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眼下,北疆的大田里光秃秃的,而八师一四三团十连职工张建忠的蔬菜大棚里却生机勃勃,西红柿、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张建忠一边采摘着反季节辣椒,一边对笔者说:"以前我是种大田的,效益一般。后来看到其他职工搞大棚,收益不错,我就种植了几亩大棚蔬菜,一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这可是大田收入的两倍多。"如今,像张建忠这样走上致富快车道的职工在一四三团不在少数。"发展经济,为的就是让职工富起来,扎下根,把团场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四三团团长徐建国说。近年,一四三  相似文献   

2.
正农四师六十二团四连职工陈春红靠科学种植大棚油桃,2亩多地大棚仅油桃一项收入6万元,她高兴地笑了。据统计,全团85%的职工家庭均掌握了一至两门农业实用技术,走上了致富道路。职工要加快脱贫致富,掌握科学技术是关键。近年来,该团以职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阵地,坚持"应用、实际、高效"的原则,对职工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培  相似文献   

3.
去年,农二师二十四团自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5亿元,自营经济从业户均收入1.25万元,自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职工致富的有效途径。二十四团工会始终把发展和壮大自营经济作为致富职工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发放自营经济小额贷款1507万元,加大对自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团工会牵头成立了"养猪协会"、"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的一天,在农五师八十一团八连远程教育室内,职工斯顺伦一边收看《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边用笔记本记录着管理要点。连队远程教育室的开放,为我们致富提供了不少方便。斯顺伦高兴地介绍说。在经营管理上,斯顺伦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让他对蔬菜大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9年,斯顺伦在承包57亩棉花地的同时,自行筹资4万元种植两座大棚,双向收入达6万余元。眼下,斯顺伦正进行葡萄苗自繁工作,他说,有了远程教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的一天,当笔者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职工宋义启夫妇的小院时,他正忙着为新育的大棚菜苗浇水,他们笑着说:"今年这8分地的大棚仅育苗就可挣到1500元左右。"该团大力提倡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增加收入。农户在管理好大田作物的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庭院经济,在自家小院的小天地里作起了致富的文章。该团经过危房改造后的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6.
当你走进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卢怀学,大家就竖起拇指说:"卢怀学脑子灵、能吃苦、肯干、善管理,致富有窍门." 当我们来到卢怀学的温室大棚,一行行辣椒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卢怀学夫妇见我们过来,乐呵呵地对我们说:"别看我一座大棚,光这季辣椒预计收入3万元,加上兼种豆角的6000元,比100亩大田的辣椒收入还高."  相似文献   

7.
<正>1月16日,农四师六十九团七连维吾尔族职工多洛洪夫妇忙着采摘大棚辣椒,今年他俩种植的两个大棚青椒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全部销售,产值2.5万元。"建棚团场给资金补助,又有技术指导,今年开春我还准备再承包两个大棚,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多洛洪高兴地说。大棚里念起了"致富经"  相似文献   

8.
正大棚育苗、暖圈养殖、企业务工、商贸服务……当你走进七师一二九团,很快就会被浓浓的职工多元增收氛围所感染,只见商业街生意火爆,农贸市场人来人往,暖圈畜舍内猪肥牛壮,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团场职工们正用多种方式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想。绿色大棚——职工增收的小银行"刚收完一茬辣椒,套种的小白菜、油麦菜就可以上市销售啦,这茬小菜价格不低于8块钱,一个棚少说也是3000多元……"三连大棚种植户党海棠高兴地算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一亩大棚蔬菜利润5000至7000元,相当于管理30亩棉花的纯收入,这不是骇人听闻的数字游戏,而是八十一团农工已经实现的事实。 去年,这个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大田富余农工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等自营经济,使一部分农工得到了实惠,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特别是五连农工李长来在5亩大棚菜地里净赚3.7万元的事实,在职工中产生了震动。不少职工纷纷申请,决心像  相似文献   

10.
曹军鹏 《党的建设》2011,(10):50-50
“我家今年依靠政府帮扶,新建了3个墙体钢架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种菜,冬春季是大棚蔬菜、夏秋季是露地蔬菜,靠种菜一年可收入3.6万多元!”华亭县神峪乡吉家河村村民马耀林在自家菜棚里感慨地对前来参观的人说。目前,吉家河村已经有80%以上的农户靠种菜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11.
齐峰是二师三十团九连的一名职工,连续5年被团评为"五好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以及"和谐小康家庭",他承包的120亩棉花地,年收入10万元,2012年产值达15万元,他自己凭借着勤劳肯干的双手,多元化增收每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连里的"致富能手"。2002年首次承包棉花地的他,由于承包体制,棉花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片面地追求高产,致使棉花地长期投入不够,土质严重受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师一○四团六连的程兴琼,是一位普通的职工,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走出了一条多元致富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多次被一○四团评为"优秀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5月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程兴琼夫妻俩在一○四团六连种植桃树20亩,家有4口人,两个子女,女儿已工作,儿子在上高中。2014年家庭纯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2015年家庭纯收入28.6万  相似文献   

13.
正"感谢师、团工会为我提供困难职工创业帮扶资金8万元,热合买提!我一定会把这笔资金用好,发展家庭养殖业,争取创业致富。"十二师一○四团牧一场职工沙衣拉什·木哈买提高兴地说。6月18日,一○四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工会主席刘家新一行,把16万元困难职工创业帮扶项目资金送到牧一场,为2户困难职工各提供8万元的创业资金。据悉,困难职工创业帮扶项目旨在着力解决想创业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15.
刘勤府,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十二连的新职工。2005年才从河南清丰支边来到十二连。去年7月,该团工会鼓励职工建大棚,进行育苗来增加收入。建大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大,建一座大棚需要资金6万元。对于刚参加工作、没有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农二师二十一团工会为加快职工致富步伐,在种植上实施技术支持,在养殖上实施资金帮助,在管理上实施激励机制,“三制”并行,惠民致富,全团职工自营经济收入1400万元,人均收入4000元,比2004年增长10.9%。团工会首先利用每年的“科技之冬”活动,把全团的科技人员和种植能手组织起来,分作物、分行业和种植特点组成10支科技服务队,在冬闲深入到每个基层连队,面对面地为职工传授农业新技术知识和作物种植技能。其次,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团工会为职工发展养殖业发放贴息贷款1100万元,使职工养猪、养牛、养鹿规模迅速扩大,同时还积极扶持职工在两用地上建大棚,每户贴补1000元材料,在房前屋后建沼气池,每户贴补800元。第三是积极开展阶段性劳动竞赛,春播有机车手质量和进度劳动竞争,田管有科学管理、田间洁净度高、苗齐苗壮劳动竞赛,秋收有辣椒和西红柿采收劳动竞赛,作物收获完毕后有秋耕秋灌秋施肥劳动竞赛,全年团工会开展各种劳动竞赛12次,发放奖金20多万元。资金、技术、激励三种机制的建立,不但激发了职工的致富热情,也加速了职工的致富速度,全年职工人均收入将超过1.4万元。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周圣洁看准了西部这块热土的发展潜力,和丈夫不远千里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当了一名农工。1998年,一八四团党委号召农工"依靠科技植棉、开辟致富之路",在连队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她看见部分职工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就第一个站起来说:"团党委鼓励我们职工致富,我就想大干一场,我给大家带个头,先承包35亩地。"当年35亩棉花单产籽棉303公斤,纯收入2.8万元。2008年周圣洁扩大了种  相似文献   

18.
正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富了,富得令人羡慕。曾几何时,处于寿光东部边缘地带的东斟灌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如今成了潍坊市的文明村,寿光市的先进村。201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探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党员群众都说:我们有个"好领头"李新生。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最初建蔬菜大棚,东斟灌村种黄瓜的多,300平方米的一个棚一年毛收入1万元,净收入5000元以上。因为品种单一,效益一直没有突破。1998年,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四师六十八团开展了"十送"活动,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助推了全团的工农业生产。一送政策,为鼓励职工建大棚,每座大棚补助2000元,建养殖圈舍,每平米补贴20元。二送温暖,为7名学生发放助学金7500元。三送培训,举办"安全知识"培训班和机械育秧新技术培训班,为职工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四送文化,出资1.5万元购买图书为职工书屋添新"宠"。五送  相似文献   

20.
68亩辣椒一年获纯利20万元人民币,这让农二师二十七团二连职工李再秀心里乐开了花,用她的话说,每天都能在梦中笑醒。她说:"2007年承包了68亩辣子,单产703公斤,估计可兑现20万元左右,是收入最高的一年,这都离不开党的政策好,团、连领导指导有方,让我今年挣了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