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五六十年代起,我就开始从《共产党员》那里吸收滋养,她使我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对我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改版以后,我与《共产党员》就越来越密切了。我不仅喜欢、热爱《共产党员》,还积极参与办刊,为《共产党员》撰写文章,其中有两件事特别使我难忘。记得1979年,《共产党员》发表了关于张志新  相似文献   

2.
结缘     
那是1995年12月的一天,车间杜书记在一次学习会上号召大家订阅《共产党员》杂志。我立刻忐忑不安地问道:“不是党员的也可以订阅吗?”杜书记回答:“不但可以,而且热烈欢迎。”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党内发行的,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订阅呢。每当有人拿着《共产党员》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从心里羡慕他(她)。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听了杜书记的话后,我便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一份《共产党员》。就这样,我与《共产党员》相识了。 如果说当初订阅《共产党员》是为了响应号召的话,那么现在我却是从心里喜欢上她了。刚开始拿到《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只是盲目地随便看看,可是这一看不要紧,我是越看越爱看,于是便认真地学了起来。通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不断创新从事政工工作30多年来,《共产党员》杂志始终伴我成长,伴我进步,伴我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我觉得,《共产党员》杂志最大的特色是创新,创新使《共产党员》杂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共产党员》杂志自去年改版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辑工作创新,刊物活力增强。如今年第4期刊发的《整治商业贿赂:板子还得打在“权”上》,第5期《唱响“八荣八耻”》中的“荣辱榜”,第6期《书记面对面》等等,都很新颖、有创意,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第十九冶…  相似文献   

4.
正《共产党员》创刊七十周年,要我写一篇我与《共产党员》的纪念文章。这是一件无法推托的事,因为我已和她相知相恋了近四十年。说起我和《共产党员》的缘分,还要追溯到近四十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那年,《共产党员》推出了一个典型,她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没有屈服,这个人就是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张志新。正是这个典型深深地影响了我  相似文献   

5.
正欣闻河北《共产党员》创刊60周年,仔细回想,我与《共产党员》结缘已34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30多年前订阅《共产党员》的日子。1984年,我作为县委宣传部驻乡通讯员,参加工作伊始就接触到了河北《共产党员》杂志。因为工作关系,每期新出版的刊物发行到乡里后,我都会第一时间阅读,那时的刊物在内文  相似文献   

6.
经过报刊治理整顿的洗礼,《共产党员》当之无愧地被保留下来,作为贵刊的老读者,我为办刊人鼓掌欢呼! 往昔在岗时因从事党务工作,我把《共产党员》当做得力助手;如今退休后,我把《共产党员》作为定期充电的良师益友。多年来,与《共产党员》亲密结缘,使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7.
在《共产党员》50华诞即将到来之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限感慨。我由衷地感谢《共产党员》,是她,校正了我的人生坐标,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 记得在少年时代,我对《共产党员》就情有独钟。那时,我们院子里住着一位老党员杜伯伯,每到傍晚乘凉时,我都会看到他坐在小凳子上,聚精会神地翻看着装订厚厚的几十本  相似文献   

8.
力量的源泉     
我参加工作16年,与刊物结缘最深的莫过于《共产党员》了。这不仅是因为我的名字两次上过《共产党员》杂志(获《共产党员》1988年和1996年有奖阅读测试三等奖和二等奖),更重要的是她对我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在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共产党员》杂志,学习阅读《共产党员》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无法替代的乐事。我清晰地记得,看到的第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是1991年在东沟县工商局大东工商所,老所长王长宽每到所支部学习会时,都会从当月的《共产党员》杂志上选出一篇上级文件或典型经验,领着所里的党员干部学习,那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199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支部给我定期发放《共产党员》,我如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上世纪8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现单位工作的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拜读《共产党员》已经有十多年了。《共产党员》一直伴随着我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从一名共产党员成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从一名党务工作者成为一名基层党组织领导。 《共产党员》不仅是我成长进步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1.
初识《共产党员》是在去年的8月,那时,我刚到局机关,从事党务信息的宣传和报道工作。从未接触过这项工作的我一时间心里没了底。这时领导给我送来了相关的参考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就有《共产党员》这本杂志。从此,我便与《共产党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员》杂志出版500期,可喜可贺。一个刊物出版500期,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读者过百万,而又不靠媚俗、低级趣味,总有其成功之道。我作为一个作者,同《共产党员》杂志合作已经超过200期,应该算是老朋友了。我从同《共产党员》杂志长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测试     
《共产党员》开展的有奖阅读测试,伴我走过了11个春秋。《共产党员》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986年,我从部队转业到锦州电厂的一个基层单位做党务工作。岗位的变化,有许多新东西需要我从头学起。在我实习地方工作的初始阶段,有同志把一摞《共产党员》杂志推荐给我。多年的军旅生活,耳濡目染的大都是军事  相似文献   

14.
欣闻《共产党员》杂志在今年3月迎来了自己的60岁生日,我这个与《共产党员》打了多年交道的共产党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贵刊多年的情谊油然而生,溢于言表。我曾从事10多年的组织工作,不仅负责各种党刊的订阅、发行,而且还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下岗女工,也是《共产党员》的忠实读者。我长年自费订阅《共产党员》,读后对我的帮助很大。 1999年5月,我接到了下岗通知,正当我为下岗后不知道该如何谋生而感到困惑时,《共产党员》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及时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自谋职业的新路。 当年5月,我同爱人一起,筹集资金开办了南窑华康  相似文献   

16.
在《共产党员》杂志即将迎来50岁生日的时刻,我作为从1953年就开始给她投稿的通讯员,心中实在抑制不住对《共产党员》崇敬、感激之情。是《共产党员》那些素不相识的编辑们多年用辛勤的汗水、坦荡无私的胸怀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由一个不懂写作的农村干部,最终步入了众人敬慕的新闻队伍。 那是1953年,我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四区做共青团干部的时候,区委书记李芳林给我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边的人和事像磁石般地吸引着我。我在爱不释手的反复阅读中,萌生了给她写稿的念头。于是,我在老房东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稿子写出来了。但在邮稿时却犯了寻思,编辑同志能搭理我吗?最  相似文献   

17.
闪亮的星     
1981年冬天的一个黄昏,我迎着北风从盐碱荒滩的筑路工地往宿舍走,途中隐隐约约看到指导员右手握着一本16开本杂志。我跳下车直奔指导员,忐忑不安地从他手里借来那本杂志,展开一看是一本崭新的《共产党员》。我惊喜地扔下铁锹,用双手捧起杂志,匆匆翻了一遍,就把她带回充满潮气和寒气的帐篷里阅读起来。当时,我读《共产党员》,并不真正透彻共产党员的含义,仅是为了打发单调、寂寞的时光。当认真读过《共产党员》之后,我才知道共产党员的内涵竟是那样的深广,才知道共产党员的精神竟是那样的伟大。一次,指导员微笑  相似文献   

18.
指路明灯     
今年7月1日,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在19岁就被党接纳的高中生,我激动不已。此时此刻,突然有四个亲切的大字跃入我的脑海——“共产党员”。是的,是《共产党员》一步步引导我追求真理,把我领进了党的大门。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党员,《共产党员》杂志是我们家的常备“精神食粮”。小时候,爸爸、妈妈常把每期《共产党员》杂志用细绳串起来,挂在玻璃隔窗上。那时我总愿意翘首仰望她,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圣。“共产党员”是我最早认识的几个字。  相似文献   

19.
十五年情结     
1982年,一次过组织生活时,我看到党支部订有一份辽宁出版的《共产党员》杂志,阅读之后立即被这份省外党刊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从1983年开始,我便自费订阅了《共产党员》。此后,不管我的工作由基层转到县城,从一般干部到担任企业领导职务,还是从1995年退休以后到现在,我都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陪伴     
正在河北《共产党员》迎来创刊60年之际,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竟然是随着《共产党员》一路走来的。于是,一份永久珍藏的感动悠悠地在心里弥漫开来。可以说,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共产党员》一直伴随着我,时至今日,那些与《共产党员》相关的点点印记,不曾忘却,那些与《共产党员》有关的人和事,那些曾经的美好记忆,在岁月的研磨中,不仅没有淡去,反而愈加鲜活,愈加明亮了起来。记得那是20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的同事都住在镇上,下班后回家,宿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