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在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窥视并解读出他的天人合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及理性生物特征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从中揭示出人类与其他生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同等作用,人类与无机界、有机界和各种形式的生命的紧密联系,人类与整个自然界相互统一的关系。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使人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 ,西方文化主张“主客相分”。本文对这两种理论本身 ,也即从哲学上对它们作比较。比较放在形而上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三元架构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不仅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内涵,从整体上看,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道德精神内涵,本文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命题,并从诉求社会与人生价值,充满着扬主体意识以及追求通过内心修养达致尽显社会责任的人文道德精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成分。积极因素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诗意境界,消极成分是人对天的依赖,也就是相信“天命”主宰一切,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消极因素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弊病的总根源。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存在的主要弊端。抑制了探究自然的科学思想,使中国人长期受制于自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注重向外探究世界,而是注重向内探究人文道德关系,把主客看成浑然一体,以讲人生哲学、研究人伦道德为主,而不注重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此为基点考察中国未能产生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并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作一比较;同时探讨中国在教育及科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历史继承首先 ,“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乐相融的关系 ,它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条件相对应 ,有共同的运动周期 ;人的自然机体和人的社会功能属性与自然界有统一的结构 ,有对应性的联系。人和自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庄子》所谓“人 ,天也 ;天 ,亦天也”,可以说是天人之间的自然联系与自然统一的一种表述。总之 ,人与自然是紧密地相联系的 ,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的。因此 ,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 ,不仅要实现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 ,而且要达到社会系统与其外…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处,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系统研究这一思想的正负价值,客观剖析其扬弃问题,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弘扬优秀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在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的结合中,寻求促使传统与现代接轨、传统文化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天人关系的探究,是中国哲学思维发展的主线。从周公、孔孟、老庄、董仲舒、程朱陆王直到近代的康有为,都高奏天人合一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对当今提倡的生态社会建设,既有文化上的参考,但又不能夸大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旅游文化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仍需坚持“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创建生态文明是全球当代必然选择的发展之路,创建生态文明应当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最高的价值取向是和谐,这种和谐包括天地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天人一体、天人和谐、天人相爱等理念,它是创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富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中包含着系统论思想的萌芽.但是这种两种思想毕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一个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一个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而且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本文从两种思想产生的背景、主客体之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价值论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是张全新教授的《现代物理学中的“实在”与“时间”问题》,副标题是“关于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及当代宇宙学的塑造论哲学审视”。这是—本哲学著作,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难读的书,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不过我认为哲学家读起来也未必轻松,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物理学内容。吸引我读下去的是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诠释———作者名之为“塑造论哲学”,而我从中看到了走出物理学困境的希望:在几乎所有的门都关闭的时候,这个新思想打开了一扇门:通过这扇门物理学有可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无疑地,20世纪与21世纪之…  相似文献   

13.
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三敢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自然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政治学说旨在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推演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理人之法”,从而构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儒学为指归的具体政治制度。考察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机制与现实指向,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提出“不争论”的本意,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不要争论姓“资”姓“社”,而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则必须分清姓“资”姓“社”。在当前关于中国改革的争论中,核心问题也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不争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挑山工”精神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挑山工”精神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有助于坚定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挑山工”精神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有助于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斗争精神;“挑山工”的自我革命精神,有助于唤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挑山工”的务实作风,有助于练就新时代青年的过硬本领。由此,新时代青年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勇攀高峰、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挑山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政治、经济“需要”理论发展起来的教育观,已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方法论去分析“美”,通过回答美“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建立其基本理论。并结合美学基本理论,确立美学对教育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重塑民族文化有助于整合整个国家、民族的力量,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思想活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社会更需要“中国梦”在理论和实践中引导重塑民族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进入本世纪以来,通过“外交恫吓”、“武力威慑”、“舆论攻击”、“政治诱迫”、“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心战”手段成为一些“超级大国”推行其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战略。各种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以“心战”为主要手段,不断进行渗透、策反和破坏活动,企图动摇和瓦解我民族凝聚力、国防动员力和军事抵抗。因此,重铸“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反敌“心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