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小健 《学理论》2013,(9):270-271
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析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中职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厌学表现,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厌学原因,并探讨了防止中职生厌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吕晓婷 《学理论》2013,(8):267-268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与德育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审视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现状,是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考察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现代瓶颈,主要存在德育目标定位不清、德育内容与现实不符、德育方法滞后陈旧、德育评价单一倾向等,解读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问题的现代根源主要有理念上重视技能教育、忽视德育工作;生源上总体素质下降、加大德育难度;环境上社会环境复杂、影响德育成效等原因,基于此,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的现代找寻,即理念上理清德育目标、树立正确德育理念;制度上完善相应制度、确保有效德育实施;载体上丰富课堂教学、提升中职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红丽 《学理论》2013,(5):267-2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后教育分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但分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流,造成了中等职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流、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初中后分流制度,以便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商品的供给者,又是劳动报酬的支付者,以此为纽带来解析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可将供给和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从微观角度来揭示宏观经济问题。以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使其严重依赖低工资,企业中资强劳弱使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较低且增长缓慢,是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为此,企业要按照消费者需求供给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劳动者收入,有效解决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0,(12):33-34
一、实行教育产业化有三大好处 1.弥补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目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市场有需求,而社会供给却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社会有效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分单一的“国有政办”的办学模式抑制了社会多元化投入的实现,“穷国办大教育”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教育投资中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到199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仍达到73.6%。  相似文献   

7.
王磊 《各界》2009,18(7)
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者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学校、学生实际极积的面对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出合格的就业者,更应培养出优秀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8.
李颖晖 《青年研究》2023,(1):1-12+94
基于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相关数据,考察“普职分流”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对青年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对高中阶段教育后没有继续升学的青年来说,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比就读普通高中在职业地位获得方面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作收入方面;对高中阶段教育后继续升学的青年来说,无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就读普通高中在职业地位获得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应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地位和办学质量,确保其学生保持既有优势并拓展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向上流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农民/农民工子女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虽然他们学习技术的愿望很强烈,却热哀于在学校混日子,毕业后则进入低端企业从事低技术含量甚至无技术的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短程流动,但未能使农二代跃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因此职业教育并非促进农二代社会流动的有效渠道,而是扮演了阶级再生产的角色。职业学校"管住学生"的教育定位、"轻技术重规训"的教育理念、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以及地方政府对低端产业的扶持是导致这种现状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有成 《民主》2004,(4):27-28
劳动市场是规划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业是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就业是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点,就业与教育政策的组合是职教宏观政策的基本特点。当今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走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调整和提高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无不与劳动就业市场的变化相联系。改革开放之初,百业待兴,职业教育得以恢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总数已达1.63万所,在校生达到1200多万人。随着经济的改革和调整,职业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配置,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相继建成,到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00多所。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章生 《学理论》2011,(2):254-255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历来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着的是成堆的困惑,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出现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探求对策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众需求日益多元化,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逐渐进入政府议程。当前关于欠发达地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较少,但欠发达地区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因此,有必要以此为视角,借助于具体案例的实证解析,从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三方进行问题切入,探寻解决的途径,进而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4):22-23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年龄老化等现实问题,对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该政策只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加之招生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不尽符合,尚未建立对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的评估审核制度,并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淘汰、流动与退出机制,服务年限长,约束性规定多,而引导、激励性与特殊支持性政策不足等问题,使得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教意愿  相似文献   

14.
王艳梅 《学理论》2011,(23):245-246
面对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法学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以其启发性、参与性、民主性的特征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法学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时农户教育投资偏好的影响发现:农户教育投资的初始偏好不是中等职业教育,受助学金政策的影响,农户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偏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助学金政策的经济刺激作用与农户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和子女的学习成绩逆相关.为此,需要将助学金政策的短期效应和文化改造的长期效应结合起来,使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一个内生性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有: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功能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为此,应在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扶植和培育农业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陈翅恒 《学理论》2015,(6):229-23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质量要求。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形式对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湛江地区中职学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当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8,(4)
正教育扶贫肩负着双重任务:扶智与扶志。教育扶贫的投入具有生产性,中等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投入产出比最高,是离农村贫困人口距离最近的教育类型。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较低的社会阶层从职业教育中获益越多,工业水平就越高;职业培训越普及,收入最低的就业者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就越高。中等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本应大有作为。但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袁双 《各界》2009,18(9)
面对生源的不足、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陷入了困境.所以招上来的学生素质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些让人头都大的受教育群体,作为职教老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那么我们如何将这些"差"生转变为国家有用之才呢?这引起我对师德,师范的思考.在这里我浅谈几点观点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政府干预、社会资本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干预,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在重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利益基础,解决农民合作医疗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时,强化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供给,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建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