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日本东京国立剧场,西藏高原上独特的“牦牛”,自观众席间腾跃而起,彬彬有礼地向全场致意。随后“牦牛”在观众的喝彩声中,以其独特的舞姿蹒跚登上舞台。这是中国西藏藏戏面具艺术团在今年九月下旬参加第一届亚太地区国际艺术节活动时,演出的“牦牛舞”的开场。 中国西藏藏戏面具艺术团这次带给国际艺术节的《扎西雪巴》、《甲鲁温巴》、《苏吉尼玛》、《楼台惊观》、《老夫老妻》、《阿杂日》、《牦牛舞》等传统面具藏戏共三组十一个节目。演出的主要地点是东京和札幌。艺术团除单独演出,还和斐济、泰国、日本等国的艺术团体同台演出了四场。 日本人民对古老面具藏戏的热情,远远超出了艺术团的预想。艺术节期间,凡有西藏面具戏演出的场  相似文献   

2.
去年盛夏,中国京剧院一团应邀参加在西德科隆举办的世界戏剧节。古老的京剧第一次“访问”西德,引起人们巨大的欣赏热情。在科隆的三天演出中,场场爆满,观众达一万多人,剧院门口一直围着等退票的观众,有些人还从几十公里外驱车赶来看戏。除在科隆演出外,中国京剧团还到萨尔不理肯、美因兹、卡尔斯鲁厄等八个城市巡回演出十一场,反映同样热烈。组织这次巡回演出的维德曼先生说:“这么短时间,演出这么多场,中国演员创造了奇迹。”主办这届戏剧节的一位负责人说:“中国京剧如果不来参加,这次就不能算是世界戏剧节”。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今春北京音乐厅观众趋之若鹜的“唐宋名篇朗诵音乐会”,还是去岁中国对外演出总公司主办的“西洋大餐”《图兰多》,及同时推出的“四川小吃”川剧《中国公主图兰多》,国内演出市场这些成功之作,大多是近年活跃的演出经营机构“依照市场规律”运作的产物。同时,...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8,(2)
为辽沈企业捐助’97全国舞剧盛会叫好●周大平1997年严冬,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吹散沈阳人观赏舞剧艺术佳作的热情:12月中旬,《二泉映月》、《虎门魂》等11部优秀舞剧作品,连续10天在沈阳四大剧场演出22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数千观众掌声、喝彩声迭起,...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京城西的首都体育馆,在前几年流行歌曲(包括港台歌曲)盛行时,成为演出经纪机构的必争之地,是举行流行歌曲演唱会的一个“热点”。1993年,这里平均每个星期有三次演出。 然而,近一二年来,演出经纪机构却不敢轻易在这里举行演唱会,因为谁在这里办大型演出,谁就会赔钱(场租高,观众人数少),圈内人把这类现象称为“首体陷阱”。高峰时期,首体一年演出场次曾高达170多场。据首体经营处有关人员讲,近年来这里大型演出活动逐年下降,1995年只演出了40场,今年以来,由于馆内维修,除演出了几场冰上芭蕾外,就只有韦唯一人在这里举办了二场个人音乐会。 演艺市场有回升  相似文献   

6.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4):55-55
“不能以讹传讹”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首都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多幕歌剧《杨开慧》。出于对“四人帮”江青的愤恨,以及剧情本身的动人,《杨开慧》的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和称赞。《杨》剧轰动一时。记得那时我访问谭震林(原国务院副总理)同志时,  相似文献   

7.
林谷 《瞭望》1999,(43)
今年10月2日,中央芭蕾舞团在莫斯科演出中国民族芭蕾舞《黄河》,赢得了俄罗斯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整场演出上座率超过同时在莫斯科演出的瑞典皇家芭蕾舞团。该剧9月对日在北京首演成功之后,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把目光瞄准了芭蕾舞艺术的故乡。作为演出代理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在当地印发的宣传海报上,为中色的定位是“国际芭蕾舞界最具有潜力的挑战者”。先后担任过丹麦和瑞典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的弗兰克·安德森说:“《黄河》让我激动不已,她拓展了现代芭蕾的表现空间。”近年来,中色与中演联手,先后在国内国际芭蕾舞台成功推出多台…  相似文献   

8.
7月9日,笔者有幸在花鼓戏《郑培民》公演第二场时观看了此剧。演出结束后,全场千余观众的掌声又一次轰然响起,三番谢幕,三轮掌声不绝。观众都被剧情深深感动。离开剧场时仍然依依不舍,生发出感慨百端,人们为有这样一位省委副书记而庆幸,而自豪。剧中的郑培民有一段精彩的台词,大意是说,人生下来时,是婴儿一人在哭,大家都在笑,这是人们都在为新的生命而庆贺祈祷;人死去的时候,应该是死者在笑,大家都在哭。死者笑是因为平生无憾事,无愧于乡亲父老,世事人生。生者哭是由于从此人民失去了一个值得追念的人。这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何等豁达爽快的人生观!郑培民的“笑”与  相似文献   

9.
在11月1日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上海歌剧院将与意大利罗马歌剧院合作,隆重推出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作品《波希米亚人》。几个月前,他们成功地演出了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权威人士评价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准”。今年前9个月,该院已经演出近240场,是去年全年演出场次的1.5倍,演出收入538万元。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11.
孙禹 《瞭望》1987,(39)
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歌剧——《原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了它在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这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作品第一次被搬上歌剧舞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国家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镕基最近在谈到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工作时说:“你们的工作是很有前途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同志参加你们的行列。”并勉励《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一直保持国内一流的水准。最近,这个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们,为中学生录制的语文课本表演精选系列录像片《良师益友》,又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看了这部系列片后说:“我几乎淌出眼泪,感谢北京人艺为子孙后代做了这么件好事。” 目前正向全国发行的《良师益友》,是我国第一套充整的中学语文电教系列片。它长达近20个小时,分初中、高中两个部分,共包括100篇必读课文。其中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8,(4):27-27
在法国,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丽都,就没有巴黎的夜生活”。“丽都”歌舞厅坐落在堪称世界第一街的香榭丽舍,离凯旋门约几百米的路口。每天华灯初上,歌舞厅门口就对着大街打开闭路电视,播放当晚要演出的部分节目的录像,这种广告招来不少观众。一场演出的票价包括晚餐、半杯香槟和表演,可以卖到200欧元。丽都历来是贵族名流、富豪们在巴黎的首选休闲圣地。  相似文献   

15.
电影院靠什么抓住文化观众群本刊实习生宋虹霞经历了进口分账影片《泰坦尼克号》票房的持续“丰收”,位于北京市东四北大街的明星电影院在5月初随即上映国产影片《罪恶》。本来希望调剂一下观众的胃口,没曾想大受冷落,有一场仅有两名观众入场观看。这家影院只得复映《...  相似文献   

16.
探求二人转的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扬  姜佐 《瞭望》2004,(16)
应该说是赵本山的小品使全国的观众熟悉了东北人的幽默和东北话的俏皮,这是一个铺垫。随着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的热播,捧红了一批二人转演员,捎带手也把东北二人转介绍给了全国观众。扎根于白山黑水的二人转,借势“转”进了京城,南下上海、广东,在全国的文化演出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东北二人转现象”。  相似文献   

17.
几十次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情不自禁的叫好声,贯穿了整场演出,如同数百年的陈年佳酿,把数以万计的观众在初春的周末“醺”得如醉如痴。3月12日由河南电视台举办的138期《梨园春》电视专栏戏迷擂台赛上,来自郑州市国棉五厂的退休职工于森敏老人在《沙家滨》“朝霞”唱段中,吐字铿锵,气势逼人,令观众叹为观止。最后他击败其余3名对手,气定神闲地登上擂主台。  相似文献   

18.
叶文 《瞭望》2000,(23)
以展演代表话剧艺术录高水准 为主的北京首都剧场,在5 月19日至21日破天荒地接待了一个县级业余艺术团演出的话剧。广东顺德市以自己改革、创业的历史为模本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远去的村庄》,在广东演出获得较大反响后,应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邀请,在首都剧场连演3场,又获得了人们的好评。 观众不仅为一个业务艺术团的出色表演叫好,更为一个“致富思源”的故事.’一篇“富而思进”的进文而喝彩。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实现了由县到市、由农村到城市、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转变;初步建…  相似文献   

19.
投资300万、推陈出新的越剧经典剧目《红楼梦》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走红后,日前晋京演出同样备受瞩目。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这部“高投入、大制作、高质量”的戏剧精品,真正实现了“高回报”,仅在上海首轮的九场演出中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在传统戏剧颇不景气,经营正当艰难之时,新版《红楼梦》缘何能创造出“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应”呢?过去,各地排一部新戏,一般是上边拿钱,下边排练,热热闹闹地进京演几场,求点名气后,便打道回府等着评奖,不打算也没把握卖票“商演”。对此,上海市文化局戏剧处处长李守成说:“这种排演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一部真正以孩子为主人公,真正以孩子为观众对象,建国以来第一部大型系列童话剧——《冰冰、泡泡、棒棒》,终于与全国的小观众见面了。《冰》剧故事发生在童话世界的一个“甜蜜旮旯”。神奇的“太阳魔水”,三个“类人族”孩子,长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