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留置措施作为一种调查手段,但其承载了强制措施剥夺、限制被调查对象人身自由的功能。而在监察机关十余项调查措施中,具有人身强制性的仅留置措施一项。一方面,留置措施的严厉性使外界担忧留置措施适用泛化,进而侵损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留置措施适用的严格性又严重束缚监察机关有效"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而与改革目标相悖。留置措施的这种两难困境症结在于其单一性缺陷,而根据比例原则对监察强制措施进行体系化构建,则有助于化解此二难境地。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具有根本意义.学术界对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争议颇多,考虑到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在认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时,一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不科学的.应该采用多元化归责原则,即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以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原则,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金涛 《世纪桥》2011,(3):55-56
军事刑法是特别刑法,在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上都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基本原则上的体现是:军事刑法要坚持刑法总则中所确立的罪刑法定、罪行相当及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但有自身的实现方式。同时,军事刑法基于保护法益的特殊,还要坚持严罪重罚、平战区分及注重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4.
惠勤 《发展论坛》2003,(3):46-47
虽然银行业由于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曾一度成为各国反垄断法的除外适用领域,但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开放经营,引入竞争机制的要求日渐强烈。随着中国加入WTO,承诺开放金融市场,意味着WTO的“公平竞争”原则也将适用于我国的银行业,这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在开放市场、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培养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银行业竞争的特殊性首先,由于银行使用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广大储户,其自有资金只占很少比例,所以在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法通则》在确认“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又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他们能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地作出判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曲解《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将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作为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唯一条件,导致了公平责任原则的滥用。本文将从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方面来探讨公平责任原则的限制括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可抗力制度与情势变更原则的区别在于二者司法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功能不同、适用的场合不同。有关不可抗力制度与情势变更原则在相关案件中的司法适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合同的履行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则既不适用不可抗力制度,又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如导致合同能够履行,但履行后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则建议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如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适用不可抗力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政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行政法的特别法。目的特定原则是行政法比例原则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体现。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行政责任主要是行政处罚,并且以处罚机关为主,很少涉及工作人员。基于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的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应优先于行政法适用,在信息主体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8.
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中的适用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发展,这一原则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时间、空间范围等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其终极价值在于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与公平。  相似文献   

9.
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运用是为了确保专利权人与公众能够公平地获得各自应有的权益,是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体现。现实中,等同原则的适用还存在如相关法律规定缺失、适用标准多样化、缺乏适用限制等许多缺陷。为此,应完善等同原则的立法制度,统一基本规范和标准;加强等同原则的司法体系建设,把握等同判定尺度;准确掌握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合理运用禁止反悔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吴也牧 《唯实》2007,(6):64-67
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阐释,可以在平衡、协调法的安定性与妥当性的法律理念的指导下,从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守法原则和司法原则的角度去探究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功能、适用界限以及与其他法律现象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诚信原则应作为行政法之最高形式原则,而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适用,应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与撤销、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要进行利益权衡,但这种利益权衡不是适用信赖保护原则的必要条件;对违法的行政许可行为,不撤销是原则,撤销是例外;应完善《立法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及完善“补偿”的法律制度,实现信赖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2.
日耳曼法中有关善意取得的雏形即“以手护手”原则,与罗马法“发现己物,我即收回”原则相比较,均注重保护原物权人利益。随后在商品交易频繁发生的社会,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被重新定义,最终形成当今的善意取得制度。由于不动产采用登记的公示方式,将不动产纳入普遍意义的善意取得制度后,造成了与动产善意取得的诸多差异。如何处理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我国应将对不动产交易的保护从善意取得制度中剥离,并借鉴德国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原则,形成我国动产适用善意取得,不动产适用公信力原则的区分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归责原则历经了客观结果责任原则、主观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历史演变。时至今日,“严格责任”原则是作为刑法的一般归责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例外而存在的。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各国刑法明文规定:对危害公共利益,涉及多人生命、健康、财产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不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只以行为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追究法律责任。该原则,不仅在刑法中有着独立适用的范围,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还存在被民法与刑法交叉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就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一层次来说,社会主义是说得清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清楚了,而且社会主义的实践也从正反两方面把它说清楚了。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问题上,需要防止两种倾向,而这两种倾向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第一,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某些具体实现形式,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取的某些具体措施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随意扩大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一概念的外延,把并不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某种东西列入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二,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旗号下,全部或者部分地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市场经济”的公式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尤其是违反邓小平理论的。如果说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而且已经说清楚的话,那么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具体的方针政策,每一个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进行探索,一下子不能完全说清楚。当然也不是全说不清楚,而是指要随着实践的发展,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搞清楚。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共性与特殊性必须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司法应是社会的良心,要用理性、公正、人性化的态度,冷静而敏锐地处理社会纠纷。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适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审查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克服成文法的疏漏、僵硬及冲突,又不至于造成法律适用混乱和法官滥权?其关键就在于找到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时机.只有在"穷尽规则"和"充足论证"的前提条件下,行政法基本原则才有适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只有在行政法规则缺失、行政法规则涵盖过宽、行政法规则模糊、适用行政法规则的结果将会导致明显的不公正或行政法律规则相互冲突的情况出现时,原则才允许被适用.  相似文献   

17.
避风港原则设立的初衷是防止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严格责任以保护新兴网络产业的发展,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已逐步构建出避风港原则适用的基本框架,走上了一条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8.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是民主与法治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也是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的主要标志。在行政法上确立信赖保护原则是依法行政理念的呼唤,是营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实现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必须要规范行政行为的撤销制度;完善信赖保护的行政补偿制度;扩展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明确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我国的服务行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既不能采用单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也不能采用单一的过错责任原则,而是应该立足我国服务行业发展实际,根据服务性质的不同,采取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辅,同时明确规定各归责原则应适用的举证规则。  相似文献   

20.
王梓臣 《唯实》2009,(7):53-57
为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增设了一个新罪。从学理上分析,本罪的罪名可以确定为非法传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新法刚刚颁布之际,从刑法谦抑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的进路,对刑事立法作进一步考量,以检验和总结立法的得失;对刑事司法进行理论预设,以期司法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本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