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我国已与世界159个国家建立了大使、领事馆外交关系,各国派出的驻华外交机构绝大多数设在首都北京。我市建外使馆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的重大命题。坚定"道路自信",需要深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的道路;(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道路;(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5)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事天地》2012,(10):47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国徽的图案和使用办法,由宪法或专门法律规定。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全国各界人士纷纷投身于其中。同时,受中央之命,负责征集国徽图稿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和国立北平艺专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以后,苏联首先于10月3日宣布承认我国,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捷克、匈牙利、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先后承认我国。这时,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忙于选派驻这些国家的特命全权大使、参赞和其他外交官员。随着使馆的建立,选调外交信使的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海南人大》2009,(2):58-58
赵景来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撰文指出,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912-1949年社会科学和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时期;1949-1978年社会科学和新中国的重建相结合的时期;1978年以后社会科学重组时期。对于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1978年是一个大的转折点,对中国社会而言,在经历了40年的封闭以及反对西方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上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就中国社会科学而言,  相似文献   

6.
1989年1月25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在外交学院联合组织了“罗马尼亚1944-1947年历史——由王国到共和”的学术讨论会。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安·米库列斯库、使馆外交官和我国有关单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举办社会保障制度研讨会,邀请了挪威驻华使馆的官员,就北欧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问题。我国学者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表了以下看法和建议: (1)我国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发展起了一套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特征是;①在范围上只向国家就业人口提供保障,对其他人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建校50周年庆典,5位省部级领导、11位国内院士和4位国际院士、11位将军和30多位部队军官、7个国家驻华使馆官员、44所国外合作大学校长、80多位国内高校领导、近100位区内外政府官员、150多位企业家和科研院所领导,共近500家单位1000多名嘉宾和近2000名校友出席了校庆庆典。校庆的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广西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都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中华帝制留给近代社会的遗产丰富而迷离,1949年之后的新时期留给当代中国的启示却是动力十足。进入21世纪,在"经济繁荣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突显期"共存的现实条件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一书回归到真实的中国政治世界,从中华帝国的遗产及其式微、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特殊发展道路、1949年以后的中国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四个层次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如何治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未来道路,审慎乐观地探寻中国政治的成功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学习、研究及实践运用和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旦 《外交评论》2004,(1):23-26
2003年11月3-4日,由中国外交学院、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面伙伴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中法及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和法国驻华使馆的部分资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法国驻华大使蓝峰、欧盟驻华大使安高胜、巴黎第十一大学校长夏普萨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来自中、法两国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研讨会开幕式由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教授主持.会议围绕3个主题展开了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一)回顾中法关系,特别是1997年以来中法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二)中欧全面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三)新时期中法及中欧关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贫困斗争,不仅创造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中国奇迹,还独创了一条中国特色优势显著的减贫道路,在党百年贫困治理实践中升华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交出了一份中国答卷.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1921-1949年的初期探索时期、1949-1978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8-2012年的深化拓展时期和2012年以后的创新完善时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启示着未来党的反贫困事业,要重视"理论引领"、关注"精神脱贫"、破解"返贫问题",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推动我国贫困治理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外交评论》2015,(6):95-1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快速崛起伴以各类群体性外交冲突。对这些冲突进行学理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民众引发的涉外群体性外交冲突,或外国民众引发的涉华群体性外交冲突,使中国外交部门与相关国家外交部门在对这些冲突进行处理时,大多处于被动的境地。对此,一个国家治理模式下的"嵌入—自主"模型可较好地解释这种现象,并解答为何国家治理模式的差异对类似事态的走向有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同样由大众压力引发的群体性外交冲突事件,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会使当事国在对外交涉和谈判时做出差异显著的反应。民众对外交议题的嵌入性与群体性外交活动的自主性最为突出,它们一并影响到一国政府的威信及对外谈判的议价能力。因此,有效平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嵌入与自主关系,既是未来中国政府有效治理群体性外交冲突事件的重要着眼点,也是推进中国对外事务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选用2003-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沿线57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数据,剖析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制度偏好发现:(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有着独特的制度偏好,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显著偏好于对有较差政治民主度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2)中国企业会通过对制度环境的接近性和偏向性识别,寻求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扩张:一方面,中国偏向于对政治民主度与本国接近的东道国,尤其是对制度劣于本国的东道国投资扩张;另一方面,中国偏向于对政府效率和法治规则与本国相差较大的东道国进行扩张投资;(3)高质量的双边投资协定是中国企业规避制度风险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推动对制度环境较弱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根源于马列主义理论,在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一边倒""两个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这些策略都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在不同时期中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运用对于推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都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对外经济开放的重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对外经济开放给我们诸多历史启示:对外经济开放是历史发展趋势,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对外经济开放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还要保持对外国资本的警惕,稳中求进;对外经济开放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对外经济开放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外交学院于1999年10月10日至19日为外交部承办了东盟地区论坛中国安全政策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共38名,分别来自21个东盟成员国及其对话国的外交部和国防部。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和芬兰(欧盟轮值主席国)驻华使馆派使馆官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学员均为处级以上政府官员,其中司局级和具有上校军衔的官员以及驻华使馆公使、参赞、武官有14人,文莱驻华大使旁听了部分讲座。培训期间,我外交部亚洲司和政研室、国防部外办、国防大学、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国关所、外交学院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教授就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将会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多方面的影响。2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粮食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使下 ,买方市场会使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下降 ,经济全球化又会使粮价下跌 ,致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加入WTO以后 ,万一发生针对我国的有效粮食禁运 ,要防止再次转入卖方市场的周期循环。因此 ,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改革粮食供求格局 ,调整粮食生产结构 ;(二)建立粮食进出口的农业保护机制 ;(三)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来在国际体系、国内体系以及决策者几个层面力量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国家身份几经转换,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到第三世界国家;从一个革命性的体系外国家到现实国际社会的一员,从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到积极承担责任的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际秩序,开始积极构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身份。当代中国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得出来的基本结论,它正确地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现代性佛学研究,是非以信仰取向为主的对佛学相对客观性学术论述或相关探讨。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在困难的学术条件下,中国依然涌现了一些现代性宗教研究的典范学者,如从根本上质疑一切古代中国经文翻译的正确性和系统解明异质佛教思想形成相关背景的吕澂、首开使用敦煌禅宗史料研究从达磨到神会的新禅宗史的胡适等。1949年后的台湾地区在"解严"前(1949—1987),"胡适禅学案"等即可说明现代佛教学术研究的继续;"解严"后(1987—2011),虽无再度出现如吕澂或印顺这样的研究巨人,但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著作相继出现。中国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佛教思想的批判性诠释的百年薪火,不只没有完全断裂过,而是更善于转型和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