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气的力量     
近 读《资治通鉴》中的一个故事 ,大意是说汉武帝时有个叫公孙弘的御大夫 ,虽官居高位 ,生活却十分俭朴 ,睡觉盖布被 ,吃饭不重肉味。不料他的同僚汲黯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 ,说 :“(公孙 )弘位在三公 ,俸禄甚多 ,然为布被 ,与小吏无差 ,诚饰诈 ,欲以钓名”。按照汲黯的逻辑推理 ,公孙弘官位那么高 ,俸禄又那么多 ,就应当同当时“公卿、大夫以下 ,争于侈靡”的社会风气合拍 ,过着奢侈的生活 ,否则 ,便是虚伪 ,沽名钓誉。其实这只能反映汲黯本人的阴暗心理 ,是一种恶意攻击 ,遗憾的是 ,面对皇帝不悦的面孔和同僚们嘲讽的目光 ,公孙弘无言以…  相似文献   

2.
退让的智慧     
杜学峰 《党政论坛》2012,(14):18-18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有一天,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他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3.
以衣帽取人,是旧社会的一种世俗。 《史记》里记载着一个故事:春秋时代,齐国方士东郭先生听说大将军卫青被汉武帝封为长平候,站在路旁等候向卫青献计。当时,东郭先生“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鞋子有帮无底,路人都耻笑他。后来,汉武帝拜东郭先生为郡都尉,他衣着锦绣,“佩青绶出宫门”,好不风光,许多人又争相攀附。 司马迁由此感慨地评论:“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争乃附之。” 似东郭先生的这场遭遇,见“衣敝,  相似文献   

4.
王元 《各界》2013,(6):44-47
太康六年(285年)的正月的一天,洛阳皇宫中的晋武帝司马炎收到山东青州传来的一份快报,七十多岁的尚书左仆射刘毅去世了。晋武帝不禁拍着桌子惊道:“失去我的名臣,可惜没让他生前担任三公。”  相似文献   

5.
老李船长 《各界》2011,(5):46-49
作为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汉武帝的风流倜傥绝对配得上“神童”二字,想他青春期还未到之时,就已说出“金屋藏娇”的高级情场词汇,其“情商”之高可见一斑。情商高也就罢了,偏偏汉武帝还是个“博爱”的人,经常爱屋及乌,宠爱上了卫子夫,跟着就宠幸重用她的亲人卫青、霍去病,后来迷恋李夫人,就给她的三个兄弟加官进爵。  相似文献   

6.
蒋萌 《民主》2005,(10):46-46
有人经商被查出偷税漏税不少;再一查,他还是京城一大机关的职工,“请病假”长达十年。换句话说,他下海经商十年,还在单位拿工资吃“皇粮”。单位借此一查,竟查出一串“吃空饷”的。最近一段时间,“吃空饷”这个词频频见诸媒体。可见问题不是个别的。一些“皇粮单位”的干部职工利用退休还在编、离职下海仍占岗、亡故不注销、冒领等手段骗取“俸禄”。据说,由于具有普遍性、长期性,此问题已成为困扰许多地方的老大难。仅在四川南充就清查出“白吃”人员2300多人,年“白吃金额”约2000万元!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相似文献   

7.
《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一些有求于他的人便送鱼给他,公仪休每次都严辞拒绝:有人很不理解地问:“您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接受啊。我现在担任宰相,可以用俸禄买鱼;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给人家办事,那样难免就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仅没有人会给我送鱼,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一直把民主理解为“人民当家作主”,或是“多数人的统治”。这种空洞口号永远也产生不了民主的理论。在“人民”的大概念下,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个人被淹没了,他们的意志得不到体现,利益得不到维护。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都只不过是“人民”中的一员,而不是“人民”,那么,你、我、他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民主的主体,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将领中,没有比杜聿明的官位更大的了。杜聿明为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黄埔一期。杜聿明是被谁活捉的呢?毫无疑问是解放军官兵。可是,还有一个人当时是“美名天下扬”的,遗憾的是现在已被很多人忘记了。在有些写淮海战役的史书中,不提他了。在反映淮海战役的电影中,也不提他了。这个人是谁呢? 据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收入《淮海战役亲身记》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吕尚 《学理论》2008,(6):85-86
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现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汉武帝建元(前140~135年)初任太史令。有论载“天下之史文”之志,但未如愿而卒。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开始搜集史料。掌握了汉兴以来百年间的天下遗闻旧事,又读到皇家所藏古籍所谓“石室金匮”之书。他又到处游历采访,  相似文献   

11.
沈金 《侨园》2014,(9):36-36
晚唐诗人崔涯与另一个诗人张祜(音hu)齐名,两人都生活在扬州。张祜人们非常熟悉,他那“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早已成为经典名句,连著名诗人白居易、杜牧对他的诗也有很高的评价。当然,崔涯也非等闲之辈,尽管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十来首,可在当时名声却很大。崔涯的才华与名声,还使他获得了一段美满姻缘:娶了扬州总校雍某的女儿为妻。  相似文献   

12.
张振中  吴剑 《侨园》2002,(3):38-39
这是一个特殊的“掘金部落”,他们靠给中外公司挖取精英人才挣高薪,有人一年拿到几十甚至数百万元佣金不足为奇,这就是都市猎头。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我国已拥有上千家猎头公司。那么,猎头们颇富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活到底怎样? 跨国公司的高佣金并不好拿今年33岁的翟鸣1988年离开北京留学美国,拿到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后,曾在纽约摸爬滚打了几年,后被国外“猎头”业蓬勃的发展势头所吸引,跳槽到美国一家著名猎头公司从事“挖人”工作。在这家公司拿了2年多美金后,翟鸣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到了可以扯旗单干的程度,于是1994年回到北京创业,他也将发展目标定格在“高级人才中介”,也就是猎头行业上。当时世界著名的猎头公司Korn/  相似文献   

13.
罗杰 《各界》2014,(7):58-60
北魏王朝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时情绪失控,焦躁不安,喜怒无常,多疑暴虐.他甚至“嘿”药,迷上了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这种药物类似于后世的兴奋剂.拓跋珪服药之后,情绪异常激动,不吃不睡.这期间,他又疯狂地迷上占卜炼丹.等到丹药炼好,自己也不吃,先给死囚犯吃,用他们来做实验.很多死囚就提前“安乐死”了.即便如此,拓跋珪也没有放弃,他一如既往地求仙访道,寻觅长生丹药.  相似文献   

14.
提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内的“自由城”,相信不少人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如果讲“自由城”的变迁,也许知者就不很多了。“自由城”至今已存在15年了,15年来,它已有了很大改观。回顾这一沧桑,不但可以了解“自由城”何以闻名于世,而且对了解和研究西方青年人思潮的变化,尤其是“新潮派”的变化,也不无益处。 要说“自由城”的变迁,还得从头开始。 事情发生在1971年9月。当时被人称为“新潮派”(亦称“颓废派”)的一些人,突然抢占了哥本  相似文献   

15.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6.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17.
老李船长 《各界》2010,(5):37-42
桑弘羊的理财 桑弘羊(前153-前80),西汉洛阳(在今洛阳东北)人。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富商家庭。当时洛阳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当地的风气是重财轻义,人们都想经商赚钱而不想当官。在这样浓厚的经商气氛熏陶下,桑弘羊从小就对商业经营之道产生了兴趣,特别对古代著名的商人白圭、子贡等十分推崇。但他没有继承父业去经商,十三岁便被选为侍中,进入长安宫廷,长期跟随在汉武帝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34年,范文澜同志在北京一所学院当院长,当时他还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国民党特务总觉得他很像“共产党”,就把他逮捕了。有人向中统头子求情说:“范先生一向为人正直,生活艰苦朴素。”中统头子说:“就凭这一点,已足以说明他是共产党,否则怎么能这样做?”中统头子的推断,道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标志——生活上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19.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22):62-64
庐山会议(上) 一次被推迟了的中央工作会议众所周知,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左”,后来因为毛泽东严厉批判彭德怀的《意见书》,急剧转向了反右倾。杨尚昆当时对此也没有思想准备,但是在和我们谈庐山会议的第一阶段——中央工作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时候,他分析认为,即使没有彭德怀的《意见书》,庐山会议纠“左”的初衷也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