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次道德的正确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善和恶的两极中进行道德思维,殊不知,善中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恶,恶中也许有某种程度的善.次道德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不面对的道德问题.辩证看待、适度肯定和正确引导次道德将会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如何,表现为道德主体的个人行为,而道德主体的行为又需要社会道德环境的保障,在一个没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中,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都可能面临危险或者造成损失。轰动一时的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和2009年的天津“许云鹤案”,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就社会道德状况展开了大讨论。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发生,网友热议的焦点已经不单单是社会道德状况如何的问题,而是开始了对自身的叩问:“是否可以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道德始终处于一个“一切皆流,万物常新”的辨证运动过程,有其复杂的发展特性。只有以唯物辨证的方法看待道德流变的进程,才有可能从复杂多变的道德现象中揭示其运动的本质规律。文中拟从经济决定律、综合作用律、适者生存律、矛盾运动律、合力影响律和交流创新律等六个方面,对道德流变规律作一宏观探析,以凭借辩证道德之光,促进人们更好地识善辨恶,扬善抑恶。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了胡锦涛同志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胡锦涛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来我们小组讲话的一部分。著名的“八荣八耻”说就是在这一部分里提出来的。“八荣八耻”说提出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在举国上下引起巨大震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决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胡锦涛的这段简短的讲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结构。所谓道德结构,是指一种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具体地说,道德结构是由道德价值导向、道德标准、道德规范、道德层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曲源龙 《学理论》2012,(11):63-64
小悦悦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多反思,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道德。小悦悦事件中所存在的见死不救行为,已经触犯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具备了通过立法去禁止的可能。此事件证明当前我国推行道德法律化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们迫切需要厘清道德底线的概念,并发展一种底线伦理的理论,以确立社会生活的可靠屏障。道德底线,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是指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能否在道德冲突面前做出正确选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而要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冲突,当代大学生除了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原则外,还应遵循道德自由与道德责任相统一、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个人完善与社会至善相统一、“最大善目的”与“最小恶手段”相统一、认知与行动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