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武英 《党史文苑》2012,(14):22-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军事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培养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我军又向苏联派遣了800多名军事留学生。这两代军事留学生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弛 《世纪桥》2010,(1):42-43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是中苏关系史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共和中国革命的态度与立场由消极冷漠转向积极支持,苏联与国民政府的同盟关系转化成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关系。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胡晓会 《世纪桥》2010,(21):17-18
1921至1935年是中共成立并逐渐发展的阶段,对早期中共对外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本文试图分析早期中共对外政策的三个特点:首先,在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中,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并服从于世界革命;其次,在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中,以阶级利益标准处理中外关系,并且将阶级利益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最后,在处理中苏矛盾时,中共对苏联政策具有苏联利益中心倾向。  相似文献   

4.
1923年以后,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年,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1924年创办了共产党参与领导的黄埔军校,建立了革命军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形势迅速发展,国共双方深感革命干部力量不足,要求苏联在原东方大学培训干部的基础上增加培训人数。在这种要求下,苏联于1925年建立了“中山劳动大学”,专门招收中国学生。其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共产主义群众运动的干部,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第一批学生118人于1925年10…  相似文献   

5.
1934年—1937年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大转折时期。中共在这一时期的战略目标是实现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同时期,中共还有另外一个战略方针,即“打通苏联”,以取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援助。这一问题往往为人所忽视。本文试就这一方针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考察及探讨。“打...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共的政策路线均受共产国际的支配和影响。共产国际和苏联自国共统一战线形成之日始,即积极帮助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干部建立革命武装。但其着眼点始终放在国民党身上,没有提出建立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1924年冬,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召开会议。当中共提出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时,鲍罗廷认为,目前不宜大张  相似文献   

7.
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的泸顺起义,是早期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的重要军事活动之一,被看作是南昌起义的预演。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也成立了以周恩来等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部)。起义前后,中共重庆地委与中共中央进行了"形"与"神"的互动,推动了大革命运动在四川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1924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合作。同年5月,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郊区珠江的黄埔岛上,故习惯地称之为“黄埔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的创建,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与中共的支持,它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和作战经验来训练干部的新型学校,因而成了国内有志革命青年倾慕和向往的地方。我省一批进步青年,有的当时已经是大学生,他们为了学习革命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纷纷报考这所学校。…  相似文献   

9.
五卅运动促使中共积极探索军事问题,并在理论认识上取得了新提高:对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注重开展兵运工作和加强分化、利用军阀部队;重视武装工农,从而对民众运动与军事运动的结合作进一步探索。在实践探索上出现了新突破:在深刻总结五卅运动的经验教训后,中共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组织、建设工人武装和农民武装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一时期,党在军事问题上的提高和突破,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共产国际推动的结果。厘清这段历史,对完整地理解中共军事历史,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蒋介石要求加入中共问题黄埔军校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饶来杰1980年写的《熊雄献身革命气壮山河》一文中提到:“熊雄在苏学习期间,孙逸仙博士代表团来苏联考察政治、军事和党务。当时东大的中国共产党支部指定熊雄参与陪同参观并洽谈有关中国革命的问题,熊雄得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表现得比较复杂。它援助过中国革命,但也干扰过中国革命。它有过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党史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说,它所起的消极作用“确实是占主要地位的。”如何权衡这一时期苏联的作用,本文作些具体的剖析,与学界同志相切磋。一、出兵东北,让我军进入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积极有效领导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通国际通道、"背靠苏联"是中共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意图。苏联和共产国际一直支持中共打通国际通道,在红军落脚陕北后更为关切,并作出给予军事和技术援助的承诺。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不希望与日本过早发生冲突,加之当时绥远伪蒙军与中国军队冲突升级以及日本特务遍布绥远的状况,遂变更援助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军打通国际通道的军事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根据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向中共三次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指示,中共指导革命实践的政治策略也随之经历了三次显著性的变化,即舆论造势、示威游行逐渐向民族主义进行转变,并呈现水土不服、不合时宜、愈加独立自主的特点。这一清晰的历史变化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将尊重、服从共产国际与坚持独立自主相结合的历史选择,这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留苏教育,是在中共早期留苏和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留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有东方大学的中国军事速成班、中山大学的第三四届学生、列宁学院和其他一些学校的中国学员。中共留苏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末达到高潮,具有区别于一般留学教育的明显特点,主要是:强烈的革命色彩、苏联包办一切、严重的宗派主义等。  相似文献   

15.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爆发了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其间,周恩来充分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等职务,为中国革命培养和积蓄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从1927年中共五大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22年间,周恩来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负责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不仅...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曾对中国革命给予重要支持和授助,但也有过错误的指导。中共党内某些犯有“左”、右倾错误的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1,(6)
正抗战胜利后,为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遵照党中央的部署和派遣,大批干部陆续来到北安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第一批到达的是抗联干部。受中共东北党委会派遣,他们随同苏联红军从苏联境内返回北安,在配合苏军开展工作的同时,多方召集抗联地下人员和失散人员,组建武装部队,接收旧政权,为根据地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共顺直省委成立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的1927年6月中旬,其工作结束于中国革命走向复兴的1930年12月底,前后工作了近三年半时间。这一时期,正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陈媛 《党史纵横》2011,(12):12-14
中国共产党与莫斯科有过长达40年的密切关系,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与毛泽东代表的中共在国共两党关系和中国革命问题上存在重大政策分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共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和历史进程。毛泽东与莫斯科在抗战时期的政策分歧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共合作的问题,二是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