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厘清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重点与难点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重点包括哪些内容。在认知和认同层面,引导大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实践层面,引导大学生掌握如何使之然的途径、方法。最后,难点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局势,必须系统梳理与化解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明晰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爱祖国的信念,全面培养爱祖国的能力,积极践行爱祖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功能优势,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形势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切实发挥好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革命传统的重要源泉,抗日战争史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主题和基本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Z大学的个案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对抗日战争基本史实的认知情况总体较好,其相关情感反应也总体比较健康;但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对引导大学生正确抒发对日情感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8)
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成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媒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交际方式、思维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应提升思政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思政教育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占领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领地,创新思政工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胡喜海 《传承》2014,(11):64-65
全球化视野下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当重要,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教育,既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应从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维度,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  张波 《思想工作》2005,(4):40-40
高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弘扬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把用爱国主义锻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在当代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一是克服民族虚无主义、抵制资产阶级分化、西化的需要。当今世界范围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科技、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各种较为便利的途径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对我们图谋分化、西化。高等院校处于各种文化交错的前沿阵地,当代大学生处于各种文化观念的包围…  相似文献   

9.
纪荣 《传承》2014,(8):66-67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党员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当代大学生党员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通过以党课教育为基础,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突破口,以运用新媒体为新路径,进一步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炜  肖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5):180-182
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维度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以中西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以"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激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为依托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张传辉  王晓玲 《前沿》2010,(3):119-121
当代大学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是我们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思维活跃,勇于创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更促进了意识形态教育手段的创新。同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遭遇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态度的淡化,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冲击校园文化等困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采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手段是实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技术具有多元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和传播优势,弥补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缺陷和不足,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校园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视野,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方法、原则、载体,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张彤磊  朱卫 《传承》2010,(6):86-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笔者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介绍了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源的许多重要思想不仅回答了当时社会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且在今天仍是有魅力的。本文探析魏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云清 《传承》2010,(18):50-51
通过阐释爱国主义涵义及其内容的基础上,强调了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屯堡地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之一,其蕴含的忠诚爱国精神、传统伦理道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人文精神和立志成才的品格。而深入了解其形成和发展轨迹,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且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特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梁作甲 《前沿》2012,(17):157-158
教育国际化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传统德育方法弊端凸显,大学生爱国主义道德观念缺失严重.针对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要使德育向主体性道德教育回归,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培育具有“中国根”意识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国情、国史的重要窗口.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沟通历史和现实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地反思"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李少奇 《前沿》2011,(4):192-194
后殖民主义又称后殖民主义批判,是一种对欧洲殖民主义这一历史事实及其所造成的各种后果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思潮。本文介绍了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后殖民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