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名单。此前,中国、美国、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四国就此共同向安理会提出了这一要求并提交了相关材料。这也是中国与美国等有关国家进行反恐合作取得的一项积极成果。 “东突伊斯兰运动”是国际恐怖势力的一部分,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大量暴力恐怖事件,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将与国际社会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包括“东突”恐怖组织在内的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国"的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其残忍性令整个国际社会感到震惊。许多国家也在担心"伊斯兰国"的恐怖活动会危及自身的安全。2014年8月,美国积极组建联盟来打击"伊斯兰国",但"反伊斯兰国联盟"是否会取得成功还有待时间考验。从三个部分分别说明"伊斯兰国"的前世今生,"伊斯兰国"对世界的威胁以及国际社会联手打击"伊斯兰国"存在的困难,以便国际社会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21世纪开局之年,人们不会忘记这一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也不会忘记美英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基地组织”的战争。然而,人们更关注的是以此为契机而展开的本世纪国际政治开局的特点和发展态势。那么,本世纪国际政治的开局有什么特点呢?一、反恐怖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的新课题,安全问题成为新的国际问题“9.11”恐怖袭击事件震动了全球,也使国际社会意识到了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威胁。这个事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反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合作的新课题和新内容。“9…  相似文献   

4.
在地区秩序失序、大国中东政策调整、动荡国家治理能力低下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脆弱性和阿拉伯世界碎片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地区乱局为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提供了空间,叙利亚危机的爆发成为地区恐怖主义势力迅猛发展的关键节点。以"伊斯兰国"组织和"支持阵线"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势力便是在此背景下发展壮大的。  相似文献   

5.
李伟 《党政论坛》2010,(18):49-49
恐怖势力形成四个支撑点本土恐怖威胁的国际化极大地扩展了国际恐怖威胁的范围与程度“9·11”事件后,国际恐怖势力的代表——“基地”组织老巢在南亚依然存在,庇护恐怖主义的极端势力塔利班武装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6.
试析“三种恶势力”对中国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这三种恶势力已成为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三种恶势力”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将呈上升趋势。应对三种恶势力的挑战必须有新的思路,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标本兼治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确保安全是最终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所具有的举办周期性等特点,与恐怖活动的难以预测性等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恐怖主义威胁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面临的最大风险.通过对已发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恐怖袭击事件的死伤情况、攻击方式、攻击组织等深入探究,在考...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分子是隐蔽的,可能随时会发动恐怖袭击,为了防止恐怖袭击的发生,应当防患于未然。但从国际法来看,一般认为国家行使自卫权应当在遭受外来袭击之后,否则可能会造成一国侵略他国之实。因此,面对恐怖主义威胁,自卫权何时行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美国打击阿富汗之后,“基地”组织及其恐怖分子已经分解到一些国家潜伏下来,若美国对这些国家进行打击,也将显得于法无据,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对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不承担国际法律责任,除非该人或社会组织代表国家行事或有国家授权。  相似文献   

9.
冯晖 《理论导刊》2004,(8):62-64
一国际恐怖主义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的专有名词,国际社会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努力控制国际恐怖主义。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干扰和破坏着国家主权的基石,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国际社会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威胁,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但迄今所获成果依旧不甚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存在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一般性定义,有关国际恐怖主义的广义定义有100多种,比较集中的也有20多种。主要原因在于界定国际恐怖主义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利益对国际恐怖主义做出定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简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通常是指奉行以暴力活动制造特定的恐怖气氛达到政治目的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理论体系、思潮和主张。而将在该理论体系、思潮和主张控制下由“次国家团体”或其他非法地下组织有预谋地实施,并以无辜的群众或非战斗人员为主要目标,试图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统称为“恐怖活动”。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是国家、阶级、民族、宗教间各种矛盾尖锐复杂、不可调和的特殊表现,是一种特殊的、严峻的社会现象,产生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真正根源是世界的强权政治、贫富不均和社会不公正。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主要类型为:邪教或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民族或种族主义恐怖组织,政治恐怖组织和国家恐怖主义活动。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行动上呈现以下特点:规模的相对有限性、巨大的间接破坏性、手段的血腥残忍性,以及国际化、专业化、高技术化、背景复杂化。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策略是:(一)建立国际反恐怖组织,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行动提供法律依据;(二)各国建立专门的反恐怖机构,实现情报资源共享,协调打击恐怖组织的统一行动;(三)加强反恐怖主义活动的基础工作;(四)用军事、经济、高新科技等手段打击恐怖组织;(五)标本兼治,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11.
邹生才 《学理论》2013,(17):11-12
恐怖主义是指一定的组织有预谋地对平民或者民用设施实施暴力,营造恐怖气氛,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主要有:自然环境与经济因素的影响;国内、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民族因素的影响;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防治恐怖主义的对策主要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清除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中的非理性成分;加强反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周戎 《党政论坛》2014,(22):51-51
如今,在中东风头最足的恐怖势力首推“伊斯兰国”。该组织地跨伊拉克和叙利亚,是以逊尼派伊斯兰为背景的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自称拥有数万武装人员。但一项来自美国的调查显示,该组织在伊境内可能有5000至6000名武装分子,在叙境内可能有6000至7000人。  相似文献   

13.
蒲俜 《理论视野》2004,(6):25-26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取得了空前共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三年来,国际反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恐怖主义势力和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与此同时,恐怖事件仍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死伤人数也越来越多。使用武力根除恐怖主义的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尤其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未能消除恐怖阴影,反而导致了恐怖活动的反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恐怖主义仍将是国际社会的毒瘤,国际反恐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陈宪忠 《党政论坛》2014,(20):33-33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说,如果把"9·11"事件和本·拉登被击毙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恐怖主义的标志,那么,"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将成为"后拉登时代"恐怖主义的新标志。"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恐怖组织""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恐怖组织!"德国《图片报》这样描写ISIS,并称该组织企图在从伊拉克到地中海之间的中东核心地带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其头目巴格拉迪被视为"新一代拉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武力攻打伊拉克的同时,已制定一项对整个阿拉伯世界进行政治改造的“宏伟战略”。此项战略的目标是从伊拉克入手,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对阿拉伯世界逐步进行改造,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铲除产生伊斯兰极端思想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以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总体战略。 在实施这一“民主化战略”进程中,美国也将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对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实施,无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9月23日和24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泉、韩国总统金大中、东盟7国和欧盟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全球化进程和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是本次会议讨论的两大主题,与会领导人以“公开和坦诚”的态度交换了看法,通过了关于亚欧反恐合作宣言和反恐合作计划、关于朝鲜半岛和平的宣言,以及首脑会议主席声明。在经  相似文献   

17.
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行为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界定海上恐怖主义的概念,明确海上恐怖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加强我国海上恐怖主义风险防范有其必要性,是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是身处亚洲这个国际海上反恐主战场的必然之策,也是填补海上反恐法律留存空白的迫切要求。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国际海上反恐话语权;加强国际海上反恐安全合作;完善我国海上反恐立法;构建我国海上反恐机制;发挥私人安保公司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反恐出路在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了美国关于全球反恐形势的首份国家级正式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份名为《全球恐怖主义趋势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认为,自“9·11”事件以来,恐怖威胁从总体上说不减反增,目前全球范围内恐怖分子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美国及其盟友消灭恐怖分子的速度。报告指出,伊拉克战争不但增加了恐怖威胁,而且助长了全球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推动了圣战意识形态的传播。报告预测,美国面临的威胁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传统安全问题大大增加并具有跨国性威胁,重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往往以危机突发的形式爆发且后果会“内传”或“外溢”,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秩序产生重大威胁与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使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2,(37)
右翼势力得势 影响国际安全 王逸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作了一番形象的描述,他说,在“9·11”事件之后掀起的打击恐怖主义、处置国际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历史性和解”的声音和注重挖掘国际恐怖主义深层次、体制性根源的态度虽然仍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