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进湘 《共产党人》2013,(12):42-43
正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1998年开发建设初期的红寺堡,是一个人迹罕至,原始植被破坏殆尽,土地荒芜沙化,洪、涝、旱、风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一片土地。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红寺堡,已由原来的不毛之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红寺堡开发区成立10周年。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寺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务实苦干,开拓创新的红寺堡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红寺堡经济、  相似文献   

3.
红寺堡扬水工程筹建处是1998年9月新建的水管单位,现担负着宁夏扶贫扬黄红寺堡和固海扩灌两大扬水工程24座泵站、233公里渠道的管理任务,全处共有职工405人,其中88%以上是青年职工。面对这支朝气蓬勃而思想又不够稳定的年轻队伍,红寺堡扬水丁程筹建处紧紧把握青工思想脉搏,采取适合青工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不断促  相似文献   

4.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0):16-17
“十五”期间,红寺堡通过实施“工贸强区”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领跑着农村经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5年,红寺堡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5.35亿元,与2003年相比净增长近3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为红寺堡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7,(7):F0003-F0003
红寺堡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地处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于2001年12月挂牌成立,于2002年6月起正式受理刑事案件,现有干警24人。几年来,红寺堡检察院始终坚持以特色建院,忠实履行法律监替职能,各项业务  相似文献   

6.
路过杨柳村     
早晨起来和又红又大的太阳打了个照面,根据眼前气象,天还没有下雪的意思,我怀着对雪景的想念,通过滨河大道转悠到了红寺堡。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移民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这个伟大创举,所体现出的核心价值早已超越农业移民解决温饱、扶贫济困的主旨思想。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历经10年建设,完全显示出了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主题行为。当我们面对一百多年工业化给人  相似文献   

7.
石雷 《共产党人》2009,(16):18-20
曾经荒芜的红寺堡开发区,随着黄河水的引入,变成万亩良田。一批批来自南部山区的移民群众在这里抗旱魔、斗风沙,用辛劳和汗水浇灌出一片绿色家园。经过10年的发展,红寺堡——一座荒漠上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内街道整齐,商铺林立,城外阡陌纵横,绿树成荫,红瓦自墙的塞上新居鳞次栉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9.
宁夏红寺堡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在近20万人的总人口中,农村人口17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清楚地认识到:红寺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点在农村、基础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他们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干旱带群众生存与发展、实现红寺堡新跨越的根本举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开发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81万亩,设施农业生产能力达到8.4万吨左右,可实现产值1.3亿元。  相似文献   

10.
张敏  王贯举 《共产党人》2009,(14):50-51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名称自古有之,地域涵盖宁夏、内蒙、陕西三省区,但重点核心区域在宁夏,集中连片扬黄主要部分便在红寺堡。红寺堡地处毛乌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边缘之间,气候条件极其恶劣,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更是缺乏,禽鸟不进、寸草不生,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11,(24):6
<正>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200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行政区划总面积2767平方公里,辖3乡2镇55个行政村2个城镇社区,总人口2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8%。近年来,红寺堡抢抓自治区"六个百万亩  相似文献   

12.
11月10日上午,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乡最偏远的双台村拿到了最后一张党报党刊征订单,这标志着该区率先超额完成2009年度党报党刊征订任务。红寺堡开发区严格把握征订重点和订阅范围,把党报党刊征订放在重中之重的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12,(1):57
2012年1月5日下午,神华集团援建"红寺堡神华弘德创业园"一期工程移交仪式在红寺堡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等自治区领导、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王俭、神华宁煤集团党委书记陆维平及吴忠市、红寺堡区主要领导参加了移交仪式。神华集团作为中央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世界企业500强、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  相似文献   

14.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5,(24):13-14
红寺堡是国家重点移民扶贫开发区,建区时间短,几年来,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发区工委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5.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书记华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寺堡开发区是新型移民开发区,地处中部干旱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创新思路,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农业结构大调整、工业经济大发展、城市水平大提升、和谐社会大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8日,第二届宁夏(红寺堡)航空旅游节在罗山脚下开幕,4天的时间里,国内8支专业表演队奉献了50余场次航空飞行表演。自治区领导项宗西、冯炯华、李锐、袁汉民及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王昂等出席开幕式。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宣布第二届宁夏(红寺堡)航空旅游节开幕。  相似文献   

17.
蔡菊 《共产党人》2006,(6):17-18
红寺堡开发区地处宁夏腹地,吴忠市中心,行政区域面积1999.1平方公里,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主要搬迁宁夏南部山区8县贫困带上就地脱贫无望的贫困户。目前,开发区已形成2乡2镇1个乡级开发区83个行政村17.2万人口的规模,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7%。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红寺堡区委、政府结合扬黄灌溉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酿酒葡萄、设施农业、肉牛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农业新支柱。总结红寺堡农业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全国最年轻、欠发达和最大的生态移民县级区,有着巨大的区域合作和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潜  相似文献   

19.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20.
丰贡献 《共产党人》2005,(23):41-42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走向富裕的必南之路。红寺堡作为后起的开发区,如何开拓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