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扩,西方民族国家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民族观,迫使其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方向转型.这一转型的过程虽然复杂而艰难,但同时也是促使中华民族观念诞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一转型处于传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油画艺术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不同的造型语言、不同的创作手法。而这种外来文化要想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发展成为中国自己的文化,必须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这就给中国的油画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百年艰辛的引进和发展,尤其是进入ZO世纪SO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使东西方艺术交流之门洞开,各种艺术思潮纷至沓来。中国的油画艺术更是经受了从未有过的冲击,无论是从艺术观念还是从艺术实践上来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期间优秀的作品和人才不断涌现。1996年IO月在中…  相似文献   

3.
从近代国际法看晚清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渊 《求索》2007,(2):201-205
西方列强东来之后,不断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收回东沙岛主权,并宣示对西沙群岛的主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也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海域观念,这有利于中国南海权益的维护。如何从国际法角度认识这段历史,将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走向。在当前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战略部署之际,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话语场域中,我国在传媒体系、传媒机制、内容生产及传播素养等三方面,与以美国为典型的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历史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话语场域中表现出全面覆盖、精细精准两项突出特征。为了弥补历史差距,我国应当在传媒体系与传媒机制等"硬件"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应当在国际传播观念、国际话语社群与内容生产及传播素养等"软件"方面同步强化。  相似文献   

6.
竞技与体育教育源于美国,发展和推广于西方国家,引入国内则是近几年的事。从溯源与发展上看,西方竞技与体育教育已渐成体系,值得学习与借鉴。对西方竞技与体育教育的源流、特征和态势进行研究,可为我国推行竞技与体育教育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随着海底考古的重大发现,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研究海上丝路之风也日渐兴盛,至今还在延续,并不断有新的发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路一样,不但沟通了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友好往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也推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总之,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中国在造船业、远洋运输、海港建设、对外贸易等许多方面都超过了中国古人,其成就无比辉煌。中国庞大的船队日日夜夜航行在世界大洋上,这是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着世界近200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区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现代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在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观念、保障、统筹等层面的困境。这要求中国的社区教育应树立大社区教育观念、加快立法、批判借鉴他国经验、建构自身的社区教育体系以及充分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路向来构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在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之间更凸显为一种立足于公民教育的全新的终身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赵少峰 《前沿》2013,(17):181-185
史学属于历史范畴,是社会存在的折射和反映,是人类思维之具体的凝固。史学在晚清士人、学者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其成为西方改变中国人观念的选择对象。西方史著在华译介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回应,对中国的政治变革、思想转变以及史学转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清西方史著在华译介和反响充分证实了历史、史学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西方史著在华译介的原因、内容以及反响等诸要素的分析,能够为当代通俗历史读物的编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前沿》2004,(11):137-140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转轨中 ,出现“大社会、小国家”的现象。社会意义放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 ,家庭、学校和单位等常规教育渠道教化功能弱化。为此 ,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 ,与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要树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观念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建立公民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乱象纷呈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转折性变化、相关方尤其是美国及西方对所谓"后西方世界"来临产生了战略性焦虑情绪、未能做好应对准备。从长线观点看,未来国际力量对比仍将沿着不利于美国及西方的方向演进,美国及西方的战略性焦虑不会消失,国际乱局仍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这将考验中国国际战略、尤其考验中国对美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分歧唐天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中国与少数西方国家近年来在人权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和斗争。人权的标准问回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从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出发,解...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就是以大教育为理念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自身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内涵表现为建设站位高、全系统、重发展、铸国魂、察国情的高质量大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启示有: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遵循;确立系统观念,培养时代新人;树立发展理念,实现优质均衡;把握精神标识,建设教育强国;聚焦中国实践,凝练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忠秀 《小康》2014,(3):21-21
TPP谈判战略意义巨大,一旦成功,美国就可以携这些成果来改造这样一个多边贸易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撤除目前西方一致的基本规则,打造由美国主导的WTO升级版。中国正面临着贸易规则的重塑新时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做学生,去学习规则,而应该积极参与制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重新发现”印度。他们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进行彻底批判与反思。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明根基和社会背景,是普遍主义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演化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特性和殖民特征。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资本与国力的合谋,深刻体现了西方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依托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竞选制民主、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保护超越资源掠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凝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构、批判和超越力量,是一种更高形态的人类现代化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融合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汇流的发展趋势。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底线,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应当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和合的智慧,回应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民教育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相比较其他国家,美国公民教育探索与改革发展的时间较长,教育经验更为丰富。在长期的发展中,美国已构建起以"国家—社会—学校—社区"为主的支持体系,为开展公民教育提供政策立法、资金资助、项目组织、学校教学和舆论引导等各方面的支撑和保障。美国作为西方国家实施公民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在公民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自居,霸权主义抬头,正加紧推行旨在称霸全球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试图建立美国为领导、西方占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美国正在大力推行“控制欧亚、称霸世界”的“东西呼应”战略:一方面,美国在欧洲极力扩大军事集团,推进北约东扩进程;另一方面,在亚洲发展双边军事合作,强化与日本的双边军事合作。对此,有的舆论将北约东扩和加强美日军事合作称作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对“双胞胎”。美国这种力图称霸世界的企图正对国际关系带来越来越明显的消极影响,并受到…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最近表示,中国的潜在威胁不在于其廉价出口货物,而是“对民主的威胁”。彭定康表示,中国宣扬人们不需要民主也可以致富的观念,这是中国对西方的最大威胁。彭定康说,东亚和南亚地区在美国主导的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继而发展出自由政治的体系之外,发展很成功,财富在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