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今年的6月15日,也是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十周年的祭日。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凝望着墙上父亲的遗像,追忆往事,心潮翻滚,思绪万千。1909年农历8月,父亲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由于家里穷,父亲十来岁就跟着长辈们出来谋生,打短  相似文献   

2.
女婿胜亲儿     
<正>"快20年了,我这女婿比儿子还亲,这是我们老寇家修来的福。"说这句话的是农五师八十四团73岁的退休职工寇均吉,老人夸的好女婿就是八十四团医院党支部书记王世超。王世超的父亲长年多病,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好过一些,11岁的他就和弟弟一起打土块贴补家用。疾病缠身的父亲在王世超17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作为长子的他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担。  相似文献   

3.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怎样面对儿女情长?邓小平的家庭生活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关心爱护,互相照顾,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母子情深重如山1926年,邓小平的母亲病故了,邓小平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姓夏的妻子,即解放后一直跟随邓小平在一起生活的夏伯根老人。夏伯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田无一垄,一贫如洗。她有一个哥哥,很小就病死了。她的母亲因悲失娇儿,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她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几岁时就嫁了人,生下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不久就病死…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7):110-111
【求助记录】我的老父亲一直生活在农村,现在已年过花甲,今年年初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老人初到城里虽然很高兴。但也很不习惯,在起居、饮食等方面一时难以适应。最近父亲跟我说,他自从进城后老是感觉腹胀,肚子总是鼓鼓的。我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大问题。我想请教“三T公司”的健康专家,老人如何在日常起居方面调理。以减少腹胀?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4月28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劳动模范的卢云来载誉归来,刚下汽车,他就被公路两边热烈的鞭炮声包围了。侗族老乡叫着卢云来的名字,把他团团围住,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足有上百人哪。没有人组织,从十来岁的小学生到白发老人,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以侗族乡亲的真诚和热情,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一位普通的养路工人。对卢云来说,他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自豪,那一刻,一种崇高的感情在心里升腾,泪水不知不觉涌出了眼眶……“夜班长”的由来卢云来于1949年2月出生在洪江市雪峰镇一户贫苦农民家里。5岁那年,父母因病双双去…  相似文献   

6.
正我叫郑世远,今年70岁,是毕节市大方县人。我是个"老书虫",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书,很多书籍年份久远,包括已经绝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马恩列斯语录》。今年4月23日,我的藏书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社区最美图书"称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使我快乐。小时候,我家里十分困难,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聋哑人,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  相似文献   

7.
<正>刘军、赵小春夫妇是一师一团第12作业站农工,他们的父亲与他们一同居住了好些年。刘军和赵小春对双方的老人都同等对待。就是煮元宵、荷包蛋,俩人个数都一样。他们的父亲都快80岁了,刘军的父亲生活能够自理,可赵小春的父亲就不能如意了。赵小春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尤其是这两年更为严重。老人出门往往找不到回家的路,夫妻俩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人。有一次,他们要到农田干活便把老人锁在家里,可等他  相似文献   

8.
我的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点”。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年,我父亲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加上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  相似文献   

9.
转世奇人     
在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居住着—位叫唐江山的“二世奇人“。据唐江山父母及村里老人说,唐江山3岁时(1979年)的某一天突然对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前世叫陈明道,我的前世父亲叫三爹。我们家在儋州,靠近海边(在海南岛北部,离东方市一百六十多里)。“他还说他是在“文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康登勤,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袁集村。1941年,我6岁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当时在我们山东老家有着闯关东的传统,当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亲邻们往往一起携家带口去东北谋生,闯关东虽然也很艰苦,大多都是干苦力活,但毕竟能吃上饭。在此之前,我们村里就有人到东北谋生,并在哈尔滨落下了脚。我的父亲康于林就和本家的康登贵、康登云、康作财等人携  相似文献   

11.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0):5-6
“我们到这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医生和护士一般都喊我朱爷爷,而不是叫我10号床,把我当成长辈亲人一样照顾。”76岁的朱跃铨在省老年病医院的内三科住院,提起这些他面带笑容。同住一个病房的王正学老人也认为自己在医院得到细致的护理:“我今年74岁了,一直多病,住过好几家医院,别的医院还没碰到叫病人爷爷、奶奶的,这样称呼我们心情很愉快,这对治病也很有利。”他还对这里便宜的治疗费用深有感触:“年初我在昆明的另一家医院看病,才10天就花了2000多元,病却不见好,前不久慕名来到这里,刚4天病就有所好转,费用也很低。”  相似文献   

12.
元家龙 《先锋队》2013,(12):11-11
在阳城县,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拖着残疾的右腿,背着理发工具箱,走遍了阳城县的山庄窝铺和全县的10个敬老院,为农村老人义务理发15年;她为来自己理发店的70岁以上老人义务理发19年……她叫栗红莲,今年62岁。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丰镇市有这样一个大家庭,那就是义和街社区,社区党支部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她紧紧凝聚着这个大家庭中的你我他,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大家庭中亲人般的温暖和手足之间的情意。“小乔书记”和她的姐妹们在义和街社区,居民们谈及最多的是“小乔书记”。她叫乔晓丽,是这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今年29岁,2001年由北城区办事处下派到社区,虽然在社区的岗位上仅仅2年多,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总是骑一辆摩托车,早早地离开家门,驶向自己心爱的社区。老人们说:“小乔书记是我们最好的女儿。”六大股7号院的赵三女老人,因患有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4.
正父辈之爱似我们身上温暖的外衣和贴身的背心,如影随形,丝丝环绕。从父亲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尽孝的幸福,也汲取到了爱的力量。奶奶今年93岁,心智清明,健康和乐。爷爷于2010年才去世,享年91岁。初识我家的人,知道后都说:你家真是好福气,老爷子、老太太如此高寿,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熟悉我家的人都夸老太太真是福气好,儿子仁孝照顾周全,老人安享晚年。而对他人的议论,父亲却很淡然道:照顾好父母,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在父母有生之年,当儿女的能多陪伴一天,多尽孝一刻,就是他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光。父亲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他今年已是  相似文献   

15.
郭劳柱这次“捞住”了张百会海勃湾矿务局公乌素矿有名工人叫郭劳柱。是部队复员到煤矿工作的,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家中妻子无工作,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只有劳柱一人上班,家里生活十分困难。有人说郭劳柱老也“捞”不住。由于公乌素矿全部停产,家里生活更加窘迫,劳柱...  相似文献   

16.
假如有来生     
瘫痪17年的母亲去世了。尽管她只有57岁,尽管她对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依恋和牵挂,但离去时脸上却弥漫着安详的微笑。只有我能理解那永恒的微笑,我知道那是留给父亲的。母亲叫徐秀芸,是山东省莱阳市邮电局的一名干部,父亲叫车炳文,是市气象局的技术负责人。他们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夫妇中的一对,过着普通的生活。父亲虽然工作繁忙,但闲暇时喜欢花鸟虫鱼,在家里的院子内种上四季花木。母亲下班归来,总爱和父亲一同摆弄这些花木,我和哥哥便在小院中疯跑或是捉一些蚂蚱、蛐蛐之类的昆虫喂鸡。家里不是很富有,但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  相似文献   

17.
杨子 《党建文汇》2007,(12):34-34
父母离婚后。林小姐随母亲生活,父亲每月支付抚育费900元,至其独立生活。今年,年满18周岁的林小姐考上上海一所名牌大学后,每月开支增加到3000元左右。母亲今年生病做了手术,家里要负担巨额医疗费,已无能力再承担她的生活和教育费用。为此,她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抚育费增加至每月2400元。11月6日,上海闵行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请。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9月2日,是父母结婚25周年的纪念日。25年,三分之一的人生,四分之一个世纪,说真的,我为这样一段漫长岁月而感动。电话里,母亲说那天父亲带她去了家饭店花百余块钱吃了顿饭,算是一个小小的庆祝。当她说花了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明显听出她语气里的一丝不舍得。25年来,我的母亲就这样用她的善良、勤劳和节俭经营着我们的家。父亲跟母亲其实一直都是同学,从小学到知青点,他们几乎总是在一起的。所以多年后常常有人问起他们的恋爱经历,两个人又总是异口同声地否认:绝对不  相似文献   

19.
正孙美丽是四师七十一团二连的一位女职工,1985年,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大她6岁的丈夫郑大忠,刚结婚时,她俩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第二年就有了爱情结晶,孙美丽与上有老下有小的五口之家生活在一起,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夫妻俩在种好土地的同时,还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老人们总是做好饭等着夫妻俩和孙子回来一起吃饭,一家五口幸福美满和谐安康。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秋季孙美丽公公郑德禄老人因病去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落到了孙美丽的肩上,,丈夫在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3日,笔者来到一二七团幸福里小区王淑芳老人的家里,当老人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一边和我们交谈,一边翻找着自己各式各样的结婚纪念照,脸上的笑容在布满岁月的纹痕中显露出来。今年82岁的王淑芳和她的丈夫李文英都是离休老干部,老两口风雨同舟已度过了61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个不变的规矩,那就是在这60年中,每隔10年,他们都要拍张照片留作纪念,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到现在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