律约束。我们党是执政党,要领导一个十二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要正确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党的近期目标和最终目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就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即将跨入21世纪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和探讨增强纪律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增强政治纪律观念江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政治必须增强政治纪律观念。政治纪律是党员在政治活动和政…  相似文献   

13.
政社合作是创新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构建制度规则、个体偏好、算计过程的分析框架,城市社区服务中政社双方的主体理性可以被激发,其背后也存在一定的行为逻辑。政社双方巧借正式制度传递确定信息,利用非正式制度维系与强化合作关系,实现了既定偏好的优化排列与阶段化分解及兑现,有意识地策略性博弈进行成本评估与最大化交易。政社合作共同形成的整体行为策略表现为渐进调适、能动联络与博弈均衡。社区在政社合作中凭借双重属性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的建制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既是建设“两美”浙江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浙江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有序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战略举措,既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关键之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要有法可依、有案可循、有力可借,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文化和法治方式,通过研究和解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中的立法、执法、普法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发挥好法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社协作是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时间银行是政社协作的典型实践。国内的时间银行基本都是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组织运营,以时间为媒介,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的平台,目前已在广州、南京、上海等城市落地生根。通过对G市N区时间银行的案例分析发现,政社协作实践成效日益凸显:基层党建不断创新、政府角色发生变迁、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以及社区服务参与更加便捷。党委领导保障服务基础性、社会协同促进服务多样性、科技支撑助力服务高效性以及激励回馈培育志愿服务持续性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因此,未来政社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释放推动政社合作的积极信号,地方政府也逐步拓展政社合作的意愿,政社合作已然是地方治理中的一种制度化行为。作为一个非显性指标和彰显度不高的治理策略,政社合作对地方政府隐性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制度性增值概念的引入,指出地方政府推进政社合作的隐性目标是为索取制度性增值,并为此采取寻求政策支持的策略、调动资源的手段及动员性效率主义技术路径。制度性增值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均衡地得到或有效地分享,取决于不同地方政府对政社合作的制度理解力和实践行动力。  相似文献   

17.
考察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革,其内在蕴含着较为清晰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农村治理模式演进的关键变量,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农村治理模式改革,重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以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和精准扶贫攻坚为中心,农村治理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金江峰 《探索》2023,(1):147-158
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化建设,对制度构建下的村治样态分析,可以在村庄事务的制度化治理视角下展开,考察制度规范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治理行动的影响。受制度建构负外部性成本与责任“硬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村治实践多呈现“中位达标”治理样态,而非已有研究提出的“竞标”治理或“底线”治理。村庄“中位达标”治理追求的是不冒进、不落后、不过度负累的中间位置排名,具体表现为常规且无量化要求事务的规范对标、常规且有数量要求事务的量化平衡,以及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差异化作为等,遵循的是一种分类达标策略。“中位达标”治理既可能带来村庄治理的“工具主义”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其向“实体化”治理转型。为保证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平稳有序以及弥补“工具主义”治理缺陷,需要推动制度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基层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在理论层面,“中位达标”治理为当前村治实践提供了新的经验参照,也为学界思考技术治理、政社关系等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水污染是我国着力解决的环境问题,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治理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政社合作治理水污染面临着多重困境。文章构建囊括"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行为"的分析框架,通过剖析H市"治水五人组"实践,探究水污染治理领域政社合作的实现路径。目标一致和资源依赖推动了"治水五人组"成员形成合作意愿,而制度与培训双重供给促使合作双方具有合作能力,合作行为则表现为日常巡河、河长固定活动日、河长论坛。要实现水污染治理的政社合作,应当促进合作双方对合作目标的高度认同,赋予社会公众合作身份且提供能力培训,形成以信息技术和会议活动为载体的合作行为,并推动合作双方建立增效式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曾永和 《理论文萃》2007,(6):53-56,4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三者协同发展(政府主要负责公共管理,营利部门主要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流通,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是保持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繁荣。和谐社会不应只解决社会矛盾,还应该着眼于中国现行制度上的一些不足。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分离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建立合作互动的新型政社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