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人才特区",契合兰州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聚集优秀人才、推动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兰州市适时而动,开展了"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决定率先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3个重点区域先行试点,在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创业环境打造上打破常规、大胆突破,努力把试点区建设成人才智力高度集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西北人才高地. 建设"人才特区",要把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作为根本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兰州要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特区"建设路子,就必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坚持把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业、有利于促进人才发展,作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人才工作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白银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黄河资源和大工大农"三大优势",加快建设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和循环化工基地、生物医药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两区四基地",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第三产业"三个千亿产业",着力打造兰白都市圈率先发展、全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西部创新发展"三个高地",奋力谱写白银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篇章.  相似文献   

3.
近期,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支持全国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绵阳位列其中.有着中国唯一科技城桂冠的绵阳科技资源富集、创新氛围浓厚,此次入选创新型城市建设,将进一步为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蓄势赋能.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但推动科技创新不能只依靠科学家,必须通过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使公众理解科学、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才能把创新驱动战略转化成全民自觉的社会实践。贡献率超44%科技创新跨越发展2014年,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贡献率超过44%,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是贵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的关键。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说,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014年,贵州省一批具有创新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曾赞荣 《前线》2017,(2):86-87
"十三五"时期,房山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重大机遇,主动以疏解承接聚高端、以环境再造促升级、以区域协同谋大势、以改革创新增活力,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关村南部创新城,奋力打造京保石发展轴"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8):16-17
正2014年9月12日,贵州大学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选第十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贵州首次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17日,贵州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并遴选出首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9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70家。这些企业将获得资金支持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是最近发生的关于"创新驱动"的贵州新故事。创新驱动,这既  相似文献   

7.
白洁 《学习月刊》2012,(21):26-27
武汉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东湖高新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将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举措。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是武汉市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需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于新技术的创造.着力于新产业的生成和发展,着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通过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武汉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黄戟 《唯实》2015,(4):59-61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推动全省和苏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格局、创新驱动发展大战略的高度,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突出问题导向,扬长避短、顺势而为,增强信心、乘势而上,用新时期苏州创新驱动的新实践,回答好总书记提出的“下一步发  相似文献   

9.
振兴长春,需优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强市"列为全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本市转化,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高校院所发展长春经济的积极性,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承载地、顺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抓经济,踔厉奋发开新局,打好党建引领“组合牌”,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全省转型发展、跨越提升的新动力。在我省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过渡阶段,我省如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未来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盛毅。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保定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为引领,强力实施"三个三"创新工程,实现了科技工作的新跨越。该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认定为"河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实施新兴战略产业创新科技计划。在新能源、机械制造、智能电网等领域,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何迎接或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是当前及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本质上要求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需要理论创新、改革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6,(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阐释、新内容,集中体现在五个维度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勇气;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转变的创新态度;"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打造强国"的创新宏图;"理论创新、道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创新号召。习近平创新观,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创新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为我国当前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李克强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5,(9)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做出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对科技创新作用的新认识,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11)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使以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公报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供给,推动新的技术、产业、业态的蓬勃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创业"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从理论与现实,还是从历史与未来等方面来看,只有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提升经济自我循环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行稳致远。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着力避免"停止开放向内转""战略问题战术化""重回短期刺激路"等认识误区,亟需着力做好战略规划,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科技攻关,畅通国内市场,以科技创新激发消费原始动力,推动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遵循发展规律,促进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循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准市民工"是指适应未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完全实现了产业与地域的转移,谋求在城市永久发展的农民群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要实现部分农民的市民化,而"准市民工"将是农民市民化的主体.为了使"准市民工"更加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在"准市民工"素质教育方面,应当实现以科技素质教育为主导的生存型,向以科技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思想市民化教育为主导的发展型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宣城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9个市之一,是安徽唯一与江浙同时接壤的地级市。如何将宣城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本文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及宣城承接产业转移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怎样加快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