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是关于世界历史最早的合法性、垄断性叙事类型,以其对人类整体上的进步观念的笃信和空间二元性特征而深刻影响着西方甚至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种隐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史学界的一致批判,但其关于历史进步的观念却被继承下来。中国的世界史编撰从一开始就突破了西方历史"元叙事"的模式并面临着重新改写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2.
把明的多样性看作为历史进步的动力的观点,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在揭示人类明进步的根本规律的意义上,以生产方式为坐标的理解和划分是关于明形态的根本的、科学的理解和划分。明的多样性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为历史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明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标志的进步明形态,也是一种全面进步的明形态。中华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对于世界历史和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4)
进步观念是历史哲学的重要思想主题,也是历史运动科学解释的一个普遍观念,也是一种理论设想的假定这一假定是基于认可正面价值的积极性和理性行动的现实意义。在确定历史进步的前提下,对于历史进步的评价准则的探讨是多元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来探讨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叙事体系,"共同价值"表明了其在历史必然中应然出场的叙事缘由、超越西方现代性并重构现代性的叙事实质以及坚持意识形态守正与创新的叙事特征。从"共同价值"产生的叙事缘由来看,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一体化进程中,"共同价值"的产生顺应了人类相互连接、共同交往的发展要求,并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伦理正当性的基础上,指引现代性世界协作共进,证明了其出场的必然性与应然性;从叙事实质上来看,"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体系的虚假性与有害性,重构了"合作共赢"的现代性意识、"平等协商"的现代性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方案;从叙事特征来看,"共同价值"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优势,即在守正科学意识形态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性创新,解决了意识形态差异与合作发展之间的历史性矛盾。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的名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总是伴随着科学进步不断再现,赖泽民先生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就力图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来否定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对以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学说科学性的质疑事实上是以科学名义对辩证法的质疑。马克思学说就是大写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的生成路径、存在方式、在场保证和发展根据。辩证法与耗散结构理论并不矛盾,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以之批判或取代马克思学说本身。  相似文献   

6.
当代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人在西方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观念的鼓噪下,攻击乃至否定中国历史,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并没有使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是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形成,进而企图颠覆中国政府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历史应该重写等否定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辉煌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翻版,对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其展开严肃而认真的批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学术上明确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历史功绩,揭穿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用所谓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虚假的普世价值来攻击中国政府的种种图谋,捍卫中国政府和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既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更是学术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正两个宏大叙事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的上海。外婆后来告诉我,她当时抱着襁褓中啼哭不止的我,心惊胆战地听着"武斗"的枪声。在少年时,我被灌输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故事,这个"元叙事"是这样说的:所有的人类社会都遵循一个线性的发展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开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自此大同,彼此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识面对一个问题是:历史研究的规范应当如何满足于对所论题材的理解,而不仅仅吁求对它们的解释。在阐释的阐释者与阐释者之间获得历史阐释权威性的竞争具有分享权力的政治意涵。它从特定群体之中获得合法性且在群体之上施行它的权威。历史阐释真理性就会因其政治权威诉求而受到贬低,但将政治权威视作历史阐释的工具并予以抑制或升华是能够产生实质意义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以为,唯物史观只有借助于辩证法的形式论证方面才有可能证成。它所牵涉到的关于历史实在的内容未被现实化之前,辩证法之叙事话语形式就是它的内容。若错失这种"形式的内容",就意味着唯物史观叙事能力或意义本身的缺失。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的要害是受制于历史解释的形式特征,但它也更易在20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自行暴露出形式主义的虚妄。当形式主义被当作免遭非难地为所欲为的方法,这里成为时代错误的正是作为形式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22,(1):17-22
对历史作出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形成历史决议对党的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整个奋斗实践作出了全景式历史叙事。这个"历史决议"具有保存集体记忆的功能,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一部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足迹在这个精湛读本中得到清晰的显示。这个"历史决议"具有存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功能,为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主心骨作出了历史的注脚,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功绩创造了历史辉煌。这个"历史决议"具有揭示成功秘诀的功能,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向。这个"历史决议"具有激励砥砺奋进的功能,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徐才 《理论探讨》2001,2(1):25-28
"俄狄浦斯效应"是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特有的哲学之谜.因此我们应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不但不排除"俄狄浦斯效应",而且有着科学的表述和最具哲学智慧的理论延伸点.把"俄狄浦斯效应"作为一个历史规律的范畴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历史规律的完整把握,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在当代视阈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凸显出三重意蕴:世界历史在时空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生成意蕴;推动资产阶级向工人阶级的主体转向中的世界历史主体意蕴;在确证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形成的实践批判意蕴。在这个"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转变的重要关口,深刻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共同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立历史叙述体,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进步的政治观和平等的民族观等史学思想对西方史学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今学习历史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1)
马克思说"从哲学的意义上讲,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中可以看出自由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改造和利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不断实践着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争取自由的历史。经过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围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观念演变过程,从"理论观点初步奠定"、"理论观念的完善与发展"、"理论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当代国内学界关于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研究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文明建设,故中国应"感激"西方帝国主义。本文驳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上述错误观点,并就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给以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6)
我国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而西方资本主义有新发展,导致我国部分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持悲观否定态度,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外部环境;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是全球化、信息化、西方价值观冲击的产物;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多元价值观的盛行,现代化困境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宣传手段的单调僵化和教条主义,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实际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长期的历史一元化观念,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简单化结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乘虚而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基本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深刻揭示。从人类的发展史,从曾经对人类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民族的兴亡史,从人类的认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等角度来理解这一基本命题,可见其深厚的历史依据和蕴含的深刻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1)
西方学术界认为"历史"一词源于希腊语"historia",这个词语的原义是"调查和探究",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则进一步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可以说是两人关于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二者都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去,而是将历史置于研究中所处的时代去探索包含历史学家某种思想的人性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充其量就只能称之为"编年史"或者"准历史",而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间和空间当然也是人类社会运动的存在方式。但是,在哲学界,人们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研究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时间和空间与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关系。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肖爱民 《理论探索》2007,3(4):57-59
福山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定格为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这在理论渊源上是黑格尔唯心历史观的当代变种。支撑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历史与现实支点都显得苍白无力,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作为意识形态终结点,事实根据十分可疑且充满悖论。福山将西方自由民作为意识形态终结点,是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世界中强调自身的永恒性、终结性情绪的反映。福山宣称意识形态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理念,其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情绪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长久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种种的动力学说中关于"恶"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思想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引起广泛探讨,马恩在其许多著作中肯定过"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当今中国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运用"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