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者多次采访过一个先进村。第一次去,看到村办企业和初步富起来的农民,我心情激动。因为周边村与这个村自然条件差不多,我想:这个村领了头,带动周边村跟着学,要不了几年,这一带农村会出现巨变,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多年后我再去这个先进村,综合实力更强群众更富裕了,可是周边的村组面貌没多大变化,与先进村的反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你若到昌江黎族自治县各处走走,你就会发现近年来变化有多大。在黎族村寨里,你会看见村民们锅碗里的肉多了,住房的空间大了,村口通往远处的路桥也宽了……在城镇,你会看见街道整洁了,通畅了,市民出行方便了,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足和自信……这一切,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人  相似文献   

3.
2002年初,赵德伟被调任应城市长江埠土地管理所任所长。长江埠办事处辖区内有5家砖瓦厂。赵德伟带领工作专班实地丈量砖瓦厂内闲置土地,有150多亩闲置土地可改造成鱼池。他提出开发建池,得到当事村委会的赞同。2003年,黄窑村、余上村、上房村改造闲置土地,建成了100多亩的可养水面,2004年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周边三条河,四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驮像骆驼!”这首民谚就是店子坪村的真实写照。全村185户720人.就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26日,是840多名八一村村民永远抹不掉的灰色记忆。他们最敬重的一位老人,也是这个行政村的创始人,他们全票选举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吴忠耀,因积劳成疾,染病成癌,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66岁……他创造了一个“村”八一村是个建制仅5年的行政村。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25日,南漳县板桥镇雷坪村四组村民栗启华步行几公里山路来到村支部,将一份工工整整的入党申请书交到村党支部书记陶俊典手中。这位培养过多名党员的老支部书记认真掂量着手中这份入党申请书,觉得份量格外沉重。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房县青峰镇青峰街村青年张启成揣着筹到的200元钱外出打工。第一站是荆门,一下车就穿街走巷找事做。为省钱,困了找避风处一躺,饿了买烧饼充饥。半月过去,就在他认为没希望准备往别处时,意外得知铁十一局工程队招聘荆襄段铁路临时工。张启成去应聘,幸运地被相中,主要从事铺轨这种体力活。张启成不怕苦,可他不满足于吃苦。3年中,他克服文化低的困难,利用一切机会向工程技术人员求教,勤钻苦练学手艺,掌握了铁路铺轨、架桥、公路砌基、装潢等多项技术,干什么像什么,成了工人中少见的多面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胶南市村级民主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使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村事务的管理中,这不仅有利于群众利益的表达,也推进了村民自治体制的深化和完善,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8年.湖北省选聘了800多名大学生到村任“村官”。年底,在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3人当选村主职干部。其中.孝昌县邹湖村的曾正皓高票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成为全省惟一的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蕲春县檀林镇裴围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省定特困村,“村部破房子、集体空壳子、田里乱石子、群众穷汉子”,欠银行、信用社外债高达30多万元。为了改变裴围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92年,镇党委找到了我,想让我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1.
一排排规整的农舍,一条条流畅的盘山公路,一层层丰收在望的梯田……这是宜昌兴山古夫镇麦仓村的美景。2007年,麦仓村与高池村、高麦村合村并组,580户村民便散居在七沟八岭。那时,公路通不到山上,庄户人家守着几亩薄田,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湖北圆满完成了103个县市区、934个乡镇、25608个行政村的换届任务:新入选中央“千人计划”40人.全省“百人计划”新增59人:分层分类、集中选拔了2230辐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为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储备了人才;新建改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500多个,基本实现了全省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覆盖;新消除“空壳村”4000多个,年纯收入过5万元的村新增11323个……  相似文献   

13.
下金厂乡大锡厂村是开展“四群”教育联系进村入户的第一站。我到麻粟坡工作6年多来,每年都坚持抽时间到农户家中住,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平时的工作之中,也经常走村入户。因此,这次到大锡厂村中住下,对我来讲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相似文献   

14.
今年41岁的王迪明,是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的农民党员。从1995年起,他到山西省蒲县承包煤矿.由于精明能干,生意越做越大,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纯收入200万元以上,年纳税10万元以上,手下打工人员达350多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春天公司的年终晚会上,我被评为公司的“年度英雄”,并获得了奖品——“马自达3”。站在镁光灯下,我非常激动,想着这一年半时间里发生的这一切,犹如坐着过山车逛了一圈。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下基层调研时发现很多村委会存在“两大怪象”值得关注:一是村委会墙上制度会“变脸”。笔者发现.墙上制度张贴最多的一个村达到了130多个,最少的也有四五十个。内容包括党建、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一些村干部说,因为没有地方张贴,有许多还放在柜子里,到上级来检查的时候,就拆下一部分.换上检查需要的内容。村干部戏称这是“变脸”。二是村干部成了“千手观音”。在制度多的同时,相配套的牌子也多了起来,各个村的办公室门口悬挂的牌子往往多达3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7.
围绕平台规范化,建强服务主阵地。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金45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72个,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强化功能配套,全县形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低保申请、准生证办理等10多项部门服务工作的无缝对接,确保村民“办事不出村”。  相似文献   

18.
讲述人:鹤峰县国家公务员、朝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舒让清 1996年8月,我从鹤峰县燕子区燕子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被委派到朝阳村担任村委会主任。这一举措,当时在全县选派国家公务员到村任实职开了先河,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全县唯一一个在村任实职的国家公务员。  相似文献   

19.
我叫包正利,红安县杏花乡浏河村人,今年72岁。我1956年当村十部,1958年入党,1960年当支部书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牢记党的教导,努力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支部一班人.为乡亲做实事做好事,从青年做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我们村也由原来贫穷、闭塞、落后的山村,变成交通便利、干群和谐、村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文明村。  相似文献   

20.
在赤壁城西南30多公里的羊楼洞村老营盘茶山上,曾有一片茅草丛生的墓群,142位英烈就长眠于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群烈士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客死他乡,却一直不为家人知晓。寒风吹过,遍地野草发出瑟瑟声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