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许军娥 《理论月刊》2010,(10):141-143,166
本文从文学审美的维度入手,认为文学审美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经典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学经典的生成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实践形态、知识建构和价值指向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综合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体现和凝聚着审美主体对于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凝聚着作为审美客体与对象的经典文本的审美经验、社会历史和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夏玉玲 《求索》2014,(9):110-114
20世纪上半叶,以儿童文学经典《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代表的西方“荒唐文学”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荒唐”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困境,具体表现在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误读与改写.只有充分理解西方“荒唐”儿童文学产生的历史语境和社会语境,才能避免误读和曲解,才能真正发现儿童文学的美学品格和精神诉求.这种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接受和借鉴外国儿童文学,使之本土化的同时又不失儿童文学本原的审美价值,从而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认为,经典是在历代读者的选择和阐释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就唐诗经典的形成而言,相对于普通读者,评论家作为精英读者的主要构成,在唐诗接受过程中充当着"意见领袖",他们的评点往往对经典的形成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引领众多追随者,巩固经典地位;二是能够以专业眼光纠正前代偏见,发掘经典;三是引发文学争论,争论各方虽观念有别,但客观上却能形成舆论热点,加速唐诗经典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11,(11):11-11
把爱奉献给渴望光明的孩子,让书香洒满所有的童年。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冰波爱心捐赠版权,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4位著名主持人鞠萍、刘纯燕、王溟和周洲联袂录制的“爱之声”盲人有声读物出版项目的第一辑作品——“书香洒满童年”童话专辑于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之际在中国盲人图书馆举行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5.
从《草房子》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出发,认为《草房子》具有独特的美的质素即具有人性的美、意境的美、悲剧的美、苦难的美,是一座美的圣殿;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部经典或具有经典性的作品,探讨它的美对于当下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儿童文学领域,在政治对儿童文学不断渗透与儿童文学家对政治的积极响应下,儿童文学开始追求对各项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的紧密配合,"正面教育"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潜规则,于是取材于现实题材的儿童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大公无私、勇于革新的儿童典范.塑造这类儿童形象的主要目的是为现实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动员他们以典范为样,以劳动为荣,以集体为重.  相似文献   

7.
刘建林 《台声》2014,(7):62-62
<正>在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总会流淌着一条河,哪怕那河水浅浅的,河面窄窄的,窄得能一跃而过,但在儿时的记忆里它却显得很宽阔、很幽静。或许,那根本就不是一条河,就是一条人造河、一条水渠或是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部分。在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童年记忆里,就流淌着这么一条河,那是瑠公圳主流的小圳。他说,虽然水小了,流得  相似文献   

8.
<正> 近十年来,湖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这支队伍很有生气,很有活力。在儿童文学的园地,他们力求摆脱陈旧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模式,在思想、艺术方面,寻求突破。一批颇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创作相继问世。如董宏猷的报告文学《王江旋风》、韩辉光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弓l,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8)
<正>正如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所说的,当国王确实不错——只要不是一直当下去,而国王的童年则会是一种煎熬。英国王室"王二代",他们的童年过得各有差异,从"非常悒郁"到平凡普通。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王二代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有侍卫,入有保姆。他们的王父王母则在子女养育方面诸事不管,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这些王二代深居御苑,没有机会接触其他普通同龄人。他们大部分的童年时光花在学习历史、礼仪和许多文雅的"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学界 ,儿童文学研究者往往可能忽视非以儿童作为受众的那些作品中的儿童 (童年 ) ,并且 ,儿童文学的“儿童”可能更偏向于作为读者的儿童。应该关注不是作为读者的现实儿童 ,而是生存在文本中的那些孩子 :小说儿童。当代小说关于儿童的主要有五个命题 :荒诞时代的孩子、经历“性现实”的孩子、与成年人同行、神秘的孩子、儿童作为小说的叙事策略 ,在前四个命题中 ,儿童基本上是写实的 ,是“故事性”的存在 ,而后一个命题则是儿童在小说中的“话语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认知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各民族少年儿童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少年儿童阅读资源的稀缺与儿童文学接受的不畅将导致其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自我情感与心理认同的淡泊。论文拟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三个角度,阐述儿童文学接受与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心理认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死亡作为极为普遍的生命现象,可以自然地或者粗暴地进入文学之中。但是儿童文学具有作为区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文学语境,无论是在死亡情节上还是在书写语言上都需要进行艺术化处理:一方面,在内容上赋予死亡各种不同的积极正向的意义;另一方面,从语言上将对死亡的恐怖模糊在语言能指的优美书写之中。儿童文学家的任务是通过文字提供人生的真善美,揭示生命的意义。死亡在儿童文学中处理得好与不好体现着作家对题材的驾驭技术,也体现出儿童文学作家直面人生时的悲悯情怀和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4.
致力于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的红塔集团继续巩固着"红塔山"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领跑者地位,在红塔山经典1956和红塔山经典100(硬包)成功成为国内卷烟同价位强势产品基础上,红塔集团趁势而上,近期在昆明市场隆重推出红塔山经典100(软包),延续着红塔山品牌的经典传奇.  相似文献   

15.
蒋建国  周海滨 《传承》2010,(34):23-25
<正>蒋光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而年幼的蒋建国在战火中跟随父亲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童年。  相似文献   

16.
晚年梦圆     
童年时代是充满梦幻的时代。我从小对写作情有独钟,在参加上海市第二届少先队夏令营时,曾有幸得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指点,有一篇习作还被陈先生推荐给《大公报》发表。从此,天真的我做起了长大后一定要当记者、作家的梦。记得1957年高考前,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复旦大学新闻系。但是阴错阳差,却把我录取到了财经大学。在我的想象中,财经专业不过  相似文献   

17.
读书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读书学习对于广大领导干部的作用,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自本期始,本刊"读书·人生"栏目将特别精选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西方经典和传统文化类经典书籍的介绍与阐述文章予以刊发,以期与广大读者一同展开读书人生。期待您的关注,也欢迎您为本栏目投稿。  相似文献   

18.
梅宏 《传承》2008,(3):48-51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文革"对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文革"歌曲。这是因为,我曾经较长时间参加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从小学、中学、部队、直至大学,我亲自演唱过大量的"文革"歌曲,这些歌曲深刻地影响着我。我会经常翻开一本本陈旧的"文革"歌曲选集,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19.
旅欧联想     
《台声》2016,(21)
正我童年时期,妈妈说的床边故事,印象里只有一两个民间的。记忆最牢的是《虎姑婆》。故事极为阴森恐怖,是专吃孩子的虎幻化成为人,专吃孩子。有个孩子机智地以滚烫的油制服了这只吃小孩的"虎姑婆"。总感觉这样的故事类似《小红帽》《大野狼与三只小猪》。像是恐吓孩子的故事,活灵活现地要孩子注意陌生人,可别让陌生人逮住了!今年开始去上学,念的是"儿童文学研究所",明暸了很多童书背后的成因与其阴暗故事的背景。而浪漫的故事,是如此地不真切。孩子们爱听故事、说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多年后回忆起童年生活时说:"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莫言二哥管谟欣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就点着油灯看书,母亲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