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下简称失独家庭)主要是指失去独生子女、且不再生育或领养孩子的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倡导实施以来逐渐显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北京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北京市失独家庭已超过5000个,失独父母11000余人。由于失去了唯一的法定赡养人,失独家庭的晚年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如经济问题,一些家庭由于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失独老人"是近些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报道,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产生约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数字令人吃惊,也提示着我们这是一群更需要关爱的群体。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首批入住"五福"的10位"失独"  相似文献   

3.
失独现象是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失独家庭的不断增多,失独正成为一个亟待关切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解决失独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发达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值得借鉴,但关键还在适合国情的失独家庭养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12,(20):59
失独家庭养老将参照"三无"老人标准失独家庭养老问题近来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未来我国将有一千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9月2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失独是我国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下  相似文献   

5.
地方传真     
正江西省丰城市:民政干部上门认亲失独老人喜迎"儿女"日前,江西省丰城市36个失独家庭迎来了她们的新儿女。为了缓解失独老人的丧子之痛,使之安享晚年,丰城市民政部门在全市开展与失独老人结亲"认父母、当儿女"活动,采取组织安排、干部自愿的方式,上门"认父母、当儿女",并建立新家庭帮扶结亲档案。目前全市已有36名民政干部与36户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结亲。在结亲帮扶活动中,干部将定期了解掌握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产生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失独老人群体。他们的养老保障、情感寄托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这一特殊群体的法律制度,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和精神安抚制度严重缺失。通过对这一新型社会问题的初步分析和中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与实践的论证,从政府尽快出台帮扶措施、全社会营造关爱环境、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保障法律制度、适当放宽生育政策以减缓失独老人产生等方面探讨失独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应对之策,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失独老人,明天如何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2012,(9):64-65
失独家庭的困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而非仅仅几个家庭的遭遇。失独家庭的境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其中,被提起最多的则数失独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失独父母,这一曾被忽略的群体,正在进入公众视野。他们,大多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共和国同龄,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一段名为《活着》的中国失独老人调查视频,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数以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目前对于"失独家庭"的定义还尚未明确界定,本文所指的"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唯一子女死亡并且女方基本不可能再生育的家庭。据相关统计,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且每年有一定增长。为了更好的应对失独家庭问题,作者通过梳理全国各地的相关情况和政策措施,同时以重庆市失独家庭为例,并与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部门的访谈及对失独群体的调研,对失独家庭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著名作家莫言首开金口。他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经30多年,确实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长,缓解了资源压力。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尤其是有些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医疗问题都面临很大的困难。经由莫言之口,失独家庭的生存境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所谓失独家庭,是指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独老人伴随着失独家庭的出现而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目前已有失独家庭100万户以上,失独家庭普遍在养老、心理创伤、返贫、医疗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上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我国在制定出台《失独家庭社会养老保障法》时,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对我国失独家庭社会养老帮扶对象、失独家庭社会养老帮扶原则、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重要措施等作出  相似文献   

11.
<正>失独现象是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特殊问题,失独群体面临的困境及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独导致子女赡养功能缺失,突出表现在医疗困境、紧急救助及死亡丧葬等方面。二是失独损害了家庭的经济功能。三是部分失独家庭存在瓦解的隐患。四是失独者情感无法得到宣泄带来心理问题。五是失独者的增多导致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增大。六是失独群体的日益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表  相似文献   

12.
正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因故过早夭折或严重伤残,而父母已无再生育可能的家庭。今年年初我承接了市妇联"让失独家庭不再孤单"的关爱项目,与全市140多个失独家庭建立了微信群。我在调查中发现上海失独家庭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承受了巨大悲痛后,失独老人面临老龄化问题,他们需要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通过与失独家庭的接触,我发现失独家庭与婚后没有生育过孩子的丁克家庭不同,丁克家庭没有失独  相似文献   

13.
正困境儿童指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缺乏有效监护陷入生活、安全等困境的儿童。失独家庭指因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据统计,重庆市现有困境儿童1万余人、失独家庭2万余人,铜梁区现有困境儿童136人,失独家庭502户、762人。"双关爱"即关爱困境儿童和失独家庭关系千家万户安居乐业、和谐幸福,关系社会稳定、文明进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媒体观点摘编《经济日报》:为北京失独老人养老方案点赞。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有力的照顾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对失独老人救济保障的责任和义务,让每一名"失独"老人都感受到温暖。  相似文献   

15.
失独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所形成的特殊群体,也是近年来社会广为关注的人群。文中以失独家庭为目标人群,以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的失独家庭数据为基础,分析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介绍北京市对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政策举措,进而对我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思考一二。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规模性失独家庭的产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法律实施的特有产物。目前我国失独家庭群体面临着经济困难、精神心理疾患等多方面的问题,国家和社会应承担起失独家庭救助责任。通过提高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标准,注重对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以及建立多元化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失独困境,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观点精要     
<正>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让失独老人安度晚年方曙光撰文指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中国特有的庞大的失独老人群体。失独老人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场域,以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心理支持等领域来帮助失独老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下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而且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贫困失独等特殊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正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社会难题。一、传统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1.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健康稳定的家庭架构是人类福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4,(9):84-84
王丹在《科技创业月刊》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随着我国失独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医疗等相关问题正逐渐成为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应分析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多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失独家庭就是如此。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在全国失独家庭至少有一百多万个,每年还以7.6万个家庭在增加。这个数据让人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失独家庭的产生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成为中国转型时期一个风险要素,这样的风险不应让失独家庭独自承担,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共同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