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青年》2007,(4)
他生活的城市是南昌,南昌有个藤王阁;她生活的城市是烟台,烟台有个蓬莱阁。藤王阁和蓬莱阁永远无法走到一起,但因为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是不是因为一南一北不同的生活习惯影响的呢,很奇怪,他不喜欢吃鸡蛋黄;而她则不喜欢吃鸡蛋清。因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结婚后第一次煮面条时,她打了两个荷包蛋。面条熟了,一人碗里一个荷包蛋,看着就让人垂涎。当他要吃自己碗里的荷包蛋时,仔细的将荷包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剥开。将平日里自己不爱吃的蛋黄留下,将自己爱吃的蛋清夹给她,边夹边说着:"我不爱吃蛋清。"  相似文献   

2.
半臂的距离     
他们结婚不过一年,彼此已经感觉,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性情爱好,都与对方格格不入。她是个精细的女子,喜欢扎着围裙在厨房里研究各种菜的做法,他却天性简洁,简单的米饭馒头就能打发过去;她喜欢逛街,专拣偏僻的小街巷里的小店,淘碟子或者一些精致的小玩艺,一呆就是半天,而他,宁愿呆在家里打游戏。还有:他喜欢吃糙米,她喜欢吃精米;她的衣服每天必换,他一双袜子能穿一个星期……当初恋爱的时候,不是没有发现这些不合拍,但那时候只往美满的地方想,不是说性格互补的两个人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吗?没想到结婚后,这些琐碎的一点一滴,都成了利刃,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爱情鸡蛋     
路原 《新青年》2004,(8):18
他俩结婚时,日子过得很苦,就连偶尔吃一回煮鸡蛋,都是莫大的奢侈.一次煮鸡蛋,他剥开蛋壳,掰开那洁白的蛋清,取出诱人的蛋黄,然后捧着温热的蛋黄,就像捧着自己那颗滚烫的心,轻轻送到她的嘴边.将蛋黄含在嘴里,她回报他一个蓄满爱意的笑,问他:"你怎么不吃蛋黄呢?"他说:"我从小就不爱吃蛋黄,只喜欢吃蛋清."她面露喜色:"真的吗?我们一个爱吃蛋清,一个爱吃蛋黄,真是天生的一对呢."  相似文献   

4.
一天回家,远远地看到女邻居和她的小女儿站在楼门口,天寒地冻的日子,母女俩穿得都多,小女孩更像一个棉球,圆滚滚的,扬脸向妈妈要求什么。近了才听明白,是女孩要按门铃。那妈妈说,家里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开。小女孩扭捏着。我抱起她,“来,按阿姨家的门铃,有姥姥在家。”回家的时候,我也喜欢按门铃。听到的准是母亲的一声儿“喂———”,我知道她没事儿,这一天平平安安的。我说:“妈———是我———”门便在八楼之上母亲的遥控下“嗒”地一声开了。冬天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站在外面找钥匙。听到母亲的一声“喂”心中便会温暖…  相似文献   

5.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6.
陈华 《新青年》2006,(12):8-9
今天是2006年1月1日,是我的妈妈李淑琴出嫁的日子.一清早,我陪妈妈去美容院做头发,我的丈夫何伟留在家里为妈妈做出嫁面.家乡有这个习俗,出嫁的新娘吃了娘家人亲手做的面条,以后的生活会幸福如意.  相似文献   

7.
心语     
姚玉红 《新青年》2015,(1):36-37
他对她而言曾经是满眼的威严,很少见到他的笑容,只能是敬而远之。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看到他感觉很温暖。坦率地讲,她很敬重他,不仅欣赏他善解人意的为人处事,也喜欢他雷厉风行、敢做敢为的担当,更享受他那风趣幽默的话语……总之,她和我说她迷上了他。那些日子她很烦,常约我去小酌。我能看得出她的内心很矛盾,什么心思也没有,她总想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笑容。但我知道她内心装着沉  相似文献   

8.
家祖传的不吃葱蒜、辣椒和芹菜类的蔬菜,一吃就反胃。但是,每次炒菜之前,她总要先切上一碟辣椒、姜丝拌蒜泥,再往上浇半勺滚烫的花生油,因为这是他喜欢吃的。她很乐意地做着这一切,甚至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他从来不进厨房,至今还不太会用电饭煲煮饭。但他只要一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便会不由自主把一个酒杯摆在餐桌上,然后看看酒瓶里的酒还有多少,再坐下来看电视。其实,他滴酒不沾,但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程序,这样做后,他的心里就踏实了。等菜都端上了餐桌,他就为她斟上小半杯酒,说声“你辛苦了。”再尽情地享受桌上的美味佳肴。她呢,则独…  相似文献   

9.
母亲     
我们有了个千金,母亲说要过来照看。妻是不想老人家来的,虽然没说,我知道她是嫌乡下来的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结婚后,曾要母亲过来住过几天,母亲闲不住,只说住不惯,第三天就回了乡下。可能是惭愧,家里一直供我念到大学毕业,买房的钱家里实在拿不出来,我们贷了10年,结婚又花了一部分钱,为此还欠下了笔不小的款子。父亲在家承包了渔塘,而母亲也不闲着,早晨总挑些蔬菜到集镇上去卖。只说,能帮衬一点是一点。母亲的爱好也不多,喜欢抓纸牌,一到下雨天,实在没活干了,总是组织者,差遣我去找邻家婶子大嫂,一坐半天,往往餐头对不上,还要我们送到牌桌…  相似文献   

10.
这信,来自日本。一看到信末的署名“森幸惠”,快乐便像骤来的彩蝶,翩然飞驻于心湖上。 信里,她说: “离开巴基斯坦之后,我搭乘火车到印度去。在北部克什米尔呆了一阵子,觉得风光十分美丽,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倒是加尔各答,我很喜欢,那是一座活的城市。活的,处处跃动着生活的脉膊,处处都是气味、声音、还有人。 我在新德里认识了一个在籍大学生卡都比尔,住在他家里,教他母亲炸日本天妇罗,他们全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我还帮他们大扫除,做清洁工呢!闲时和卡都比尔玩板球,他的板球棒极了!有时,我们也去河边钓鱼,有一回…  相似文献   

11.
卫宣利 《新青年》2005,(6):21-23
23岁那年,她爱上一个离婚男人。那个男人长她8岁,从上到下都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善于揣摩女人的心思,对她又温柔体贴,很自然地便陷了进去。但是他对别的女人也一样好———在和她交往的同时,还和另外一个女孩儿纠缠不清。这她也是知道的,但是她不信,不信自己的优雅美丽和聪明才华敌不过那个平庸俗常的女子。她爱他爱得热烈而固执,那么骄傲任性的一个女子,在他面前,变得无比卑微。当然也是有过快乐的,在一起时,他总是很细心地照顾她。他有一手好厨艺,只要她想吃的菜,他做出来总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知道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这让她觉得他…  相似文献   

12.
读懂爱     
从小我就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嫌她没工作,只会在家煮饭、洗衣服.她既不像我同学的母亲那样有工作有收入,也不像邻居没工作的阿姨,自己会做点小生意,并且每天打扮得体,举止优雅.母亲总是那么忙碌,还没完没了地唠叨,连打扮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整日里蓬头垢面,她的手还特别粗糙.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前,一位40多岁的母亲带着失明的女儿沿街乞讨。母亲教女儿用手指感触野花的嫩瓣,帮女儿把大自然的色彩系扎在胡琴的顶端,一路唱去,唱到了一个冬天里的春节。她们躲在一间废弃的草房中看别人过年。有善良的人送来饺子,但是不多。母亲端给女儿说:“妞儿,吃饺子吧!”“妈,您吃。”“妈妈这还有一大碗呢!”女儿看不见,但是女儿信任母亲,母亲从来没有骗过她。所以她吃得安心,吃得香甜。女儿没有听到母亲吃饺子的声音,就问了,母亲说:“我就吃。”然后细致地出声咀嚼着女儿剩下的一点饺子汤。多年以后,女儿被一位业余剧团发现,团长收留了她们…  相似文献   

14.
本分     
早上,接到父亲的传呼。我跑去回电话,父亲只是问问我的考试成绩。我说:“还行,都及格了。”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我仿佛看到了电话那边父亲那心满意足的笑容。回到寝室,我心里很不平静。躺在床上,9年的求学生活历历在目。初一时,特别想家,但父亲并不常来看我。来了,也只是在我的寝室久久地站着而不说什么。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往返的车只有1个小时的间隔。可父亲怕同学们看见他那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从不去学校找我经常是在寝室搭地铺过一夜。为了能给我留下更多的零用钱,他最多只吃一碗廉价的面条,而且每次都吃得很少,并说“吃得很好。”他默默地…  相似文献   

15.
藻灵 《新青年》2014,(11):14-15
颜宁是山东莱芜人,生于1977年。6岁前,颜宁是在老家莱芜度过的,那时的她是个十足的疯丫头,经常上树摘果、下河摸虾。那时她很喜欢一位邻居家的老奶奶,喜欢吃对方做的煎饼和灌肠。后来颜宁随父母搬到了北京,还时常想念老家那位慈祥的奶奶和她做的美食,有一年她随父母回乡探亲,竟意外获知老奶奶患癌去世的消息,老人的儿女哭着告诉颜宁及其家人,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肺脏上已经布满了癌细胞,从那时起,颜宁恨透了肆虐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不如跳舞吧     
他没有想到她会变得那么漂亮,记得上学时她皮肤黑黑的,头发少而黄,而且个子也不高,那时她惟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的学习好,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她的成绩总是全学校第一名。他却是全校最帅的男生,不仅长得好,什么都好,是所有女生心中的偶像,他被许多女孩子喜欢着,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没想到她也喜欢他。在即将毕业的一个下午,她在路上拦住了他,然后递给他一个纸条,然后逃也似的远远地跑开了。那个纸条上写着:我可以喜欢你吗?他后来一直记得那个下午的阳光,明晃晃的刺眼。他很随意地就把那个纸条扔掉了。因为他以为那个女…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财富     
年初,母亲光荣退休了。她说:为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总算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其实她喜欢做的事很平常,就是打打太极拳,练练毛笔字。但最近我发现,只要一有空儿,她就不厌其烦地收拾箱柜进而存放大包小裹,把里面的衣物反反复复整理好多遍。我不免奇怪:那些包裹大都是母亲舍不得丢掉的旧年衣物,放在衣柜里也不碍事儿,干吗费那么大劲儿掏出来整理呢?母亲笑而不答,拉我坐在床边。她打开一只包裹,把里面的衣物一件件掏出来展开,我一看:咦,哪里来的这么多小孩子衣物呢?母亲把一件红色的连体小衣裤放在手里笑着说:这件衣服是你刚满百日时…  相似文献   

18.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19.
烟火 《新青年》2005,(11):19-20
其实我和楠谈到结婚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曾经问她“:做我的老婆好吗?”她说“:好啊好啊,那你得给我买5角钱的糖。”我知道,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9岁的她比6岁的我邋遢得多,鼻涕总是长长的挂在嘴唇上,袖头上满是饭渍。每一次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她总是落单,没有小朋友会挑一个满脸鼻涕头上总是生疮的女孩子做搭档的。那是我们第一次直言不讳地谈嫁娶。她喜欢我给她买的糖,我乐得有她的保护。她生得五大三粗,我长得腼腆秀气。刘妈妈说,我们两个感情是性别错乱了。错就错吧,我的糖让她越吃越胖,她的身板也让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越来越跋扈…  相似文献   

20.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