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近年来,被各地揭露出来的数起买官卖官现象,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下大力气纠正买官卖官现象,已成为当前反腐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令人震惊的买官卖官现象现在干部队伍中比较流行这样几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不跑不送,降格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只送不跑,提拔不了;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买官卖官已成为一些人发财升迁的重要手段。买官卖官一般都是“一对一”交易。为了增强隐蔽性,买官卖官之间多为直销,很少有中介组织插手。某地纪检部门曾对20多例买官卖官案件进行剖析,发现这种交易一般都选择在晚上,地点选在家…  相似文献   

2.
《工人日报》今年2月18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说,中组部近日通报了4起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给全党敲警钟,要求严厉惩治用人腐败。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惩治“卖官”莫放“买官’人。大意是:看一看4起“卖官”案中,涉嫌行贿者达168人,足见“买官”者众,“乌纱市场”有需求;“买官  相似文献   

3.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最遭人痛恨。在各级领导班子换届的节骨眼儿上,更是如此。人们痛恨用“乌纱”换银子的卖官者,而对拿银子换“官帽”的买官者,痛恨之外还加不屑。在一般人眼中,买官是可恨的:因为这意味着劣马淘汰良马,庸人挤掉能人;买官也是可耻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没有  相似文献   

4.
邱炜煌 《理论导报》2013,(12):44-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以下十种“常见病”。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12,(30):56
画外音: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加大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整治力度,但买官卖官现象仍然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在一些买官者看来",官帽"只不过是用金钱换来的"商品",当他们用金钱敲开了官场的大门,如愿以偿戴上"官帽"后,便会以商人的眼光来看待、用做生意的方式来运作手中的权力。在恶性循环中,有些人甚至将市场法则中的拍卖方式移植到了选人用人中,买官者争相抬价,卖官者则待价而沽,谁出的价钱高,就把乌纱帽批给谁。如此疯狂的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6.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3):14-18
面对买官卖官顽疾,中央高层掷地有声:“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7.
买官卖官这一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丑恶现象,在今天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买官卖官甚至发展到了猖獗程度。近几年全国发生的买官卖官案件可谓多矣,细致分析一下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反腐倡廉、搞好党风建设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一些地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买官卖官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几乎成了一种顽症。剖析买官卖官现象的新特点,坚持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遏制买官卖官,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23):75-76
近年来,贪官一心想升迁却上当受骗的事屡见报端,令人深思。在当下一些地方,买官卖官很有市场。贪官们上当受骗,不过是因为其官迷心窍,利令智昏,习惯性地又跑又送,却不小心跑错了地方,送错了主人。本文将为您盘点十大受骗贪宫,回顾一下这些贪宫无耻而愚蠢的嘴脸。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6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通知,批转河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送钱收钱、跑官要官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意见》,《意见》指出:“目前,全省党风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党风不正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是,在少数干部中仍然存在着送钱收钱、跑官要官、参与赌博以及打着领导干部旗号办私事等问题,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严肃查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把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送钱收钱、跑官要官等违纪违法问题,作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其实,在此通知发出前,河北省就已在廉政风暴的席卷下,向此类问题展开攻势,查处了较为典型的发生在新乐市换届期间的买官卖官案,既警示党员干部要遵纪守法,又拉开了向买官卖官等问题宣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查处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案件有数十起之多。像河南省新乡市委原副书记王德水,在担任荥阳县委书记、新乡市委组织部长、新乡市委副书记期间,多次收受他人“买官”款物折合人民币26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甘维仁“买官”案,是在查处成克杰案件时发现的,他为了谋求升迁,先后通过成克杰的情妇李平向成克杰行贿人民币27万元,  相似文献   

12.
《兵团党校学报》2010,(3):80-80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贯彻实施四项干部监督制度视频会议上指出,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买官卖官顽疾,中央高层掷地有声:"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修补干部选拔用人制度,出台4项监督制度,健全防范打击  相似文献   

14.
亢哲楠 《廉政瞭望》2007,(10):20-21
"买官卖官"曾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治的一大顽症,几乎各朝各代都曾有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买官卖官"现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方式五花八门,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正>李云忠的贪腐有些特点:因为收钱"不倦",他慢慢变成了买官者的"牵线木偶";同时,他的胃口越来越大,连90万元这样不算小的数目,都被他斥为"打发叫花子"。买官卖官是公认的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恶劣现象,腐败之尤。近年来落马的"老虎""苍蝇",或多或少都有买官卖官之类的问题。买官卖官的交易很隐蔽,以卖官巨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为“彰显”政绩,图谋升迁,便在呈交主管部门的报告中弄虚作假。一些看来并不高明的“障眼法”,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营造政绩的遮羞布。假话渗透官场添枝加叶。一些官员睁眼说瞎话,  相似文献   

17.
赵亚兴在《奋斗》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为何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手握官权的官,把手中的乌纱帽当作紧缺商品,待价而沽。而且,这些卖官的在批发乌纱帽时,都是一副道貌岸然正人君子模样,且又差不多都是在冠冕堂皇仿佛无懈可击的所谓“正常程序”之下进行的。因卖官受贿被判刑的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 在狱中吐露真言:当年他有权卖官,都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进行的,表面上可以说做得天衣无缝。每次考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9,(9):34-35
被称为“白宫书记”的原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因买官卖官、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受贿落马。然而,当初买官者却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均继续稳坐各自官位。  相似文献   

19.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3):19-20
“买官卖官是危害最大、影响最坏的腐败现象,被人称为‘腐败之母’。它直接动摇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中南大学廉政与法治研究中心李满春教授说,“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不断加大对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整治力度,但买官卖官现象仍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论坛》9月(下)刊登刘建、刘瑞一的文章,对有些地方当今官场逆淘汰怪象进行了梳理。一是清廉的不如腐败的。很多腐败官员,依靠贪腐获得大量灰色收入,并用于跑宫、买官、要官,他们在升迁过程中,以金钱开路,用物质利益打通关系。而为官清廉的领导干部,由于囊中羞涩,往往遭到冷落。根据中纪委官网公开的信息,中央巡视组发现山东、广东、河南等省份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跑官卖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