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第一张烈属证究竟颁给了谁呢?近日,笔者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00001号烈属证的是辽宁凤城人丛德滋烈士的家属。丛德滋曾经是张学良将军的机要秘书,后来成为中共特别党员。1942年4月19日,在国民党兰州大沙沟秘密监狱被秘密杀害,年仅32岁。1933年,丛德滋从东北大学毕业以后,被介绍到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1934年,为了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丛德滋开始在一些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和内战行径,不久就被国民党以“共党嫌疑”的罪名逮捕,…  相似文献   

2.
“看报、看报,看《解放日报》;看张、杨将军发表对时局的宣言;看蒋委员长……。这是1936年12月13日(西安事变第二天)从古都西安大街小巷传出的卖报声,西安事变后的第一张报纸——《解放日报》诞生了。《解放日报》的主编是丛德滋,辽宁凤城人,1933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即效力于东北军中,曾因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宣传“反对内战,枪口对外”的抗日主张,被反动当局逮捕。后经张学良将军明令释放,方恢复自由,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1936年10月22日,古城西安上空灰雾蒙蒙。 西安机场,一大群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集聚于此。他们一个个衣冠整齐,神态肃然。 人们等候已久的隆隆的飞机马达声终于由远及近传来。飞机停稳后,蒋介石从机仓内款款走出,张学良、杨虎城等急忙展开笑脸迎上前去…… 此前,蒋介石得到特务报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和共产党关系密切,民众的抗日活动也如火如荼。 确实,中国工农红军自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入侵,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爱国的民族大旗,同“九·一八”事变后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出东北到西北的张…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诗"的伟大转变。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5.
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然而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早已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曾数次到蒋介石的住处苦口劝谏,希望蒋介石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二人的建议不但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6.
抗联名人志     
陈久荣(1904—1937)黑龙江宁安人。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入东北军当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士兵投奔抗日救国军,任新编第五连连长,多次参加打击日军的战斗。1933年2月率部到宁安参加李延禄领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任军部副官。7月部队改称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1934年初任代理军政治委员,丰部进行抗日游击活动。同年秋,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秋回国后被派到饶河,以东北抗日同盟军第二师为基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7年3月率部队伏击日伪军,予敌以很大杀伤。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于饶河西北小南河天津班牺牲。  相似文献   

7.
1935年秋,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参加对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企图达到既削弱东北军又消灭红军的“一箭双雕”的目的.不料一年之后,红军和东北军携起手来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时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以其文韬武略、抗日坦诚,为红军和东北军的抗日合作打开了通路.这一段历史,由于彭德怀在1959年后蒙冤20年而鲜被提及.即将于今年4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第八章第三节《联友军共赴国难》记述了这一长期被隐没的史实.我们特征得《彭德怀传》写作组的同意,在本刊提前予以刊载.《彭德怀传》是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76个春秋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生命历程的历史长篇.其第八章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蒋宝华撰写.  相似文献   

8.
力平 《共产党人》2006,(5):47-48
1936年5月,蒋介石严令东北军向北推进,消灭红军。中共中央与东北军虽已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是尚未公开.东北军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中共中央为了避免内战,6月14日决定让出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给东北军,中央机关向保安转移。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25日是朱理治同志诞生84周年的日子。朱理治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少年时代受到“五四”运动的熏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革命为职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在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以后至西安事变的一年多时间里,朱理治曾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陕甘工委书记,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央驻东北军特派员等职,为我党争取东北军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巩固陕甘苏区迎接长征红军 1935年7月蒋介石将大部分东北军调往陕甘一带,在西安设置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对陕北苏区进行第三  相似文献   

10.
1936年5月,蒋介石严令东北军向北推进,消灭红军。中共中央与东北军虽已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关系,但是尚未公开,东北军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命令。中共中央为了避免内战,6月14日决定让出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给东北军,机关向保安县转移。 在部署转移时,中央将瓦窑堡的卫戍部队调往前线,特别是对盘  相似文献   

11.
五、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开展群众运动,推动东北、西北两军抗日为了用群众抗日运动推动东北军、十七路军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并争取两军对抗日群众的支持,东工委和西北特支共同努力,积极开展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的西安事变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周恩来与张学良的通力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凉山下 一见如故 1935年底,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大变动的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扩大了根据地: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剿匪副总司令,率东北军开赴西北,准备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然而蒋介石的作法遭到了全国人民包括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这时的张学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对他深入细致的工作,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率领东北军、西北军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前来布置"剿共"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反共内战,实行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由此爆发。由于"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在西安事变爆发的当天清晨,张、杨两将军联名打电报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邀请中共代表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的善后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4.
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卓越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领导者。1933年后,他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领导东北抗战中,杨靖宇治军有方,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展现了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领,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著称。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再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西安事变的酝酿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在西北成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准备出兵抗日收复国土的大计既定,张学良、周恩来两次。“延安会议”后,下一目标则是如何促进此一目的的实现。这半年期间,张学良为此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现简略分述于后。(一)改造东北军。东北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早就存在,西安事变前之派系冲突,主要是军师长级的高级军官与年轻的中下级军官(即所谓少壮派)的矛盾。张学良接受中共建议,培养抗日干部,首先于1936年6月15日在西安南王曲镇创办“长安军官训练团”,团长蒋介石,代团长张学良,副团长…  相似文献   

16.
1930年,蒋介石的中央军和阎锡山的晋军、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争权夺利,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结果蒋介石是赢家。蒋介石为了打赢这场军阀战争,吞并和消灭阎、冯的势力,真可谓是费了不少心机,用了不少技俩──蒋介石借阎锡山之手平定了唐生智,反过来又要收拾阎锡山西北军第二次反蒋失败,冯玉祥被阎锡山软禁在五台县建安村,蒋介石给冯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南京供职。想要两边取利的阎锡山,虽被蒋介石委任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然而这是蒋介石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若离开他的老巢到南京去当官,他的晋系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老好巨…  相似文献   

17.
梁宗仁 《奋斗》2008,(9):62-63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袭沈阳中国驻军北大营,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然而,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却采取“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南京命令东北军司令张学良撤退关内。那么,关东抗日谁先打响了第一枪?  相似文献   

18.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9.
熊坤静 《世纪桥》2009,(2):19-24
1936年,为了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对峙,由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联合东北军和西北军,形成了一种以共产党和红军为政治领导的“三位一体”西北合作抗日局面。它成为导致“西安事变”爆发的一股强有力的潜流。  相似文献   

20.
先父高崇民经常向我们讲述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他说他为抗日救亡奔走多少年,“悔恨自己过去太瞎摸海了”,直到1935年受到孙达生同志的帮助,他才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此,他称孙达生是他学习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1936年5月,他因写《活路》小册子,主张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而受到蒋介石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