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19日,著名导演、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行因心肺衰竭病逝于台北,享年91岁。李行导演上世纪50年代涉足影坛,至80年代共导演作品数十部,包括《王哥柳哥游台湾》《养鸭人家》《汪洋中的一条船》《早安台北》《心有千千结》《彩云飞》《海鸥飞处》《吾土吾民》《原乡人》《小城故事》等,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开创者和台湾电影半个世纪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2.
赵辉  张磊 《台声》2010,(1):54-57
<正> 李国修,祖籍山东莱阳,出生于台湾,成长在西门町。有着"台湾莫里哀"称号的他,18岁时加入世新大学话剧社,因兴趣而投入剧场演出及创作。自1980年参演耕莘实验剧团(兰陵剧团的前身)作品《荷珠新配》而倍受关注。此后参加华视"综艺100"的演出,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进而于1985年。参与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创团演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6年,31岁的李国修创办"屏风表演班",不但身兼编剧、导演,也经常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如今成立23年的屏风表演班"作品近40余部,包括《三人行不行》系列、《《莎姆雷特》、《西出阳关》、《京戏启示录》、《女儿红》、《六义帮》等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5)
正10年前,台湾知名导演赖声川与台湾知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联合策划话剧《宝岛一村》,该剧在大陆大获好评之后,两人又与谢念祖导演联合推出了《疯狂电视台》,将台式荒诞喜剧和幽默诙谐的戏剧表演带到了大陆观众面前,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是为历年来票房与口碑双赢的难得佳作;于是在这部戏剧里担任男主角,一位在台湾早就因为电视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模仿李敖与陈水扁的当红喜剧演员唐从圣,进入了大陆观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19)
<正>人物朱延平:台湾导演怀念故人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台湾电影展上,《七匹狼》《彩云飞》等6部以"爱"为主题的经典台湾影片参加展映。展映会中,《七匹狼》导演朱延平深切怀念该片的主演、已故台湾知名演员和歌手张雨生。朱延平,台湾影视导演、编剧。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英语系,大学时代协助摄制纪录片,当过助理导演。1978年完成电影剧作《错误的第一步》,荣获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一鸣惊人,而后每年拍摄4部喜剧片,可谓"高产影人"。作为开幕影片,台湾导演朱延平的作品《七匹狼》在台湾影展开幕式后放映。  相似文献   

5.
曾健民 《台声》2014,(5):41-41
<正>台湾历史课纲"微调"的纷扰还未平息,一部名为《KANO》(嘉农)的电影,挟着导演魏德圣监制的盛名在岛内掀起票房热潮,同时也搅动了赞否两方的批评浪潮。《KANO》与历史课纲"微调"一样都和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认识有关,即以怎样的眼光去诠释历史的问题。影片上映之初,有人质疑为何影片对白高达90%皆为日语。担任监制的魏德圣回答:"1930年日本国势调查资料显示,台南州(辖区为今台南市、嘉义市、嘉义县、云林县)10岁至19岁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2)
<正>10月22日下午,台湾新编昆曲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本次媒体见面会由北京市台联、国家大剧院、台湾国光剧团及得意典藏共同举办。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朱敬、得意典藏董事长李翰莹,台湾国光剧院团长张育华、导演李小平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媒体见面会。《梁祝》是2012年由文学大师曾永义编撰,导演李小平、台湾国光剧团第一小生温宇航、北方昆曲剧院当家花旦魏春荣等共同打造。在北京市台联和台湾相关文化部门的大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2)
<正>6月1日,第九届两岸电影展"大陆电影展"在台北光点华山电影馆开幕,来自大陆的7部影片,陆续与台湾观众见面。《百鸟朝凤》主演陶泽如、大陆第五代资深导演夏钢、知名导演徐浩峰等电影主创共同出席当天的开幕式。担任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著名导演朱延平在开幕式上介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6)
正央视的春晚小品《回家》由三位台湾人主演,台湾有些舆论批评这个小品有"统战"的意味。另外,在台词和人物形象上,有一位作家写了一篇文章说这是有点歧视台湾人,也引起一些讨论。对此,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央视春晚《回家》这个小品应该说打动了两岸不少人的心,这个小品是根据参演的两位台湾演员的亲身经历来创作的。用台湾演员自己的话说,做这个节目的目的就是要让两岸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岛内有些人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新电影运动始于1982年,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导演编剧的电影《光阴的故事》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端,打响台湾电影倾向于写实创作的第一枪。由此,《儿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海滩的一天》等多部带有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电影出现于原本风格煽情虚幻的传统台湾电影中。1987年1月,随着台湾电影宣言的签订,新电影运动被迫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3)
正1月22日晚,由两岸文创机构联合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微·信》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上演。《微·信》由厦门闽南大戏院携手台湾音乐时代剧场联合制作,两岸演员联合演出。该剧融入当代社会两岸交流热点话题——"网络生活""两岸爱情",由有"台湾原创音乐剧第一人"美誉的杨忠衡担任艺术总监,台湾1911剧团团长陈大任担任导演,台湾"金曲奖"音乐剧创作团队  相似文献   

11.
修菁 《台声》2024,(2):49-51
<正>以中华传统民俗“炸寒单”为线索,讲述人性的救赎与宽恕的台湾青春题材电影《寒单》,1月5日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台湾导演黄朝亮携主演的台湾演员郑人硕,与北京观众面对面交流。在台湾地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依旧保留着深厚的人气,如何借助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对其展现,也是台湾影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做的。  相似文献   

12.
赵辉 《台声》2010,(12):32-33
11月20日晚,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湾桃园市落下帷幕。台湾演员阮经天和大陆演员吕丽萍分别凭借《艋胛》和《玩酷青春》荣膺金马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影片归属《当爱来的时候》,最佳导演花落影片《第四张画》导演钟孟宏,此片并获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奖。  相似文献   

13.
《时代潮》2001,(15)
10月30日一上车,小陈拿来了当天的多种华人报纸。我们今天安排参观《洛杉矶时报》社,大家先分着看华人办的《中国日报》、《世界日报》等中文报。在台湾华人办的《中国日报》A2版头条位置,刊登出一则惊人消息,横栏标题为《万圣节派对惊传警察杀人》,副题为《好莱坞黑人演员持玩具枪对准警员惨遭击毙》。39岁的黑人演员达温李曾参演1997  相似文献   

14.
林甚其 《台声》2013,(12):99-101
11月23日,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台北揭晓。 本届金马奖适逢“知天命”的50周年,历届帝后集体亮相,星光璀璨。29岁新加坡导演陈哲艺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在《一代宗师》《毒战》等高手环绕之下,爆冷夺得最佳影片。此外,《爸妈不在家》还获得最佳新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3个奖项。  相似文献   

15.
艺术资讯     
话剧《宝岛一村》2月登陆这是一出深度刻画台湾特有族群融合史的动人故事,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台湾导演赖声川的巅峰之作。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从1949年到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6.
丁宇 《两岸关系》2015,(2):59-60,58
<正>被戏剧界称为"每根汗毛都在演戏"的金士杰,今年64岁,是编剧,是导演,也是演员。是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他特立独行,淡泊名利,却对戏剧情有独钟,对于表演艺术始终有自己的坚持。这是一部关于告别的作品此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改编  相似文献   

17.
文倩 《两岸关系》2001,(3):58-60
在大陆的电影圈中,张艺谋曾被称为“获奖专业户”,而出生在台湾的电影导演李安,现在也够得上这一称号了。最近,他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刮起的获奖旋风在台湾刮过——在去年底结束的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卧》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6项大奖,随后在美国达到最高级,在日前结束的美国电影“金球奖”的评选中,李安凭《卧虎藏龙》一片,获最佳导演奖,并做好了向“奥斯卡”进军准备。对不了解李安的人而言,看到李安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电影文化恢复交流始于八十年代后期,两岸从影人员往来增多,一些台湾摄制的影片在祖国大陆上映,如由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浪花》等,台湾的电影人来大陆参加的影展活动,每年的金鸡、百花奖活动也安排放映两岸三地的电影,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影片《无言的山丘》还曾获上海电影节大奖。但大陆的观众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却了解不多,本刊特予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13)
正拥有多地身份的麦大杰,谈起上世纪70年代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每月往返香港台湾两地工作的日子,他幽默地说道:"当时我到香港拍戏,人家说我是台湾导演;到台湾拍戏时,别人又称我香港导演;到大陆拍片时,大家则难以辨别我的身份,我便戏称自己是地球人。"与戏剧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2014,(12):22-22
<正>2011年是陆生在台湾的"元年",742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大陆学生,在17、18岁的青涩年纪,跨越海峡来到台湾求学,转眼首届陆生就要在明年毕业,绝大多数人要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他们满怀憧憬而来,经过4年"台湾经验"的浸润,会抱着什么样的"台湾认知"回到大陆?长期而言,他们会是台湾的朋友?敌人?或冷漠的他者?台湾《旺报》10月31日刊发社评文章《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